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80後小夥隱居寺廟10年,生活全靠一個月幾十塊的香火錢!

林深見魚霧 2024-04-22 15:04:08
引言:如果對生活失去了奮鬥的目標,在遭受挫折之後,很有可能變得無欲無求,只想追求心靈的平靜。

80後的安徽小夥王先凱,在經受家庭的變故之後,毅然選擇歸隱當地的藥公廟,就算一個月只有幾十塊的香火錢給他生活,他也仍然不改初心,一心只想在寺廟裏潛心修行。

那他究竟是遭遇了什麽樣的生活挫折和家庭變故,才使得他徹底放棄對生活的追求,而選擇出家修行的呢?

01、家庭貧困 父親好吃懶做

王先凱出生于安徽的一個貧窮的農村家庭,生活條件在村裏可以算得上是很差的一家。

其原因就是王先凱的父親好吃懶做,對于家裏的事情從來是不管不顧,就算是老婆孩子沒飯吃,對于王先凱的父親來說,內心也不會絲毫的波動。

攤上這樣的父親,可以說,王先凱的童年是非常不幸的,但是更不幸的則是王先凱的母親。

由于父親對于家庭的不管不顧,生活的重擔就徹底壓到了王先凱母親的身上,不僅要帶小孩,還要操持家務,更要關心家庭的開支情況。

在巨大的家庭負擔之下,王先凱的母親積勞成疾,在他還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

然而,對于妻子的去世,王先凱的父親內心沒有絲毫的悔悟,反而是選擇了逃避現實,就連基本的爲人父的責任都不想履行。

轉手就把王先凱托付給了他的弟弟,王先凱的叔叔雖然已經結婚,但是沒有自己的小孩,對王先凱的到來自然是非常開心,給予的照顧也是無微不至。

可以說,王先凱的叔叔他的好,簡直超越了他父親上百倍的好。

有了叔叔的照顧之後,王先凱自卑的內心逐漸被打開,也不用再擔心吃不起飯,穿不起衣服。

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王先凱剛畢業沒幾年,在外面打工的時候,突然傳來叔叔因病離世的噩耗,這下,王先凱的天終于塌了。

他瞬間感覺失去了生活的目標,也失去了爲之奮鬥的理由!

因爲在王先凱的心中,一直非常感激叔叔這麽多年對自己的照顧,心想著等自己長大了,一定好好努力賺錢,回報叔叔的恩情。

但是,隨著叔叔的離世,王先凱覺得生活再也沒有了奮鬥的意義。

02 、被僧人所救 皈依佛門

2010年的時候,王先凱在爬山時不小心摔落山崖,而後被一名出家的僧人救起。在休養期間,王先凱覺得自己與佛有緣,才會被僧人所救,于是有了想要出家的想法。

在距離王先凱家40公裏左右的山上有一個清朝年間修建的藥公廟,是爲了紀念一個德高望重的醫學者。

由于地處偏僻,加上後來因爲水災的損毀,之前在廟裏的和尚早就已經離去,如今是一片荒蕪的景象。

在了解了藥公廟的情況下,王先凱當即向地方的村委說出了自己想要在藥公廟修行的想法,還可以順便打理一下這個寺廟。

有人願意去打理,這自然是好事,但是當地的村委也隨即表示,因爲藥公廟在山上,而且交通不便,平時基本上很少會有人去。

如果王先凱決定到藥公廟修行,那只有每個月幾十塊的香火錢給到他維持生活。

而一心只想出家修行的王先凱根本就不在乎這些,隨即就回家收拾了幾套衣服,帶著叔叔的遺像就前往了藥公廟。

在來到藥公廟之後,如果只是依靠每個月幾十塊的香火錢,王先凱根本就生存不下去。

于是,王先凱在藥公廟的附近開始自己種菜,自給自足,平時就吃點腌辣,反正只要能吃飽就可以。

生活雖然艱難,但是跟青燈相伴,王先凱的內心得到了很大的釋放,感覺這才是屬于自己的追求。

後來,在王先凱出家5年之後,他的父親到藥公廟找到了他,並要求王先凱回家成家,對以前的事情也跟王先凱進行道歉。

但是,此時的王先凱已經完全皈依了佛門,並決定一生都會在寺廟裏面度過,

03、網友看法

對于王先凱出家的做法,網友們的觀點也不相同,很大一部分認爲,王先凱這樣的做法無非就是想逃避生活,只是爲自己不想理由找一個借口而已。

網友評論:

王先凱的生活,從個人選擇的角度,無可厚非!但從社會的角度,我認爲他逃避現實的嫌疑較大。既然有那樣忍受清貧的毅力和心智,爲什麽不去選擇更有創造力的生活方式呢?首先對社會有所貢獻,換取水准不太低的生活所需,而不是僅僅依靠幾個香火錢!

地地道道的躺平

當然,也有一些網友認爲,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利,王先凱的確是遭受了生活的挫折,但是他只是選擇以出家的方式來應對生活的遭遇。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處理困難、挫折的方式都不一樣,有的人選擇直接面對,而有的人則采取其他的方式來進行面對。

對于王先凱的事情,只能說是“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04、結語

遭受生活的挫折後選擇出家,並不一定是逃避現實的行爲。每個人在面對生活的挫折和困難時,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應對方式。

然而,我們也需要意識到逃避現實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對于那些因爲逃避現實而選擇出家的人來說,他們需要嘗試去面對和解決自己的問題。

對此,大家有什麽看法呢?

0 阅读:497
评论列表
  • 2024-04-26 22:20

    不是逃避責任,他真的活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