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馬克龍親自交底,中法兩件大事已定,拜登不願看到一幕出現

科羅廖夫 2024-05-14 09:34:47

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啓動所謂“反補貼調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法國在背後慫恿的結果。而法國挑頭制造中歐貿易戰危機,並不代表該國就會像歐盟那樣充當美國反華炮灰。相反,法國總統馬克龍是非常精明的,他口裏鼓動歐盟對中國新能源産品設置貿易壁壘,但在對華合作方面,卻沖得比其他歐洲國家都更快。

法國目前是中國在歐盟的第三大貿易夥伴,自然深知對華合作的重要性。所以,在布魯塞爾試圖對中國新能源汽車、風電等産品進行抵制之際,法國對華合作卻在不斷升溫。據界面快訊報道,中國電池巨頭甯德時代近日與法國達飛海運簽署合作協議。

根據協議,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領域優勢,專注于建設全面、完善的溫室氣體減排方案。此外,合作雙方還將在電動船舶、商用汽車。倉儲物流以及可再生能源等領域上展開深入合作,共同推動數字化和綠色低碳的“雙轉型”。顯然,中法企業在新能源領域上的合作,對將有效地推動歐洲乃至全球的能源轉型。

相比于德國和其他歐盟主要成員國,法國在對華關系方面,擁有更大的獨立自主性。至少,在歐元區對美安全依賴受俄烏沖突影響愈發嚴重的背景下,法國在對華合作方面,卻是歐盟成員國中受美國對華打壓戰略影響最小的國家之一。

法國總統馬克龍曾對中方交底,明確表態,歐洲永遠不會是美國附庸。馬克龍日前在接受法媒采訪時表示,“法方很明確這一點,反對與中國保持距離,因爲歐洲需要與中國人在投資和貿易等方面的合作”。所以,在歐盟不斷邁向與中國爆發貿易戰深淵邊緣的時候,法國的對華合作卻在反向逆行,尋求與中國在更多領域上的合作。

衆所周知,法國是最早提出將中國産電動汽車拒之歐盟市場大門外的國家,但這似乎是馬克龍向布魯塞爾或者華盛頓釋放的煙霧彈。因爲法國對與中國在新能源汽車合作方面的熱情比誰都高。在中法企業簽署電池産業合作的同時,據界面快訊報道,法國財長勒梅爾日前表示,法國非常歡迎比亞迪和中國汽車行業的到來。如果相關中企決定在法國建廠,巴黎方面將表示歡迎。

顯然,馬克龍雖說也在跟著美國渲染“中國産能過剩”的陳詞濫調,但他在對華合作方面卻表現得比大多數西歐國家都積極。爲此,馬克龍當局不但促成甯德時代與法國企業的合作,同時還敞開大門讓比亞迪等中國車企在法國投資建廠。按照美國媒體的說法就是:馬克龍正在展開魅力外交,希望能夠吸引更多中企在法投資,同時還希望中國參與解決全球性挑戰。

馬克龍更像是一個精明的商人,清楚歐洲長期跟著美國混將永無出頭之日。所以,他之前不止一次呼籲歐洲“應減少對美國的安全依賴”。按照馬克龍的說法就是,現在的歐盟已經“奄奄一息”,如果沒有實現獨立自主的外交和訪防務政策,不久以後歐盟將會“慢慢消亡”。

要知道,布魯塞爾那幫政客基本都是美國在歐洲的利益代言人,由于馬克龍的相關言論有違美國利益,因此未必會引起他們的關注。所以,馬克龍在口頭上是迎合歐盟的口味,但其實質性舉動,卻似乎與布魯塞爾的意願背道而馳。按照美國媒體的說法就是,馬克龍讓歐洲充當法國對華合作的一股“平衡力量”。也就是說,法國是在利用歐洲的影響力,增加自己在對華合作時討價還價的籌碼。

由此可見,相比于其他大多數歐洲國家領導人,馬克龍在對華合作方面的表現相對明智。至少他清楚無論是氣候、經濟還是全球安全等議題,都離不開中國的參與。尤其是法國經濟,如果按照美國和歐盟的基調來處理對華關系,法國遲早有一天也會與德國和英國那樣,淪爲“歐洲病夫”的。

這一次,法國希望中國阻止俄羅斯在烏克蘭繼續進攻,而且想與中方一起提前爲俄烏戰後秩序布好局。實際上就是向中方交了底,馬克龍想提前爲戰後新秩序布局。法方認爲中國能影響歐洲的新格局,削弱美國控制力。

4 阅读:644

科羅廖夫

簡介:奉獻原創分析和有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