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何以變“金豆”科技賦能守護品質

湖北日報視頻 2024-05-17 11:10:59

湖北日報客戶端訊(通訊員龍炳潔、周琦)鶴峰縣燕子鎮石龍洞村唐家界土豆種植基地內,綠油油的土豆長勢喜人。日前,隨著氣溫逐步回升,土豆進入病蟲害高發期和管護關鍵期。隨著一陣轟鳴聲,植保無人機徐徐升空,在土豆基地上空來回飛行,在風力作用下,霧狀農藥精准均勻地噴施在土豆葉片上,高效科學的無人機施藥作業盡顯“科技範”。

“今天正在做植保工作,過去人工打藥,每人每天只能打8畝。現在無人機噴灑,一台機器一天能噴150畝,效率大大提高。”湖北百順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向才安介紹。

土豆,餐桌上一種常見食材。然而,對向才安來說,如今的土豆已然成爲一顆顆“金豆”。

向才安是一位敢于試水的土豆帶頭人。2002年,向才安放棄了在浙江的高薪裝潢工作,回到家鄉,從頭開始。此後,向才安先後做過歐式裝潢,種過香菇、魔芋、紅薯,最終選擇在土豆産業紮根。從2016年到如今,這一做就是8年。

“農業靠的是堅持和守候,雖沒有暴利,但極具生命力,而山區農業要做特色文章,做地域性品牌。軟糯香甜的土豆品質是我的唯一底牌。”向才安說。

而向才安的土豆産業之路絕非一帆風順。

2017年,向才安帶著土豆去武漢推銷。“當時,由于恩施土豆品牌不響,品種管控不嚴格,帶去的土豆根本進不了商超,和別的土豆相比,外形不好看、芽印深、個頭小,送給消費者他們都不要。”回憶起過去,向才安笑著說。

之後的幾年,向才安積極在全國各地參加食材品鑒會,並多次邀請農科院技術專家前來基地指導。

“要穩定土豆品質,就必須嚴格把控土豆品種。”向才安說。

2022年,州農科院試管苗的到來堅定了向才安的品質土豆之路。爲了更好地育苗、種植,向才安修建了玻璃房1個、聯動塑料溫室6棟、單個陽光房8個,共計1萬平方米的中國南方馬鈴薯研究中心成果轉化示範基地。

試管苗成本高,成活率不穩定。爲了解決問題,向才安深入基地、細細琢磨、反複實驗,最終發現了假植擴繁的辦法。

在育苗架上,一株株嫩綠的小苗7天左右的時間就可以生長出4到5片新葉,留下兩個葉片剪下嫩芽,扡插到基質水培苗床上,10天左右後,待到幼苗根須發達,即可移栽到大田。假植擴繁的方式讓幼苗成活率從50%增長到95%,同時繁殖批次越多,種苗成本越低,實現了種苗擴繁快、時間短、成活率高、成本低。

“老向不簡單呐,擴繁做得很成功。”州農科院院長沈豔芬見到種苗基地後贊歎。

走進向才安的育苗大棚裏,科技範兒十足。輕觸遮陽風機按鈕,頂棚上空的遮陽布便徐徐攤開,風機轟轟作響。大棚內,隨處可見溫度濕度計、滴灌噴灌管線,還安裝了氣象環境監測站、水肥一體化系統,爲土豆生長保駕護航。

“有了這些自動化設備,1萬平方米的基地只需要我一個人管理。”基地工人劉元秀笑著說。

向才安自發展土豆産業以來,便致力于打造高標准農田,基地高度使用無人機、拖拉機、播種機、旋耕機、收獲機、分選設備等。同時還使用遠程控制系統,輕松“雲種地”,極大提高生産效率。

除了種植,向才安還致力于土豆産品加工和品牌打造。5月8日,圍繞“恩施炕土豆”連鎖餐飲品牌,湖北百順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武漢成功簽約一家“恩施炕土豆”品牌形象店,並在宜昌建立“恩施土豆”品牌中轉倉,持續發力推動商業與産業融合、品牌與文化融合。

多年來,湖北百順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通過産業幫扶、就業幫扶等方式,帶動3120戶增收,輻射5個鄉鎮,21個行政村。

我們免費在公司領取種薯和農資,種出的土豆賣相好、口感佳,公司負責回收。去年,我種了11.5畝,掙了3萬多元,感覺很有搞頭。燕子鎮種植戶向大榮說。

2023年,公司種薯繁育面積0.7萬畝,産量達1.2萬噸,銷售原原種3840萬粒、原種1420噸、良種4290噸及商品薯5000余噸,産值達到5000多萬元。

一顆土豆,一項特色種植,一條科技道路,帶來“裂變”致富能量。公司持續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健全良種體系,走出了一條科技賦能土豆産業“特”“優”發展之路。

湖北日報客戶端,關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僅爲用戶推送權威的政策解讀、新鮮的熱點資訊、實用的便民信息,還推出了掌上讀報、報料、學習、在線互動等系列特色功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