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單臂擒方臘,讓林教頭上去,情況咋樣呢?

金剛聊曆史 2024-03-29 00:07:41

水浒原著中方臘爲魯智深所擒,有智真長老的偈語“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爲證,與武松及其斷臂事件均無關聯。但在一些影視劇及衍生作品裏,就把生擒方臘的大功套在了武松的頭上,經過數百年歲月的沉澱,武松單臂擒方臘在民間幾乎成了家喻戶曉的故事了。

然而仔細比照原著,武松單臂擒方臘事件看似悲壯,卻不符合人物在原著中的定位。水浒原著以“武十回”的形式,給讀者呈現出一個光芒萬丈的英雄人物形象,此種待遇是其他梁山好漢未曾有的,更爲重要的是,施耐庵是以“神人”的標准來塑造武松形象的,其出場之形象描寫更是令人眼前一亮:

身軀凜凜,相貌堂堂。一雙眼光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胸脯橫闊,有萬夫難敵之威風。語話軒昂,吐千丈淩雲之志氣。心雄膽大,似撼天獅子下雲端。骨健筋強,如搖地貔貅臨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間太歲神。

從這段人物描寫來看,武松絕非凡品,而是近神近佛的人物。武松的“神”不光體現在形象和話語之上,還體現在他的武力之上,作者以“景陽岡打虎”、“大鬧飛雲浦”等千古名篇爲其造勢,基本上已經奠定了武松第一好漢的基調,尋常武將休道傷害武松,能否近得了他的身都是問題。因而武松單臂擒方臘一事不足爲武松光寵,反而從一定程度上貶低了武松的戰力,高估了方臘的戰力,是不符合武松在原著中英雄無敵的武力設定的。

原著中對于方臘的武力定位一直含糊不清,但是對方臘手下的四大元帥多有褒獎之處,石寶曾二十回合打平關勝,其刀法令關勝折服,不敢貿然追擊。鄧元覺五十回合打平魯智深,武藝更是了得,而方臘作爲石寶鄧元覺的帶頭大哥,武力想必也不會很差,否則如何服衆?

方臘乃是地方豪強出身,因不滿北宋六賊作爲,憤然起義。憑借真刀真槍打下江南一帶大好河山,一身武藝自不必說,只是在水浒原著中,方臘作爲配角,戲份不多也不起眼罷了。

如果非要定位方臘的戰力,八骠騎之一的沒遮攔穆弘是個很好的參照物,此人的武力以及威望等,與方臘頗有相近之處,且出身相仿,堪稱一對孿生兄弟。穆弘戰績稀少,曾與祝氏三傑之一的祝虎鬥過三四十合,不分勝負,而祝虎只是泛泛之輩,武藝平平,由此可證穆弘以及與之出身武藝相似的方臘也就是武藝平平的泛泛之輩,如果方臘真有五虎八彪那樣的戰力的話,施公是不會吝啬筆墨大加渲染一番的,畢竟方臘的出身也和穆弘一樣,屬于地方豪強,靠的是地方勢力和自身力氣打出來的江山,絕非浪得虛名。

只不過與武松這種一等一的好漢相比,就方臘的三腳貓功夫就相形見绌了。那麽如果讓林沖負責追擊方臘,他的表現能否好過武松?林教頭能否在方臘的垂死反擊之下全身而退?

首先,就武力定位而言,林沖是五虎級別,而方臘頂多就是沒遮攔穆弘這一檔次,方臘是很難在林沖的蛇矛下走出十個回合的。但問題就出在“明槍易躲暗箭難防”這句古訓之上。

按照武松單臂擒方臘時候的情況,方臘已經是窮途末路,只好奪命狂奔,依靠矯健的身法和過人的智慧,方臘曾躲過了宋軍的數道封鎖線,逃出生天,然而好巧不巧的是,方臘遇到了打虎武松,結局似乎已經注定了。盡管方臘爲武松所擒,但是方臘還是依靠複雜的戰場環境,偷襲得手並且成功斬掉了武松的一只手臂,一戰驚人,證明了自己的英雄本色!

那麽方臘在于武松的武力有著較大差距的情況下如何成功斬掉武松一只手臂的呢?

上文已經提到“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也就是說在一個陌生而又複雜的環境中作戰,最擔心的就是敵人會突施冷箭,即便強如盧俊義者也害怕張清飛石的偷襲,而武松林沖最怕的也是這種情況。

也就是說,在方臘能夠靈活利用複雜的環境突施冷箭的情況下,甭管是林沖還是武松,都是一樣的下場。

從水浒原著來看林教頭的武藝表現,在真刀真槍的時候,林教頭攻守兼備,未曾一敗,但是在面對頂級美女仇瓊英的飛石時,林沖也不具備躲避暗器的特殊本領,書中寫得分明,仇瓊英僅憑兩記飛石就打得林沖鮮血淋漓,拖矛敗走,更是應驗了“明槍易躲暗箭難防”這句千古名訓了。

綜上所述,即便讓林沖上去對付方臘,方臘也可以利用地形或其他條件,突施冷箭,屆時林教頭不是斷手就是斷腳,即便林教頭也能夠活捉了方臘,但他需要付出的慘重代價,和武松一般無二。

方臘可不是好惹的?!

那麽您怎麽看?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