辛追墓告訴我們古墓中爲何有圖畫:“魂”和“魄”的觀念你懂多少

梗叔說曆史 2022-10-20 11:53:59

對傳統中國人而言,死亡是一種沉重的分離。死亡和葬禮在世界上任何文化中都很重要,但是在中國文化裏尤其特別,比如對于地面下的空間的營造就顯得很特別,爲什麽特別呢?這就要教講到古代墓葬中的圖畫了。可以說古代墓葬中的圖畫最重要的特點就是講究安頓死者的魂魄。今天就以馬王堆辛追墓說說古代墓葬中的圖畫文化。

圖片來自網絡

“魂”與“魄”的觀念

今天我們漢語裏有“今生來世”的說法,這是佛教裏傳入中國之後的觀念才有的。在這之前中國對生死的認識,主要是“魂”與“魄”的觀念,有點類似于其他文化中的靈魂觀念。

“魂”與“魄”這兩個字都帶鬼字。古人看來,“鬼”是死後的狀態,和活著的人是相對的。有一種看法認爲人的身體由魂與魄兩種元素構成,魂是比較輕的,死去後魂會離開軀體上升,要升天;魄是比較重的,要下降,會入地,人死後遺體長埋在地下,與魄更容易接近,而魂則很容易飛走,如果沒有很好的指引,會消失的無影無蹤,就是我們今天漢語裏說的魂飛魄散。

圖片來自網絡

因此中國的墓葬講究安頓死者的魂魄,這是中國墓葬藝術最重要的特點。屈原的楚辭裏就有《招魂篇》,裏邊高歌“魂兮歸來”。在古人看來,魂魄不要四處飄蕩,因爲那些未知的地方是十分恐怖的,魂、魄與肉體的三合一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圖片來自網絡

但古人也認爲,死去以後,魂、魄與肉體三者的分離是不可避免的,這種基本的認識也就決定了中國古代的墓葬藝術,不是想讓死人複活,而是讓魂魄去到一個最合適的地方。

長沙馬王堆漢墓的女墓主人

魂魄到底在哪裏?它到底是上天還是入地?墓葬也許能告訴我們答案。湖南長沙的馬王堆發現了三座漢墓,最轟動的是其中的1號墓裏面發現了一具曆經2000多年而依然保存的十分完好的女墓主人的遺體,連皮膚都還有彈性,甚至還能知道它是a型血以及去世的原因主要是因爲心髒病,堪稱奇迹。

圖片來自網絡

這位名叫做辛追的女墓主人享壽大約50歲,2號墓是她的丈夫,早已于公元前186年去世,辛追的丈夫是漢代的諸侯國——長沙國的丞相;3號墓則是女墓主人的兒子。去世于公元前168年辛追,去世的時間最晚,她的墓修建得也最爲壯觀。

辛追墓建造了嚴格密閉的墓穴,並且在墓裏陪葬了大量的隨葬品,也許墓主人期待她的靈魂能夠重新回到她的身體上,女墓主人早就規劃好了自己的墓就在丈夫和兒子旁邊,因爲雖然她的墓比不上帝王陵墓,但向地面下深挖十幾米的大工程,肯定不會在她去世後才開始的,也許是在兒子還活著的時候一起規劃的,不過先後見證了丈夫和兒子葬禮的她一定很痛苦。

圖片來自網絡

辛追墓體現了漢代墓葬方式的巨大變化

墓葬方式在漢代有一個大的變化,就是從豎穴墓向多室墓的轉變,墓葬越來越像一個活人居住的建築。辛追墓的椁室雖然只有30多平米,卻分成了5個,房間正中間放置著套棺,象征她的臥室,其他4個空間分別布置在東西南北4個方向。填滿這個椁 室要有大量的物品,而制作這些隨葬品是需要時間的,也需要整體的規劃,所有的物品都會在下葬的時候記載在竹木簡上做成一個詳細的清單。

這個詳細的清單稱之爲淺冊,淺冊既是物品指南,既是爲了墓主人在另一個世界使用時方便查閱,同時也是一種通關文書,墓主人去往地下世界的時候需要告訴那個世界的統治者自己帶去的所有的人員和所有的物品的詳細名錄。

層層遞進的四重漆棺

馬王堆漢墓深受楚文化的影響,隨葬品有了很多變化,堪稱漆器的集大成,王侯的禮樂之器什麽的都沒有了,連鼎都是用漆器模仿出來,漆器中最重要的是漆棺,曾侯乙墓中有內外兩重套棺,而馬王堆的2號墓,也就是辛追丈夫的墓中也是兩重套棺,漆棺到了3號墓,就是辛追兒子的墓裏變成了三重漆棺,漆棺到了辛追自己的墓裏變成了最爲複雜的四重漆棺,四重套棺層層遞進反映出一個複雜的設計理念。

圖片來自網絡

複雜華麗的漆棺圖案

辛追的四重漆棺中,第一重漆棺完全黑色且沒有任何花紋。打開第二重漆棺,突然之間就變得非常華麗,在這個漆棺的四面主體圖案是黑漆底子上的繪出的各種雲氣,雲氣之間有各種奇特的動物、神獸甚至是仙人,在棺材側面墓主人的遺體頭部對應的位置,畫了一個很小的人的形象,似乎正在進入這個黑暗和流雲的世界。

圖片來自網絡

打開這個漆棺裏面的第三重棺,突然之間換了基調,變成了紅漆的底子,上面畫有幾何形的山脈,還有鹿、猿猴等神奇的動物,像是一座仙山。如果再打開那就是最裏面的第四重棺,上面用彩色的錦貼出了幾何圖案,十分特別,再往裏頭,就是包裹著許多層華麗服裝的辛追夫人。

一層層打開這四重棺,仿佛從一個沉重的黑暗的恐怖的地方,逐漸來到了一個輕盈的明亮的美麗的地方。

圖片來自網絡

畫有精美帛畫的非衣

整個辛追墓的核心隨葬品其實是一件非衣。非衣是喪葬出殡時領舉的一種旌幡,是在帛上繪出圖畫,帛畫的主題內容多是“引魂升天”或是“招魂安息”,入葬後將作爲隨葬品蓋在棺上。

圖片來自網絡

古代用字中,非衣中的“非”常通“飛”,敦煌地區出土的漢代木簡中飛沙走石中的“飛”也用過非常的“非”字來代替這個飛翔的“飛”。因此可以理解爲非衣有借助鳥的羽毛飛升上天的意願。

這件非衣正是墓主人辛追的靈魂之旅中最後一個交通工具,非衣將會帶著辛追的靈魂飛上天去,非衣與四重套棺一起構成辛追靈魂完整的旅行路線,套棺是一層包著一層,從最外面的一層到最裏面的一層,就是從死後進入到仙界,非衣的帛畫也都體現出來,畫面感很強。

圖片來自網絡

可以說,辛追墓這座墓葬通過圖畫讓我們最直觀地看到並且似乎親身體驗到一個2000多年以前精心構造的死後的世界,圖畫穿透幾千年的時光,向我們描述著另一個世界的燦爛。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