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學資深教授彭富春自傳《漫遊者說》22年第4次出版發行

海外網 2024-03-25 10:30:57

來源:人民網

“最偉大的漫遊者是在有與無、生與死的臨界點上行走的人。”一本理性地展示一個漫遊者的靈魂軌迹、感性呈現八十年代精神文化真相的歸國留德博士勵志自傳《漫遊者說》,在成書22年間,先後被3家出版社4次接力出版發行。

日前,湖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彭富春留德歸國後寫的勵志自傳《漫遊者說》,由團結出版社再度出版向全國發行。

這是該書2002年百花文藝出版社、2011年武漢大學出版社、2014年團結出版社出版。十年後,團結出版社再次編輯出版發行該書。

《漫遊者說》講述了一個哲學家的心路曆程,是一本奮鬥者的自白。作者彭富春是一個從小失去父親的窮孩子,在江漢平原的窮鄉僻壤度過了艱辛的童年和少年時光。他憑借著自己的勤奮努力,考進名牌大學中文系,數年之後繼續北上深造,成爲著名哲學家、美學家李澤厚的高足。從文學跨界到哲學,從思想者跨越爲寫作者,經曆種種現實和心靈的蛻變,終又留學哲人和詩人之鄉,成爲哲學大師海德格爾的再傳弟子,曆經七年艱辛,學成歸國,任教于其母校武漢大學,從事哲學教學與研究。現任湖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創立了自己獨特的哲學思想:欲技道的遊戲說。

作爲—個奮鬥者,他與貧窮、疾病、壓力和屈辱作鬥爭。是什麽激勵了這位奮鬥者?不是其他,支撐他的是對智慧的熱愛、對真理的追求、對理想的信念。《漫遊者說》自述了他從一個農家少年到大學教授的奮鬥曆程,是他的心靈史和學習史,成爲激勵一代又一代學子珍惜光陰、奮發圖強的寶貴食糧和精神動力,在社會上特別是青年中影響很大。

百花文藝出版社編輯高爲2015年在《知識改變命運——的組稿和閱讀》一文中,回憶了本書首次出版的經過:第一次知道彭富春的名字是在三十年前。《中國青年》1985年第1期以顯著位置發表了一篇題爲《對一位大學生思維方式的思考》的文章,介紹了武漢大學青年教師彭富春獨特的學習方式……

那篇文章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寫給彭富春的求救信、求教信、求愛信雪片般飛往《中國青年》編輯部和武漢大學,彭富春成了千萬青年的偶像。好在他定力深,沒有陶醉于一時的成功而停滯不前。

再次見到彭富春的名字是在十年後,也就是1995年,同事推薦我讀海德格爾的《詩·語言·思》,我趕緊去翻看,譯者正是彭富春。從這部著作中,我初步領略了海氏深刻的思想和優美的語言,譯者彭富春給我留下了更深的印象。

再後來,《中國圖書商報》報道,彭富春用德文寫的博士論文《無之無化——論海德格爾思想道路的核心問題》已譯成漢語出版,並且上了“風入松”書店的暢銷書榜。

當時我意識到,當年出類拔萃的大學生,已經修成了正果。我馬上打電話找到已在武大任教的彭富春,談了1985年讀《中國青年》有關他的報道的感受,並請他把自己的經曆寫出來,讓廣大讀者,尤其是處于逆境中的讀者看一看,他答應了。

作爲“留學博士自述叢書”的第一部,《漫遊者說——我的自白》講述了他三十八年的人生經曆,我們也從中了解了他二十年的心路曆程。(胡弦)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