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智庫報告:兩國投資需創建新通道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4-05-11 18:00:52

“中俄80%雙邊支付結算暫停。”5月11日,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俄羅斯聖彼得堡立法議會投資特別委員會主辦的“中俄投資論壇(2024)暨中俄政治領導力國際研修交流項目啓動儀式”上,由中俄兩國學者共同撰寫的智庫報告《創建新通道:中俄雙向投資現狀、挑戰與建議》(以下簡稱報告)中透露。兩國來自政、商、學界的二十余位知名專家共議中俄投資關系時共同呼籲,需要創建新通道,挖掘中俄投資合作潛力。

報告從貿易、投資、經貿合作等視角切入,認爲冷戰結束以後,中俄兩國用合作代替競爭,進而從中受益。隨著兩國之間巨大的貿易往來,發展雙邊投資變得更加重要。然而,由于受西方對俄制裁及次級制裁的影響,截至2024年3月底,中俄80%的支付結算業務被迫暫停,嚴重影響了正常的貿易合作往來。因此,當務之急是盡快構建支付結算新通道,解決對金融機構的二級制裁威脅。

報告認爲,盡管在烏克蘭危機之前,中俄貿易一直穩步增長。而2022年美西方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後,中俄雙邊貿易激增,提前一年實現此前預定的2000億美元目標。2023年,中俄貿易額達到2401億美元,同比增長26.3%,俄羅斯超過德國、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成爲美國、日本、韓國之後的中國第四大貿易夥伴國。

然而,從投資規模來看,中俄雙邊投資規模非常有限。報告指出,近年來中國對俄直接投資流量規模呈現緩慢下降趨勢。2017年,俄羅斯還是中國投資規模排名第12位的受益國,但自2018年以來排名逐漸下降,一直未能進入前20名。具體來看,2015年,中國對俄直接投資流量規模29.61億美元,達到峰值。2019年與2021年,中國對俄直接投資流量規模爲負,出現投資流出的情況。2022年中國對俄直接投資存量約占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總額的0.36%。

報告分析認爲,俄羅斯對華投資規模有限。2022年雖同比增長了300%,但僅有4000萬美元,約占中國吸引外資的0.02%。同時,俄羅斯在中國的投資主要是對本國現有資産的垂直整合,特別是鋁制造公司、代工、物流和零售業。

報告認爲,與貿易相比,促進投資需要中俄雙方在各個層面付出更多的時間和努力。發展中俄雙邊投資,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次級制裁的威脅阻礙了中資企業、金融機構與俄羅斯公司之間的交易,使得大量中小企業無法正常收回款項,迫使企業直接收縮業務,或將退出俄羅斯市場。第二,地緣沖突延宕導致中國企業對俄羅斯市場失去信心。第三,俄羅斯的投資和營商環境並不理想,也降低了中國企業在俄羅斯投資的意願。第四,文化差異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雙方的投資合作。

報告還認爲,盡管目前中俄投資面臨著諸多挑戰,但在兩國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許多問題已經得到解決。中俄兩國于2023年通過的關于2030年前中俄經濟合作重點方向發展規劃的聯合聲明,再次確定了雙邊投資的優先次序,並爲進一步發展設定了框架。

報告認爲,中俄投資有利于雙邊關系,也是兩國社會與企業的正當權利。要解決當前中俄投資的困境,當務之急是盡快構建支付結算新通道,解決對金融機構的二級制裁威脅,因爲這個問題不僅限制了投資,也限制了貿易。報告結合實際提出兩方面的建議:一是建立新的金融機構,使用CIPS和SPFS,排除與歐盟和美國的不必要的打擾。然而,建立新的金融機構需要時間,因此只能從中長期角度考慮。二是在短期內,可以推動較小的地區性銀行與俄羅斯合作。這些銀行應該是已經成立的、不與西方國家進行交易的銀行。

此外,應進一步深化雙方經濟領域務實合作,尤其是在減稅降費等方面向中小企業提供額外支持;在基礎設施方面,要依托中國振興東北基地和俄羅斯東部大開發戰略,加快構建以鐵路和港口爲主的交通網絡,促進自由貿易區的長期發展。同時,通過與俄方談判爭取獲得圖們江出海口的開發權和使用權,從而推動形成中俄地方合作的“新發展格局”,提升戰略互信、促進雙方共同發展。

兩國政府還應該利用雙邊和多邊平台來促進相互信任,擴大投資領域合作。例如,在共建“一帶一路”和歐亞經濟聯盟的對接合作的框架內,兩國應加快實現“運輸多元化”,包括中歐(俄)班列服務線路的不斷多元化,以及“濱海1號”“濱海2號”陸海聯運國際交通走廊、中蒙俄經濟走廊等互聯互通項目,以此更好地服務兩國經貿合作。

報告強調,優化投資和營商環境、改善互聯網環境、構建暢通的文化交流平台都被認爲是可以促進雙邊投資的有效舉措。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