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雄安,向“新”而行!

雄安發布 2024-04-24 09:57:48

向“新”而行,雄安的“創新”故事

雄安新區科創中心中試基地,北京普龍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對幾台輪式巡檢機器人進行道路障礙測試。這些機器人“腳”踩全轉向“風火輪”,可以“翻山越嶺”,“頭”長“千裏眼”,能夠遠距離檢測危險氣體和線路缺陷,市場前景廣闊。

普龍科技2019年主動從北京疏解落戶到雄安新區,未來,這家公司計劃將位于深圳的研發中心也全部轉移到雄安新區。“雄安新區是一座未來之城,同時也是一處科技創新的試驗田,這裏有豐富的高科技産品應用場景。”公司經理張珊珊說。

普龍科技是一個縮影。作爲創新之城、魅力之城、未來之城,雄安大力支持京津高校、企業等在新區建設科技平台,吸引高端創新人才,增強創新發展能力,步履铿锵打造新質生産力。

七年生長,無創新,不雄安。在這裏,隨處都可發現創新故事。

2024年3月28日,在雄安科創中心中試基地,普龍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展示巡檢機器人。新華社記者楊世堯攝

彙聚創新動能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牛鼻子”,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走進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創新的味道撲面而來。

“科技園自2023年8月30日揭牌以來,重點發展空天信息、智能網聯、信創、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目前已聚集70家與園區産業定位相匹配的企業。”講解員介紹,2024年園區將繼續對接人才招引和場景需求,打造産業微集群,同時持續拓展新載體,在雄安新區形成類中關村的創新生態。

眼神科技早在2017年就來到雄安新區,也是首家總部落戶雄安新區的人工智能企業。2024年1月10日,公司在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的“新家”正式啓用。

眼神科技是一家從事人工智能底層核心技術研發的能力提供商,入駐雄安新區後,眼神科技先後參與了雄安新區首個人工智能示範應用、市民服務中心智能化場景、智能征遷信息化平台建設、一體化智慧大腦AI計算平台等項目。眼神科技品牌市場總監張會說,綠色、創新和智能是這座未來之城的鮮明特征,讓公司看到了發展的無限可能。

今年1月初入駐園區的利亞德光電集團(下稱“利亞德”)是全球視聽科技産品及應用平台的領軍企業,主營業務包括智能顯示、城市光環境、文旅新業態及虛擬現實技術四大板塊。

“這裏辦公環境好,服務非常到位。”利亞德總經理王新說,下一步要把家搬來雄安,安心創業。

2023年12月入駐科技園的雄安彙頤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是北京繪嶽控股有限公司在雄安設立的全資子公司,也是雄安新區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庫首批入庫企業之一。

公司總經理陳小俐說:“公司以大數據、AI等高精尖科學技術爲目標,精准構建數字城市信息基礎,助力城市的規劃、建設、管理和運營,爲建成數字孿生城市、物聯網大數據智慧城市奠定基石。”

發展動能的切換,“減與加”“舍與得”,是選擇題,也是必答題。作爲未來之城,雄安聚焦“高精尖”,不斷鞏固完善高精尖産業格局,推出了一系列舉措。

實施“創新雨林計劃”,壯大高新技術企業群體,2023年實現高新技術企業入庫323家,同比增幅47%,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404家,同比增幅206%;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實現零的突破。實施“創業滴灌計劃”,孵化集群式科技新企業,共有國家級衆創空間2家、星創天地1個。實施雄安新區科技創新專項,2022年組織27項科研任務累計1.3億元,支持4所首批疏解高校和各類創新主體開展科研攻關。

一系列政策舉措支持下,雄安新區與創新型企業的“雙向奔赴”步伐加快,新質生産力動能加速彙聚。

優化創新生態

走進雄安創新研究院臨時辦公區,如同進入一條商業步行街,但街道兩側不是商鋪,而是一間間科研實驗室。

雄安創新研究院成立于2019年,是中國科學院與河北省政府共建的新型科研機構。建設之初,因爲沒有合適的場地,雄安新區將雄縣的一條新建步行街提供給研究院作爲臨時辦公場所。

目前,這裏共布局了通信光子集成芯片實驗室、認知智能實驗室、微納傳感技術實驗室等六大研究單元。

走進認知智能實驗室,實驗室副主任黃武陵正在帶領研究員們做實驗,裝置的模擬交通信號燈閃爍發亮,身後的白板被寫得滿滿當當。

作爲智能交通領域專家的黃武陵,在“到雄安去”的感召下,2022年3月,他便加入了雄安創新研究院。此後,其他5位來自國內外知名院校的科研人員陸續加入團隊。近1000平方米的認知智能實驗室搭建完畢,能夠模擬各類交通場景。

過去兩年時間裏,實驗室構建了智能交通與無人系統實驗平台。面對數字道路與全息路口、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等課題,黃武陵和同事一起以算法爲“利器”,在一行行代碼中解決行業內的關鍵問題,並逐漸找到了研究成果落地應用的實現路徑。他們還將自動駕駛系統研究成果應用于智能制造領域,向外輸出“雄安經驗”。

在通信光子集成芯片實驗室裏,科研人員正圍坐在操作台旁,測試一個瓜子仁般大小的光電子器件的各項性能指標。“這還算大的。”實驗室主任王文亭用鑷子夾起這個“大”器件介紹道,我們的研究和日常生活關系密切,比如移動通信、自動駕駛等都能應用到我們的技術。

一年多前,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博士後出站後,王文亭選擇加入雄安創新研究院,隨即落戶雄安,成爲“新雄安人”。“出站前我就決定來雄安了,一是這裏的研究團隊有成熟的技術積累;二是雄安有很多科技創新支持政策,誠意滿滿。”

雄安創新研究院是雄安打造創新生態的一個縮影。過去幾年,雄安新區集中打造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的重要策源地,搭建多個一流創新平台,彙聚更多創新要素資源參與新區建設和發展,高端高新産業紛紛奔赴“創新高地”。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雄安新區已有高新技術企業323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404家,河北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78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家,依靠創新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潛力巨大。

2024年3月25日,王文亭(右)在進行科學實驗。新華社記者田策攝

築牢創新保障

對于創新型企業來說,時間就是效益,高效便捷的環境尤爲關鍵。

在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企業服務中心,這裏有雄安新區公共服務局和各金融機構布設的服務窗口,一台形似銀行櫃員機的機器格外顯眼,這是“印章自助申辦終端”。這個終端中有雄安新區十幾個公章樣式,企業只要核驗符合條件,機器就自動出章,讓企業“少跑腿”。

企業服務中心的對面,還有一個集成服務中心。在長20多米的辦公桌台前,擺放著中關村科技租賃、中關村協同創新基金、中關村科技金融超市等十幾家中關村集成服務商的桌牌,他們都在此開設了業務受理點。

“我們發揮中關村集成服務體系的優勢,整合了北京中關村科技金融、産業研究、知識産權、國際交流等各方面的資源,爲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總經理張寬說。

在雄安,“上下樓就是上下遊”。悅享雄安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志偉說,2023年4月,公司和中國雄安集團交通有限公司、中電信雄安數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密切合作,僅用兩個月就攻克了相關技術難題,推進容東片區智能網聯數字道路和智能網聯小巴協同應用場景落地。産業鏈企業在一棟樓辦公,可以隨時開展業務交流,極大提高創新業務的落地效率。

在雄安新區啓動區互聯網産業園區,塔吊林立、工地熱火朝天。這裏依次坐落中國移動(雄安)智慧城市科創中心項目、中國聯通雄安互聯網産業園項目、中國電信智慧城市産業園(一期)項目,以及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總部大樓。

未來,這裏將成爲雄安新區智慧城市、空天信息和衛星互聯網産業生態集聚的創新高地。

按照雄安新區總體規劃,雄安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積極吸納和集聚創新要素資源,構建科技創新體系,提升創新能力,深化創新創業機制,優化創新創業生態,建設國際一流的創新型城市。把創新落到産業上、把重點落到轉化上、把主體落到企業上,雄安科技創新的滿天繁星,正在彙成新質生産力的璀璨星河。

來源:新華社(瞭望智庫雄安研究中心課題組 宋怡青)

0 阅读:6

雄安發布

簡介:雄安新區唯一官方大魚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