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八乘組確定,“80後”航天員將在太空養魚,爲何選擇斑馬魚?

魚缸裏的假山 2024-04-24 23:43:42

神舟十八號任務傳來最新消息,中國航天員要在空間站裏養魚了!養的什麽魚?你可能也正在養!

4月24日上午,中國航天局公布了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詳情,三名航天員分別爲葉光富、李聰和李廣蘇,他們都是“80後”,也是我國航天事業的中流砥柱。在這次的任務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林西強透露了這樣一則消息,我們的航天員將實施國內首次在軌水生生態研究項目,並選擇了斑馬魚和金魚藻作爲研究對象。

對于很多水族愛好者來說,斑馬魚是非常常見的觀賞魚品種,相信很多網友家中的魚缸裏就正養著一群斑馬魚。可爲什麽中國航天員也選擇了將斑馬魚養在空間站裏?

斑馬魚因其身上的條紋類似于陸地上的斑馬而得名,是一種熱帶淡水魚,原産于南亞地區。,原生于南亞的孟加拉國、印度、巴基斯坦、緬甸和尼泊爾的溪流中。斑馬魚體型略呈紡錘形,頭小而稍尖,體側有多條深藍色縱紋,與銀白色或金黃色縱紋相間排列,形成鮮明的條紋圖案。

斑馬魚的小巧身軀和鮮明的條紋,讓它們成爲淡水觀賞魚中的寵兒。然而,更令科學家感興趣的是它們的遺傳特性。作爲繼大小鼠之後的全球第三大模式動物,它與人類基因同源性高達87%,與哺乳類動物各功能機理高度相似,是理想的脊椎動物研究樣本。在太空中,斑馬魚作爲基因編輯模型非常理想,它們繁殖能力極強,幾乎每月都能産卵,一次能産幾百枚,這就意味著航天員們可以輕易得到大量的胚胎樣本進行研究。而且它們的胚胎發育也是在體外進行的,所以也方便觀察,非常適合太空研究樣品的需求。

既然養了魚,水草也就得安排上,而金魚藻則是一種藻類,與斑馬魚形成了“黃金搭檔”。在太空養魚中,這兩者組建密閉空間實現自循環系統非常關鍵。金魚藻通過光合作用産生氧氣,供斑馬魚呼吸;而斑馬魚則呼出二氧化碳,爲金魚藻進行光合作用。金魚藻不僅能爲斑馬魚提供必需的氧氣和食物,還能通過其強大的生物淨化功能,維持水質的平衡。在封閉的太空環境中,這種自給自足的生態循環至關重要。金魚藻的存在,不僅保證了斑馬魚的生存,也爲航天員提供了一個可持續的生命支持系統。

那麽知道了魚和水藻,太空中的“太空魚缸”又會是什麽樣子?

在問天實驗艙中,科學家搭建了一個小型受控生命生態實驗模塊,這是“問天實驗艙”中的一個關鍵部分,這個模塊是一個封閉的生態系統,由金魚藻、斑馬魚、微生物以及1升多水構成,能夠實現內部物質和能量的自主動態調節平衡。其中,斑馬魚和金魚藻的生態依賴關系使得在成本較低、周期較短的情況下實現實驗目標成爲可能。

但是太空養魚這事並非中國首創,美國的NASA曾于2012年將“水生生物棲息地”送上國際空間站。這是一個專門設計用于研究微重力對海洋生物的影響的水族箱,其中包含了一小群日本稻田魚,這是一種原産于日本的小型淡水魚。法國的研究人員也在測試哪種魚卵最適合被送往月球。目前,歐洲鲈魚是其中的理想魚種,法國希望在未來的月球基地上建立一個水産養殖系統,利用月球上已有的水資源來爲居民提供新鮮、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而不僅僅是冷凍食品。

無論如何,神舟十八號的這一任務無疑展示了中國航天事業在探索太空生命支持系統方面的重要進步。在太空中養魚,不僅是對生命科學的探索,也是對太空生活的一種浪漫想象。想象一下,在遙遠的太空中,航天員們也能像我們普通人一樣在工作之余,觀察觀察魚缸裏的小魚,既能夠緩解壓力,也讓航天員心情愉悅。

然而,這一切的實現都離不開科學家們對生命科學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從選擇斑馬魚和金魚藻這兩種生物,到構建封閉的生態系統,再到實現內部物質和能量的自主動態調節平衡,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科學的智慧和創新的思維。

在未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航天事業的發展,我們或許能在太空中看到更多的生物種類,構建更加複雜的生態系統,甚至實現人類在太空中的長期居住。這一切都離不開我們對生命科學的深入研究和探索,也離不開我們對宇宙的好奇和向往。讓我們期待更多的航天奇迹,也期待人類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2 阅读:315
评论列表
  • 2024-04-25 08:22

    能養魚就能摸魚,對嗎?

  • 2024-04-25 09:01

    太空摸魚第一組人出現了[得瑟][得瑟][得瑟]

  • 2024-04-25 08:56

    又種菜又養魚,下一步幹嘛?[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