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射精,降低前列腺癌風險是真的嗎?本文講出實情

李藥師談健康 2024-05-04 16:12:10

在男性健康問題方面,前列腺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全球男性診斷出的第二大癌症,緊隨其後的是肺癌。由于前列腺是生殖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工作是幫助制造精液(射精時攜帶精子的液體),研究人員長期以來一直都在探索性因素對男性前列腺癌風險的影響。具體來說,射精可以預防前列腺癌風險嗎?有趣的是,有一些證據支持這一觀點。最近一項對過去 33 年中發生的所有相關醫學調查的回顧表明,11 項研究中有 7 項報告了射精頻率對前列腺癌風險的一些有益影響。

盡管機制尚不完全清楚,但這些研究符合射精可以通過降低毒素和晶體狀結構的濃度來減少前列腺癌的想法,這些毒素和晶體狀結構可以在前列腺中積聚並可能導致腫瘤。

同樣,射精可能會改變前列腺內的免疫反應,減少炎症(癌症發展的已知危險因素)或增加對腫瘤細胞的免疫防禦。或者,通過減少心理緊張,射精可能會降低神經系統的活動,從而防止某些前列腺細胞分裂過快並增加它們癌變的機會。

盡管有這些建議的機制,但在暗示射精具有保護性的研究中,細節似乎很重要。

年齡起著重要作用。有些研究表明射精頻率僅在 20-29 歲或 30-39 歲時起保護作用,而有有些研究則認爲,僅在晚年(50 歲及以上)起到保護作用。

其他時候,青春期射精(前列腺仍在發育和成熟時)對幾十年後患前列腺癌的風險影響最大。

但是頻率有多高呢?在某些研究中,這個數據是……非常頻繁。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與一生中每月射精四到七次的男性相比,每月射精 21 次或更多次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風險降低了 31%。

澳大利亞也有類似的發現,與每周射精少于兩到三次的男性相比,平均每周射精約五到七次的男性在70歲之前被診斷出前列腺癌的可能性要低36%。其他研究的觀點要溫和得多,每月射精頻率超過四次,以在某些年齡組和患者中産生保護作用。

當研究的進行方式具有如此大的差異,結果上也有如此大的差異時,從這些研究中得出總體結論是很困難的。這些不同包括:調查的男性人群不同,分析中包括的男性數量以及射精頻率測量方式的差異等。

事實上,射精頻率的測量依賴于自我報告,而且通常是從很多年和幾十年前開始的。因此,這充其量只是一個估計,可能會受到個人和社會對性活動態度的偏見,可能導致過度報告和報告不足。

在前列腺腫瘤的檢測中也可能存在偏倚,性活躍的男性因擔心癌症治療可能會停止他們的性活動而推遲或不去醫院。因此,這些射精頻率高的男性實際上可能患有前列腺癌,而這些研究沒有報道。

同樣的射精也可能不能預防前列腺癌,這些聯系可能是由于其他因素造成的。例如,射精頻率更高的男性可能擁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從而降低被診斷出患有癌症的機會。

射精頻率降低與體重指數 (BMI) 增加、體力活動減少和離婚有關——所有這些因素都與較差的整體健康狀況有關,而這些因素又可能導致癌症的發展。

睾酮可能很重要。

睾丸激素是主要的男性性激素,也是影響前列腺健康的關鍵部分。

衆所周知,睾酮水平低的男性可能不會像水平較高的男性那樣對性活動産生相同的欲望,從而導致射精。

與早期認爲男性睾酮水平高會增加前列腺癌風險的觀點相反,目前的觀點表明,低睾酮濃度反而會增加風險。對于患有前列腺癌的男性來說尤其如此,當他們的睾丸激素低時,他們的疾病結果會更差。

因此,低睾酮可能會降低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風險,並進一步推動減少他們的性活動動機。

盡管如此,大多數研究並沒有測量睾酮水平,充其量只是將其視爲可能的影響因素。一項測量男性性激素的研究發現,經常射精的男性睾酮水平較高。正是這些人患前列腺癌的風險也降低了。

性活動和射精對前列腺以外的好處包括對心髒、大腦、免疫系統、睡眠和情緒的積極影響。因此,雖然射精頻率與前列腺癌之間的聯系尚不完全清楚,並且確實需要更多的研究,但頻繁射精(在合理範圍內)肯定不會造成傷害,可能有好處,因此應該成爲男性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0 阅读:8

李藥師談健康

簡介:執業多年藥師,與大家共話健康話題,科學理性,健康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