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海到底有多大?爲什麽九段線幾乎都頂到鄰國家門口了?

聰征說社會 2024-05-13 20:18:41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爲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張潤晨

編輯|t

引言

南海,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合法領海,南海各島礁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合法領土。但是如今在部分國家來看,我國對于南海海域的主權似乎已經形同虛設,周邊國家幾乎可以說是在肆意妄爲的侵犯我國的領海主權。

有人說中國南海未免也太大了,九段線都頂到鄰國家門口了,是不是“太霸道”了?真的合法嗎?

類似的言論在某些人別有用心的推動下,在仇華國家迅速發酵,大量不明真相的人被蒙蔽,紛紛將矛頭指向我國。但實際上,如今中國南海的邊界線,已經是我國對鄰國進行了諸多退讓的結果,可惜有的人還是不知足。

(中國地形圖)

一、中國對南海主權的曆史依據

如今中國南海海域面積473萬平方公裏,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並且從古代到近代,都有大量的史料依據,能夠在證明中國南海主權的合法性。

早在秦朝時期二征百越之後,中國的領土範圍第一次被推進到了嶺南地區。當嶺南地區存在中國人活動之後,向南海進一步做出探索,自然也不足爲奇了。而在當時的越南,當地人同樣屬于“百越”的一部分,根本就沒有形成國家概念,所以中國人率先在南海建立主權是不應該存在爭議的。

真正的爭議,其實是南海的範圍究竟應該到哪裏。在三國時期的《南洲異物志》中,南海開始以書面形式出現在曆史記載中,當時的人們將南海形容爲:“東北行,極大崎頭,多漲海,中淺而多磁石。”

“漲海”事實上也就是當時的人們對南海的稱呼,而“崎頭”也就是南海島礁的意思。這句話結合起來,就是說當船只在南海航行的時候,時常會觸礁導致擱淺,就像是被磁鐵牢牢的吸住一樣。可見在當時,漢代的人們已經在南海海域有較大規模的海上活動了。

(秦帝國)

在此之後,南海在曆史文獻中出現的次數變得越來越多。晉人裴淵的《廣州志》,南朝沈懷遠的《南越志》中均有南海的相關記載。

在宋代時期,由于海上貿易的極度發達,宋人對于南海的認知也變得逐漸的具象化。宋人將西沙群島稱之爲“長沙”,將南沙群島稱之爲“石塘”,這是這兩個群島第一次擁有單獨的名稱。元明清三代,中原王朝對于南海的認知變得越來越具象化。

萬曆二十九年,利瑪窦自制的世界地圖中,明確的標注了“萬裏石塘”。

(宋 擅航海)

但是這些內容僅僅只能證明中國人很早就將南海納入活動範圍,但是卻並足以佐證南海法理主權的形成。南海第一次被納入中國版圖,是在1402年明建文四年,當時朝鮮人金士衡在繪制《混一疆理曆代國都之圖》時,第一次明確將南海納入中國版圖。

(混一疆理曆代國都之圖)

可見雖然當時中原王朝並未明確聲明南海主權,但是南海屬于中國已經成爲了當時周邊國家的一個共識。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共識,是因爲中原王朝雖然並未明確聲明南海主權,但是卻在聲明主權之前就已經開始先行履行主權義務了。

宋元明三代,中原王朝都在南海海域設有常備的海上巡防機構,雖然範圍尚未達到今天的九段線範圍。但是在清代,中原王朝的海上巡防已經達到了“夷洋”的交界處,甚至進入越南,占城甚至暹羅等國的近海,可見當時九段線範圍內已經屬于清帝國的巡防範圍。

同時清帝國也承擔了南海內救助各國遇難船只的義務,雍正乾隆二帝先後下旨,命專人負責相關事務,救助記錄也多存于《清實錄》中。而在清代,中國和越南之間就已經存在明確的海上活動範圍劃分了,這個範圍基本與九段線等同,越南當時對此並無異議。

(清帝國官方繪制的南海圖)

二、百年風雨維權路

一直到清末時期,中國始終都並未明確宣稱南海主權,九段線的形成其實是被列強“逼出來”的。1907年,日本商人西澤帶領120名台灣工人登上東沙島,他們驅逐了島上的中國居民,拆毀了島上的中國寺廟,甚至將中國人的祖墳搗毀,並且將島名改爲“西澤島”。

東沙島上盛産磷脂鳥糞,這是當時非常重要的工業資源,也是西澤搶奪東沙島的主要原因之一。1909年,事件被上報給了朝廷,兩廣總督張人駿照會日本領事賴川淺之進交涉此事,日方堅稱東沙島是“荒島”。

兩廣總督府相繼拿出中國和英國出版的地圖作爲證據,要求日方歸還東沙島。日方最後竟然要求中國提供賠償才肯撤離東沙島,最終經過數月的交涉,清帝國拿出了16萬銀元“購買”了島上的各種日本物産,西澤則繳納了3萬銀元的賠償。

(張人駿)

相當于中國拿出13萬,贖回了東沙島。而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日本對南海各群島的測繪以及各種侵犯活動一直持續到了1929年世界性經濟危機爆發之後。同時控制了印支地區的法國同樣也不停的侵犯我南海島礁,法國在1920年就開始了對西沙群島的相關測繪工作。

1930年,法國軍艦“麥裏休士”號強行占領了南沙群島的南威島。1933年,法國海軍又先後占領了太平島以及安波沙洲等島礁。二戰前夕法國已經占領了南海九個島礁,這九個島礁被稱之爲“九小島”。

法國將“九小島”劃歸給了越南巴地省,某種程度上這也是中越南海爭端的一個開始。法國人的霸道行爲引起了國民政府的強烈抗議,但是國民政府的抗議在法屬印支當局看來根本就不算是個事。真正阻止法國進一步侵犯南海的,事實上是在南海和法國有競爭關系的日本。

(南海)

在日本政府的強烈抗議下,法國同意不將“九小島”用于軍事用途,但是卻拒不撤出。二戰爆發後,整個南海被日本占領。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國府決定正式確立我國對南海海域的主權,于是便在1946年設立了內政部方域司,專門負責南海主權確立的相關工作。

1946年11月29日,在美國的支持下國民政府派出了“前進”艦隊,沿著十一段線在南海海域展開了示威性巡航,並且在南海部分島礁上留下了駐防部隊,“前進”艦隊和駐防官兵一度與重返東南亞的法國人發生了沖突。

三、九段線的最終形成

1947年,國民政府確定了南海海域的領海範圍。1948年,已經風雨飄搖的南京國民政府公開發布了《中華民國行政區域圖》,該版地圖正式將十一段線範圍內的南海劃爲中國領海。

也就是說,實際上中華民國劃定的南海範圍其實比如今還要大,台灣省地區至今依然還在沿用十一段線。

(十一段線怼在了越南的海灘)

國府對南海的主權宣誓得到了美英蘇等國的一致認可,僅有法國對此表示異議。但是由于越南局勢的逐漸緊張,法國後來也承認了十一段線主權。1953年,新中國去掉了十一段線中北部灣的兩段,以支持正在抗法戰爭中的北越,十一段線也就成爲了九段線。

注意,被更改後的九段線事實上是得到了胡志明政府的認可的,也就是說今天的越南對南海的主權聲索在法理上是站不住腳的。1964年越南國際測繪局出版的《越南地圖集》中,明確使用了“東沙群島”“南沙群島”“西沙群島”等中文名稱。

1972年越南總理府測量和繪圖局出版的《世界地圖集》第19頁中,明確使用了各南海群島的中文名稱,足見當時越南政府的立場。

(九段線在北部灣做出了一些讓步)

十一段線中有關北部灣的部分,是直接將中國的海上邊境延申到了越南北部沿海的沙灘上,可以說直接是怼臉輸出了……事實上,我們也是用在北部灣的讓步,換來了越南對九段線的認可。

除了越南之外,菲律賓事實上早期也是認可九段線的。

直到1969年,菲律賓的相關地圖中對南海的標注所使用的甚至依然還是十一段線而非九段線,也就是說在新中國已經明確做出北部灣讓步之後,菲律賓依然還在跟隨我國台灣使用舊版的南海地圖,可見菲律賓早期對南海主權沒有任何異議。

日本以及部分西歐國家,甚至在七十年代依然還在地圖標注中使用十一段線,這也證明了南海主權是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可的。

如今南海的主權爭端,本質上就是一場鬧劇,根本就是不應存在的抽象政治。

參考資料:

[1]程玉祥.抗戰勝利後中國南海斷續線的劃定[J].民國檔案,2021,(03):98-107.

[2]亓雙玲.中國南海九段線曆史性權利研究[D].曲阜師範大學,2018.

[3]潘思敏.中國南海九段線的來龍去脈[J].初中生輔導,2017,(Z5):54-58.

[4]趙任.南海九段線的來曆:回顧百年風雨維權路[J].珠江水運,2016,(07):52-53.

4 阅读:1777
评论列表
  • 2024-05-14 06:12

    實力決定一切

  • 2024-05-14 12:21

    火炮範圍之內就是真理。只要能找個說服自己的理由就可以了。火炮範圍以外的雜音只要加強火炮射程就會消失

聰征說社會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