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波之源:因爲甬山,而名甬江,因爲甬江,所以甬城

Trip在路上 2024-02-23 16:14:06

甯波,簡稱“甬”,也叫甬城。

而“甬”作爲甯波的簡稱,最早始于24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甯波這塊地方僅有鄞和句章兩個地名,隸屬于越國。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十年後一舉攻破吳國,生擒吳王夫差,然後將其流放到荒涼的舟山島。這段曆史,在《國語·越語》和左丘明的《左傳》都有記載說:“請使吳王居甬東。”後司馬遷在《史記·吳世家》中再一次提到“甬”這個地方,“越滅吳,勾欲遷吳王夫差于甬東。”史料中的“甬”就是指甯波,而“甬東”就是指舟山島。甯波

甯波、甬水在越國的位置

三國時期的韋昭在《國語·吳語》注:“甬,甬江。”就是說“甬”這個地名源于甬江。

甬江,由奉化江與姚江交彙而成。奉化江更是源遠流長,彙聚了剡江、東江、縣江、鄞江等衆多支流,這些支流均源于四明山脈,爲奉化江注入了無盡的活力。追溯奉化江之源,便是探尋甬江之源,甬江之源又因流經甬山而來。

甬山就是鄞縣與奉化交界處的江口鎮塔山,海拔182米,它是雪窦山的余脈,山南屬于奉化,山北則是鄞州(現海曙區)地界。

據《奉化志》記載,甬山得名是這座山像覆置的大鍾,且山上水源豐富,像泉水一般湧出來,而“甬” 即含“湧”的意思,故稱甬山。

甬山勝景入口

晉代玄學家郭璞曾雲遊甬山,俯瞰剡水九曲,東望平原如錦、遠山連綿,歎曰:“明山剡水,氣勢甬甬,五百年後必成一大都郡”。

不愧是玄學大師,果然一語中的。大約500年後,也就是唐長慶元年(公元821年),正式在甯波三江口建城,謂之“明州”。從此,甯波開啓海上絲路起點,位列中國四大港口;兩宋成爲進士之鄉;明清到民國,甯波幫縱橫中國商界……今天的甯波更加光彩奪目。

甬山地質爲火成岩丹霞地貌。在清人所著的《四明談助》中,它被描述爲“自趾至巅皆石,突兀離奇,如巨靈布武”,其雄偉壯麗之景可見一斑,每塊石頭都仿佛蘊含著靈性。山上有古塔、古寺、雅亭、幽洞等古迹,構成了二十四景七十二洞天的勝景。

古塔是壽峰塔,始建于五代後唐時期,初爲軍事設施,用以瞭望狼煙,守護一方安甯。後來作爲風水塔,寓意著祈福與吉祥。在《奉化縣補義志》中便有記載:“後唐童左丞(童義)于甬山將盡處築塔,以便瞭望狼煙,而備一邑文峰。”

壽峰塔

曆代文人墨客對壽峰塔情有獨鍾,留下了許多脍炙人口的題詠。清儒學之士蔣翼清的《甬山高塔》詩中寫道:“山頭突兀,昂聳太空。霧迷文峰秀,煙沖警信通。夜頂明星探碧漢,朝迎嫩日帶輕虹。”形象地描繪了壽峰塔的雄偉壯觀,讓人感受到它的曆史底蘊與文化魅力。

而今,壽峰塔與奉化南山得瑞峰塔遙相呼應,被稱爲“姐妹塔”,共同守護著奉化這片熱土。

古寺是白雀寺,據《奉化市志》記載,白雀寺的開山祖師是南北朝的智顗大師。智顗大師被天台宗奉爲四大祖師,是中國佛教“天台宗”的真正創立者,他一生建造了三十多個寺廟,白雀寺就是其中的一座。

白雀寺

白雀寺曾與雪窦寺、嶽林寺、青蓮講寺並稱爲奉化四大名寺,門樓上有蔣介石所書的“四明勝迹”和于右任題寫的“甬山白雀寺”。 上世紀六七年代,白雀寺、壽峰塔以及門樓均被毀,淪爲殘垣斷壁,荒草萋萋。直到1984年,重修寺和塔,並建碑亭一座,記錄著過往今來。千年古刹其中興廢坎坷令人追思。

門樓

雅亭是一座位于甬山山腰的白色涼亭。這座亭子建在一塊巨大的岩石上,六根石柱支撐著頂棚,氣勢恢宏。涼亭建于民國二十四年,亭梁上刻有白雀寺住持悟靜法師所撰寫的建亭小記,其中附有當年建亭修路捐款人名單,其中包括蔣介石胞妹蔣瑞蓮的名字。在六根石柱上,有四副精美的楹聯,其中有一副落款爲“灑脫衲子也空”所撰寫的楹聯:“淨土有真才實學工夫,坐臥居行惟念佛;一亭具四面八方氣象,雨風雪月總宜人。”這幅楹聯表達了佛教修行者對淨土的追求和對人生哲理的思考。

白雀亭

幽洞是梅福洞,系漢道家梅福所留,官至南昌尉的梅福爲抗王莽的專政,便辭官棄家在甬山之陽聽莺悟道。據傳東晉道煉丹家葛洪也曾在此的天然岩洞頭陀岩煉丹。如今這裏成爲了清水庵的聖地,庵內有葛仙翁殿,香火鼎盛。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正如甬山雖小,卻蘊含著甯波之源的魅力。若想真正領略甬城的韻味,探尋甯波之根,就要到甬山,在這裏感受甯波的曆史沉澱與文化底蘊。

旅行小貼士:

地址:甯波市奉化區江口鎮

交通:自駕導航搜索“甬山白雀寺”,景區有免費停車場。公共交通,甯波987路到塔山站下,奉化206路241路到江口站下。

門票:免費。

文圖/原創,感謝你的閱讀,你的每一次點贊、分享和留言都讓我心生歡喜。

如果喜歡請關注@Trip在路上,我們一起看風景。

轉載請聯系授權

2 阅读:209

Trip在路上

簡介:專注旅遊和交通出行,我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