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對不起,電子科技大學,綜合性大學的優勢,你無法彌補

博學的小扒菜 2024-04-26 16:09:24

地處廣州的中山大學,給人的兩大印象:

①醫學院很強,全國第二檔。

②經費很足,全國第四。

盡管除了醫學,它貌似沒有什麽突出的學科了,但廣東省內沒有強校,因此中山大學一家獨大,有著“在廣東,除了清北,中山/華工橫著走”的說法。

的確,在廣東省內的各行各業,遍布兩校的校友。

清北和華五的畢業生,大多數都被首都以及長三角消化了,很少會選擇南下就業。

中山大學是一所典型的綜合性大學,學科規模很廣,基本上你想學什麽專業,它都有。

而電子科技大學,雖然近些年也積極轉型綜合性大學,但目前成效尚低,在大衆看來,它依舊以新工科爲主。

在兩電一郵讀書,可能從大一剛入校,就想著畢業進互聯網大廠掙高薪,思想被局限了,只盯著頭頂的那片天空。

那麽,放棄中山大學,選擇電子科技大學的那些人,後悔了嗎?

一種觀點認爲“

通信專業,女生,算是那種與電科很不合拍的不靠譜工科生,思考再三,決定退學複讀,以下僅爲某不合格電科學生的一己之見,望選擇性參考。

不得不承認,在電子信息領域,電科有足夠的學術實力,但極低的包容性是其最大的弊病,也是其未來發展的最大隱患。

說白了,電科就是一所科研實力夠強的專業類院校,對于電科的學生(不包括文科生)來說,所有不以成爲優秀的電子工程師(或碼農)爲最終目的的行爲都是背道而馳。

適合在這條路上走下去的人,在這裏會如魚得水,而不適合的(比如我),抱歉,無路可走。

的確,學校在近些年也爲改變現狀做了很多努力,增設文科專業,開辦所謂的“立人班”規定大一學生選修人類經典文明鑒賞,等等等等,但在我看來,這些舉動無非是的面子工程,治標不治本,主流的價值觀不改變,一切都是徒勞。

還有,可能是因爲從小生活在重男輕女大環境下,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性別焦慮吧,本人對性別問題比較敏感,總感覺電科的女生很容易被物化,如果沒有足夠的實力創造可觀的成績,很多情況下會因爲性別而收到些莫名其妙的反饋,說得好聽了是自帶女神屬性,說的難聽了是自帶綠茶屬性。

當然關于這種境況的看法,見仁見智,或許以上僅爲本人的偏見。

總之,希望明年能如願考上一所綜合類大學吧,還是相信視野廣一些,選擇多一些,機會也就會多一些。

另外一種觀點認爲“

我們信軟學院在沙河校區,培養模式還是前緊後松,放養的比較多。

就我個人的話,嚴格說來,大學四年其實只有兩年半呆在學校裏,大三下去證券公司實習了半年,大四上基本上在西財和家裏玩,最後一學期去的浙大做畢業設計。

真的畢業了,千言萬語反而說不出兩三句來了,攢了四年的各種小心思小激動也忘得差不多了。

大學四年唯一拿得出手的也就是減了40斤,還被畢業季的吃吃喝喝反彈了好幾斤回來。

怎麽說呢,電子科大的環境能很容易的讓你有滿足感,不論是成都安逸的生活,還是學校在這個領域不錯的實力,隨之而來的是你能夠得利于嚴謹的學習氛圍,並在畢業找到和所學專業相關的不錯的工作,時代推動著這所學校的專業越來越火熱,以至于不存在畢業就失業的問題。掙得不少,活的快樂。

這時已經能滿足很多人的需求了。這是優點也是缺點。

我經常跟同學說,我們學校的視野還是不夠開闊,不太想將目光投注于更廣更激烈的世界性的舞台,包括更好的名校。

更一流的企業,遑論做一些引領潮流的事情,這些是務實還是務虛,不好下定論。

但是所幸電子科大給人的平台是足夠的,當你想要去那些地方,去做那些事情的時候,它會是你的助力,而不是絆腳石。

這其中有前輩的筚路藍縷,也有學校宏觀層面不斷開放的意識。

它不會刻意引導你去做很大的夢,但是能先給你一個還算不錯的畢業起點,再鼓勵你繼續往前。

大學形形色色的人都有,我也是受益于成電各路大神的激勵,好好努力吧,只求不給母校丟臉。

你們覺得呢

0 阅读:156

博學的小扒菜

簡介:帶你了解高校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