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艦剛完成海試,印度宣布將開建第二艘國産航母,排量6.5萬噸

袁周院長 2024-05-17 11:59:03

日前,中國第三艘航母、第二艘國産航母福建艦開始了首次海試,這無疑是解放軍海軍給全國人民獻上的一份“五一勞動節”大禮。

福建艦的首次海試于5月8日完滿結束,這讓隔壁的印度十分眼紅。據印度媒體《論壇報》報道,印度防長辛格在14日表示:“印度將很快開始建造第三艘航母,這將會是印度的第二艘國産航母,而且印度未來還會建第四艘、第五艘,乃至更多的航母。”

自莫迪上台之後,印度一直尋求提升國際影響力,力求把印度建設成與中國比肩的大國。客觀的說,印度無論是在人口、領土面積、資源等方面完全具備成爲超級大國的潛力,但不容忽視的是,缺點也有很多。

印度防長

近些年來,印度的軍工水平雖有了顯著提升,但與中美俄法四大裝備體系仍有較大差距,唯一值得印度高興地是其裝備正在擺脫“萬國造”的窘境,朝著國産化方向艱難邁進。

我們這個星球是“七分海洋,三分陸地”,15世紀的西班牙、19世紀的英國以及今天的美國,任何一個時期,要想成爲全球具有影響力的大國,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是必要條件,而現代海戰是以航空母艦爲核心,這也是爲什麽中國近些年來一直致力于航母的建造發展。

然而,航母的建造需要一套完整的工業體系,上至甲板上的高強度鋼,下至一個不起眼的钛合金螺絲釘,航母上的任何一個部件都依賴國家強大的工業科技水平。印度軍工近些年來披荊斬棘,的確取得了不小成就,但距離航母大國依然有較長的路要走。

目前印度擁有“維克蘭特”號、“維克拉瑪蒂亞”號兩艘航母,分別爲4萬噸和4.5萬噸。按照噸位來劃分,4萬噸及以上可以被稱之爲中型航母,印度的兩艘航母雖說勉強能達到中型航母的及格線,但實際戰鬥力甚至不及稍微新銳一點的輕型航母。

就拿印度“23年磨一劍”的“維克蘭特”號國産航母來說,該航母早在1999年就已經立項,由于資金問題建造過程屢次中斷,期間更是在未完工的情況下3次下水,這種操作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好不容易進行了海試,爆炸、起火、墜機等事故源源不斷,直到2022年才勉強進入印度海軍服役,莫迪還激動的參加了服役儀式。印度方面稱:“‘維克蘭特’號航母的國産率高達80%,印度已經具備了自主建造航母的能力。”事實上,航母上的核心部件基本都是舶來品。動力系統是從美國買的;防空導彈、雷達由以色列提供;艦炮、阻攔索由俄羅斯提供。

只有主體船殼是由印度本土制造,即便如此,網上還傳出“印度國産航母圖紙最初由法國人提供,後印度邀請意大利專家進行修改”的消息。所謂的印度國産航母,其實只不過是在印度本土組裝。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艦載機,印度原計劃用俄羅斯的米格-29K當做艦載機,但由于建造時間過于漫長,米格-29K早已過時。雖說目前米格-29K已經上艦,印度方面卻已把目光投向了法國的陣風和美國的大黃蜂戰機。

看看其他亞洲國家,中國的殲-15已經具備戰鬥力,並且五代艦載機殲-35也即將上艦。日本方面,F-35B已經成爲出雲號直升機航母的艦載機;就連不起眼的韓國海軍,也計劃引進F-35B作爲獨島級兩棲攻擊艦的艦載機。由此可見,即便印度順利購買到陣風和大黃蜂,“維克蘭特”號的戰鬥力在亞洲也難以跻身最前列。

福建艦

在此之前,印度媒體還傳出:“印度不僅要建造第三艘航母,還要在航母上配備電磁彈射系統與核動力系統。”

很明顯,印度人的願望被現實狠狠擊碎,以目前印度的水平,別說電磁彈射了,連蒸汽彈射都玩不明白。至于核動力系統,完全是白日做夢,連常規動力航母上的動力系統仍需要進口,卻想要直接發展核動力?

所以印度方面稱,第三艘航母將會是‘維克蘭特’號的姊妹艦,仍采用滑躍起飛的方式,總排水量預計在6.5萬噸。算是中型航母中較大水准了。如今的“維克蘭特”號已經成爲了世界各國海軍的笑柄,在談論第三艘航母時印度謹慎了許多,估計是擔心被打臉。

其實軍工科技的發展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往前走,如今的福建艦被公認爲“世界最強常規動力航母”,這背後是軍工科研人員無數的努力和汗水。

0 阅读:12

袁周院長

簡介:軍事專家,特約軍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