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流黃水花龍村:桃花源裏美不勝收桃花經濟“熱辣滾燙”

愛看頭條 2024-04-09 13:50:26

紅星新聞網4月9日訊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4月7日上午,晨光熹微、惠風和暢,桃花已燦、霧盡風暖。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在雙流黃水鎮花龍村,沿著桃花廊道漫步,放眼望去,花間穿梭的成群遊人、錯落有致的亭台樓閣與遠處金黃的油菜花、綠油油的麥苗相映成趣,旖旎的春意撲面而來。

建桃花源 栽致富奔康“搖錢樹”

雙流黃水鎮花龍村是牧馬山腹心地帶最典型的農業村。陪同筆者采訪的花龍村幹部鄧雨露說:“望天種田望天收,幹一年盼一年,年年種田不存錢。”這是多年來花龍村農民的真實寫照。在産業扶貧和結構調整前,花龍村的土地有的撂荒,有的只種 ‘大小二春’農作物,農民增收很難。2014年,有業主到花龍村流轉275畝土地種桃子,花龍村村兩委也看准了這個種植項目,決定因地制宜發展脆桃種植,探索出一條勤勞致富奔小康的發展道路,使胭脂脆桃成爲村民的“搖錢樹”。

做出種植胭脂脆桃決定後,爲增強村民的種桃信心,村幹部組織村民到鄰近種桃子的鄉鎮參觀學習種桃經驗,還免費發放桃樹苗,並請來農科院的專家就桃樹的種植條件、建園、選種、果園管理、病蟲害防治到采摘、儲存、包裝等環節進行技術指導。村民參與熱情高漲,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帶動全村300余戶種植脆桃1000余畝,胭脂脆桃成爲村民增收致富新希望。

村民曾普義一家三口人,夫妻倆平時管理桃樹,也在附近打些零工,女兒曾盈在重慶上大學,曾普義說:“我家有7畝多脆桃樹,每年售賣桃子就有近十萬元的收入。”像曾普義這樣的脆桃種植戶,花龍村還有800多戶。

花龍村4組3社有58戶、169人,社裏家家戶戶種脆桃,全社種植面積200余畝,2016年最初産量10萬余斤,現在産量35萬余斤。村民廖安清眉飛色舞,如數家珍地介紹說:“去年花龍村的千畝桃園大豐收,采摘脆桃200多萬斤,平均每公斤賣到11元,産品遠銷北京、上海、廣東等地,胭脂脆桃已成爲花龍村一張閃亮的産業名片。

花龍村脆桃種植面積1000余畝,總産量超過300萬斤,總産值約3000000萬元,每畝農戶可實現增收10000余元。2023年,花龍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9300元,現在,已有114戶村民住進了花龍村“脆桃新村”。

2021年,村委會與企業合作,修建了民宿,停車場,山谷裏的桃花也有了一個極富詩情畫意的名字“牧馬山七彩浪漫桃花源”。將亭台、樓閣塗上粉紅色,遠遠望去,與桃花交相輝映,美不勝收。桃花園區的桃花樹下有蕩秋千、茶飲、繪畫室、歌舞壩等,讓遊人來了,感覺不虛此行,賓至如歸。

廖安清家的3畝多承包地于2015年起全部改種桃樹,經過精心管理和栽培,第二年開始挂果采摘,此後連年豐産。他給筆者算了一筆賬:“過去我家種植蓮藕,1畝田一年的收入在2000元左右,一年下來,滿打滿算只有不到1萬元的收入,除去各項開支後,所賺的錢只夠全家溫飽。現在種植胭脂脆桃,1畝能産3000斤桃,我們的脆桃比其它地方的桃子早成熟10天左右,單果重量在半斤以上。更誘人的是,這種桃子豔如胭脂賣相好,標果能賣到15元一公斤,普通脆桃也能賣到11元一公斤,一年下來收入能達到5萬多元。”

“這桃子長得漂亮吧,這是我們村爲數不多的晚熟胭脂脆桃。”2022年3月15日,筆者在花龍村4組村民曾普文的果園看到,一人高的桃樹上,一個個胭脂紅的桃子掩映在綠葉之中,毛茸茸的脆桃紅裏透著粉,色澤很誘人,空氣中彌漫著香甜。用手掂量一下,估摸著單個重量有六七兩。曾普文頗爲自豪地說:“每年3月我們村都要舉辦桃花節,5月份還會有采摘節,吸引遊客來消費,也讓各地的水果商紛紛上門收購,這對我們種植戶來說就沒有後顧之憂,不愁銷路。今年,僅銷售早熟和晚熟胭脂脆桃就收入了10多萬元。”

2018年3月10日在勝利鎮花龍村開展戲曲進鄉村活動現場照片(由中共成都市雙流區勝利鎮委員會 成都市雙流區勝利鎮人民政府主辦,采購節目川劇《人間好》)

用好“花資源” 讓桃花經濟引領示範

隨著賞花、采果的遊客一年比一年多,消費一年比一年高,村民們慢慢發現:脆桃畝産1500公斤,收入18000元,而桃花盛開時節,“賣花”收入高達4500元,一棵樹“賣花”也能賺不少錢。30多歲的村民邱菲菲給筆者算了一筆賬,一棵樹下擺一張桌子,接待10名遊客,按最低人均消費30元計算,一天收入就接近300元。她還把自家的鵝蛋向客人售賣,這又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嘗到甜頭的村民紛紛開起了農家樂,平均每戶農家樂每年收入近10萬元,其中四分之一來自桃花,四分之三來自桃子。

2021年3月,一年一次的桃花節隆重開幕,“牧馬山七彩浪漫桃花源”迎來了衆多客人。花龍村黨委書記、主任肖冬披挂上台,開始“村主任直播帶貨”的潮直播。鄧雨露介紹,近年肖書記主持的3場直播帶貨,吸粉53000余個,銷售金額達60余萬元。肖冬說:“在這個電商爲主流的時代,我們要緊跟,這麽好的桃子,應該讓更多人吃到。”

如今,“桃花節”“采摘節”已發展爲獨具特色“熱辣滾燙”的“桃花經濟”,成爲當地産業發展、經濟貿易、文化交流、招商引資的平台,更是與觀光旅遊有機融合的都市農業品牌和當地農業轉型的引領和示範。(楊顯雲 宿丹)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