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百億!被官媒吹爆的“大玩具”,讓廣東人賺翻了

金錯刀 2024-04-01 18:29:01

上周,小米汽車發布,把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關注度帶到了新巅峰。

不過該行業的風口,無疑漸漸冷靜了。

曾經多達數百家的新能源車企,如今只剩寥寥數家。最近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4)高層論壇上,何小鵬還說:小米很可能是中國最後一家造車新勢力了。

比起新能源汽車,今年更讓人感興趣的新風口是:低空經濟。

2024年,“低空經濟”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

和低空經濟相關的動作,順理成章地得到了官媒多次的報道支持。

比如2月底,“空中出租車”在深圳首飛成功。

深圳至珠海,開車需要兩個多小時,這輛“空中出租車”只需要20分鍾。

3月初,小鵬彙天的飛行汽車旅航者X2,在廣州完成城市CBD區域的首次低空飛行。

3月20日,淘寶上架了一台標價爲239萬元的“空中的士”。1人全款下定,12人支付了3.99萬元的意向金。

據中國民航局發布的數據,低空經濟市場規模預計明年將達到1.5萬億元,而到2035年,這一數字有望增長至3.5萬億元。

如此前景說明了一件事:低空經濟的産品,絕不僅是富人玩具或裝X神器。

萬億市場裏的“奇葩天才”,齊聚廣東

首先先明確何爲低空經濟。

按照專業解釋,低空經濟是指一般在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根據實際需要延伸至不超過3000米的低空空域範圍內飛行的經濟行爲。

符合這一定義的産品,有無人機、直升機、eVTOL(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也被稱爲“飛行汽車”)、熱氣球等。

狹義上,主要是無人機和類似大號無人機的飛行汽車。

能早早在這個異想天開的領域布局的人,注定不會是一般人。

2006年年初,大疆創始人汪滔帶著家裏資助的20萬和2個同學前往深圳,在舅舅雜志社20平米的庫房成立了大疆。

最開始,專業的民航人士都不理解大疆。

因爲在高度強調安全和規則的航空業,相關産品只能由專業人士才能操作,那時的無人機基本只運用在偵查的軍事領域。

但汪滔很叛逆地認爲,無人機將來會大衆化,變得小白都能操作。

在多年虧本做航拍無人機的過程中,大疆解決了一系列技術難題,隨後得償所願,至今仍是全球無人機老大,年營收超過300億元。

像汪滔這樣“自我”的人,在業內並不罕見。

開頭提到的在淘寶裏賣“空中的士”的商家叫億航智能,其創始人胡華智同樣是位技術大咖,15歲上清華,18歲參加工作,負責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指揮調度系統等大型項目的搭建。

“飛行”原本只是他的業余愛好。

因爲太喜歡航模,胡華智還在北京成立了一家航空航天模型博物館,囤了上千架飛機,能飛不能飛的差不多有兩千架。

2014年,胡華智決定把愛好變成主業,成立了億航智能。

僅僅兩年後,億航智能就發布了全球首款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去年10月,又獲得了中國民航局頒發的、也是世界首張無人駕駛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型號合格認證。

這也是爲什麽,它能直接在淘寶售賣“空中的士”。

除了大疆、億航智能,小鵬彙天的飛行汽車、廣彙GOVE的飛行汽車等,都已經多次上天。

小鵬彙天

這些新興企業能殺出重圍,不僅需要天才,也需要土壤。

能早早支持這群“奇葩天才”的地方,注定也是不一般。

在低空經濟領域,走在最前面的是廣東。

這裏産業鏈發達。比如在深圳,無人機企業有1700多家,占到了全國的10%。廣州也不遑多讓,胡華智從北京搬到廣州的原因,按他自己的話說是:“我以前喜歡玩航模,我的航模百分之八九十都是這裏生産的。廣州對我來說就是玩飛機的天堂啊。”

此外,廣東在政策支持方面也很給力。2023年,深圳首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發展低空經濟,並將制定《低空經濟産業促進條例》作爲今年重點立法項目。

在風口中走在最前面,離不開一場場雙向奔赴。

“天空之城”的光鮮背後,

用10年爲黑科技找活路

其實早在2010年,珠三角就成爲低空空域分類管理改革首批試點。

4年後,全國首條低空航線“珠海-陽江-羅定”航線在珠海開通。廣州、深圳等城市也不甘人後,紛紛布局,搶著成爲“天空之城”。

然而一個新風口能否落地成爲實在的萬億市場,肯定不能光有技術或官方的扶持。

對于低空經濟,還需要兩個硬標准,才能有活路。

第一是絕對的安全保障。

低空區域的小飛行器,如果出了故障,不論是撞樓裏還是掉地上,都很可能釀成一場災難。

所以民航領域對適航證的發放要求非常之高,整個考核周期長達數年。

億航智能的産品拿到認證前,經曆了共計超過500個科目的摸底試驗、40000余飛行架次的調整試飛,以及65大項、450多個科目的正式符合性驗證試驗。

何小鵬在3月接受媒體采訪時也透露:對公司內部的要求是,飛行汽車賣出去前,所有做飛行汽車的高管,都必須開5000公裏、飛5000公裏,切身感受如何把安全做好。

在安全性方面,他們只有100分和不及格兩種成績。

第二是更多的商業化場景。

很長一段時間,低空經濟的市場需求十分有限。

深圳的一家無人機公司“大漠大”表示:2015年時,低空經濟主要是航拍、農業、工業,市場很局限。

他們一頓摸索,終于從大衆場景裏找到了自我造血的動力。

比如無人機表演。

一心想在空中交通發光發熱的億航智能,有幾年就是靠空中媒體業務撐起了營收。其CEO相當驚訝,他對媒體坦承:本來只是想造點喜氣的感覺,同時回收一些資金,結果無人機秀扭轉了億航消費級無人機不盈利的頹勢。

在這方面,廣東一些城市依舊是第一波吃螃蟹的。

深圳就曾找來無人機公司,爲當地的低空經濟打廣告。

2023年,深圳龍華區政府還爲市民奉上了刷屏的《飛龍在天》。

因爲有了積極引導和支持,如今無人機表演行業裏號稱“五小龍”的公司,有三家都在廣東。

發展至今,無人機表演不僅To G,還更多做起了To B甚至To C的生意,比如給文旅景區提供無人機表演,給大型企業打廣告,給個人提供用于慶生、求婚等重要場合的表演。

如今,比無人機表演更接地氣的低空經濟還有很多。

最常見的有送外賣。截至2023年11月,美團無人機在深圳落地了7個商圈,開設了21條航線,累計完成訂單超21萬單。

還有用無人機運貨。大疆的一台大型無人機,能運40公斤的貨物。一些熱門景區,過去靠索道和人力運貨,貨物根本供不應求,價格居高不下。現在靠大疆兩架無人機,飛上數百米的山上只需幾分鍾,每天能運4000多斤物資。

運貨方面,今年深圳還推出了“無人機跨城急送”和“無人機同城即時送”兩項服務,秒殺普通閃送。

所有人都希望早日把低空經濟從紙面變成現實。

被官媒吹爆的新風口,華而不實?

低空經濟方興未艾,但持悲觀態度的人也不在少數。

現在連智能汽車都可能出現各種故障,技術更複雜的飛行汽車,安全性真的能有保障?

目前挑戰的確不小,但未來應該不用太擔心。

一方面,爲了安全,飛行汽車普遍都有Plan B。

比如億航智能的一款飛行器EH216-S,共有16個旋翼提供推力,實際上根本不需要這麽多。這麽設計,就是爲了確保出現故障後,能實時地調整飛行狀態,安全著陸。

另一方面,飛行汽車比智能汽車更適合無人駕駛。

智能汽車的無人駕駛進展緩慢,有個主要原因就是路況太複雜。相比之下,空中的場景單一,幹擾因素少了很多,很適合無人駕駛。

比起安全,更困擾普通人的問題應該是它們的性價比。

2月27日,全球首條低空航線在深圳首飛,從深圳蛇口郵輪母港,飛到珠海九州灣碼頭,耗時20分鍾,票價預計300元。

乍看起來不便宜,但同樣的路程,打車需要3小時,費用高達500多元。

而且將來量産後,加上技術叠代,價格還會進一步被打下來。

這方面已有先例。

2018年4月,西安城牆上空舉行了一場刷新吉尼斯世界“最多無人機同時飛行”記錄的表演,1374架無人機飛上夜空,項目的成交金額爲1050萬元。

這意味著,當時無人機表演的報價,近乎是1萬元/架。而到了現在,價格已經降到了幾百元一架。

飛行汽車的乘坐費用,未來很可能會和無人機表演一樣大跳水。

根據規劃,預計在2025-2026年,國內會有大批量的eVTOL企業能拿到適航證,能載人上天的飛行器會越來越多。屆時通過手機App,可以“一鍵叫機”。

上海一家知名eVTOL企業“時的科技”表示:根據測算,如果飛行器量産,乘客爲一個座位支付的空中打的費用大約在每公裏2元,從上海商務區飛到蘇州景點的90公裏路程僅需180元左右。

這麽算來,基本和地面專車的費用差不多了。

一旦解決了上述兩個關鍵問題,低空經濟無疑潛力巨大。

從此,城市的交通範圍從二維變成三維,1000米的高度足以開發出數十條航道。

到時它們不會再是富人玩具或裝X神器,而是會讓大多數人受益的日常工具。

運人,可以載人交通、旅遊觀光、醫療急救;運貨,可以物流運輸、快遞配送;特種作業,可以農林植保、高樓滅火、地理測繪、治安巡邏、電力巡檢等。

這些看似科幻電影裏的畫面,絕非遙不可及。

技術和市場需求,會把它們變成未來的生活日常。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0 阅读:9

金錯刀

簡介:爆品戰略理論提出者,科技商業觀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