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臨死前找來李世民,力保此人,李世民:好的,轉身把他們殺了

曆來有些現實 2024-03-03 22:38:26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大唐皇宮發生驚人一幕:

當天中午,李淵懷著焦急的心情,在等著幾個兒子到皇宮來。

就在頭一天,次子李世民舉報太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跟後宮妃嫔淫亂。

李淵大怒,決定在這天中午,就此事讓幾個皇子當面進行對質。

突然,宮門被撞開,尉遲恭身披厚重铠甲,帶著全副武裝的士兵闖了進來。

他手握丈八長矛,一臉殺氣,大聲對高祖李淵說:“皇上,太子李建成和皇子李元吉謀反,已經被秦王幹掉!”

李淵聽了如五雷轟頂,他被突如其來的變故驚呆了,待在原地一動不動。

過了一會,李淵清醒過來,呼天搶地哭了起來:“我的兒啊,你死得好慘。”

他心想,世民啊世民,你也太狠了吧,竟敢對你的哥哥和弟弟下此狠手,老子絕不會跟你善罷甘休!

半個時辰之後,李世民來了,他兩眼含淚,難過無比,撲通一聲歸了下來。

還沒有等李淵發作,李世民就撕心裂肺哭了起來:“父皇,建成和元吉謀逆,兒這樣做迫不得已,沒有請示,罪該萬死,現在任由父皇處置,決無怨言。”

這麽一說,李淵一肚子怒氣反倒是無法發泄了。

兩個兒子已經死了,再把李世民殺了,皇位讓誰繼承?

再說了,李世民手下猛將如雲,尉遲恭滿臉殺氣,如果想制裁李世民,這小子能答應嗎?

李淵正在猶豫呢,李世民一頭撲在李淵的懷裏,揭開他的上衣,趴在那裏吮吸起父親的乳頭……

這情景讓李淵想起自己跟幾個兒子在一起的情景,不由得老淚縱橫,心理防線一下子垮塌了。

罷罷罷,事已至此,唯一的辦法就是承認既成事實,主動把權力交出來。

更何況現在的情況,已經由不得自己。

公元626年7月5日,政變第三天,李淵宣布,將李世民立爲皇太子,同時下诏說:“自今以後軍國事務,全部由太子來處理,然後奏聞皇帝。”

又過了兩個月,即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626年9月4日),李淵正式宣布退位稱太上皇, 禅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是爲唐太宗,次年改元貞觀。

禅位之前,李淵也進行了激烈的思想鬥爭,但最後還是決定退位。

其實,李淵完全想錯了。

李世民之後做出了幾件事,都出乎意料,讓李淵寒心。

第一件事,將老爹的宮女給遣散。

李淵禅位之前是皇帝,後宮有幾千宮女,她們對李淵來說非常重要。

禅位之後心情郁悶,李淵可以跟她們在一起聯歡,心情就不那麽煩悶。

最起碼,她們是人氣,讓後宮不至于那麽冷清。

可是禅位不久,李世民就把她們趕走,說大唐財政緊張,需要節約開支,這些閑雜人員必須離開,以減輕朝廷的經濟負擔。

李淵一聽,鼻子都氣歪了:“好小子,你以爲我不知道?這些年大唐形勢一片大好,生産突飛猛進發展,稅收年年增長,就算有財政赤字,還差這幾千口人吃飯?”

“父皇,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皇兒我有難處啊。”李世民說,“再說了皇兒也是爲您的身體著想,您一大把年紀了,老骨頭經不起折騰,這些宮女一個個如狼似虎,需求旺盛……”

李淵聽了氣得渾身哆嗦,心說這是你當兒子該說的話嗎?再說了,我又不是毛頭小夥,做事自有分寸,你少操這份心。

話雖如此,李世民不肯退讓。

“父皇什麽也甭說了,此事就這樣定了,還望父皇理解。”李世民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說。

就這樣,李淵身邊的3000宮女全部被裁撤,回了老家,偌大的太極宮一下子冷清下來。

于是李淵開始抱怨,說這裏太冷清,陰森嚇人,在這裏吃飯吃不下,睡覺睡不香,提心吊膽的,心情不好,生活質量太差。

李世民聽了心裏不安,他急父親所急,想父親所想,很快做出一個重要決定:讓父親搬出太極宮,到大安宮去。

你不是說在太極宮太空曠嗎?大安宮那裏地方小,可以彌補這一缺陷。

李淵一聽氣得半晌說不出話來,心說我說冷清的意思,是說你把宮女給遣散了,想讓你再給我整一些過來,你小子卻讓我搬出去,真是太狠了。

氣憤歸氣憤,人家是皇帝,自己也只能服從。

這是禅位之後,李世民做的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就是把裴寂給趕出長安。

裴寂是李淵的發小,還是並肩作戰的戰友,更是得力助手。

晉陽起兵反隋的時候,李淵下不了最終決心。

裴寂跟李世民商量之後,把李淵灌醉,又兩個宮女弄到他被窩。

然後對他說,你要是不造反,就告你強暴宮女。

那年頭,這可是死罪。

大唐建立之後,麟州刺史曾經告裴寂謀反。

李淵根本不相信,反而撫慰裴寂道:“朕能得天下,有你一半功勞,你是不會造反的。”

爲了表示自己依舊信任裴寂,他讓自己的三位妃子攜帶美食寶器到裴寂家中飲宴,在那裏過夜。

後來,唐高祖還給了裴寂自行鑄錢的特權,並讓自己的六子李元景娶了對方的女兒,二人結爲親家。

武德六年(623年),裴寂想要回老家,唐高祖極力挽留,並且淚下沾襟,表示要與老夥計相偕終老。

由此可見,二人的關系親密,可以說是生死與共,比劉備和關羽的感情還深。

可是到了貞觀三年(629年),唐太宗卻找茬免去裴寂的官職,讓他返回故裏。

裴寂苦苦哀求說:“臣已經56歲了,而且還體弱多病,也活不了多久了,陛下就讓臣留在長安吧。”

唐太宗臉一拉說道:“朕不對你施以極刑,已經便宜你了,你還有什麽不知足的?”

裴寂無話可說,只得返回老家蒲州(山西永濟)。

李淵聽說後,難過極了,欲哭無淚。

人退休之後日子最難過,從權力中心出來,精神時間空虛無比,很想找點事做打發時間。

最常見的,就是找老朋友聊天,打牌下棋。

李淵禅位後失落無比,老朋友裴寂常過來串門,老哥倆一起散步,回憶峥嵘歲月。

到頓了喝點小酒,講點葷段子哈哈一樂,一天不知不覺就過去了。

如今李世民連這點樂趣都要剝奪,把裴寂趕回老家,簡直是要李淵 的命,簡直是太殘忍了。

臨終前,李淵對李世民斷斷續續地說:“兒啊,建成和元吉謀逆,你把他們殺了也就算了,求你放過他們的兒子……”

“父皇,您就放心吧,孩兒答應你。”李世民聲音哽咽著說。

可是李淵屍骨未寒,李世民就食言,把他們的孩子都殺了。

也許有人會說,李世民是太殘忍了,其實他這樣做也是迫于無奈。

古代宮廷鬥爭很殘酷,可以說是你死我活。

爲了爭皇位,李世民把李建成和李元吉殺了,他們的兒子如果活下來,肯定會報仇,危及李世民的統治。

都說“仁不從政”,李世民如果“仁義”的話,最後肯定會的被李建成整垮,下場淒慘。

正是意識到了權力鬥爭是腥風血雨,不能有婦人之仁,他才先發制人。

不然的話說,死的就是李世民自己。

因此,他必須斬草除根,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孩子殺掉,以絕後患。

他之所以要答應李淵,是不想讓父親帶著遺憾離開,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李世民對李淵做出的一系列舉動,也是爲了鞏固政權,不去李淵化,朝廷就會形成兩個權力中心,說亂就亂了。

正因爲李世民的果斷處置,才開啓了大唐盛世,有了國泰民安。

參考史料

《舊唐書·高祖本紀》

《舊唐書太宗本紀》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