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探訪古建築曆史文化街區|漫步邢州老街感受古韻新顔

河北新聞網 2024-05-21 08:10:24

近日拍攝的邢台市襄都區府前街夜景。河北日報記者 張曉華攝

河北日報記者 張曉華

襄都區南長街南口,8時不到,馬強的油酥火燒店已圍攏了不少顧客。在這兒買上兩個火燒,再到斜對面的店裏要一碗豆腐腦,熱騰騰的早餐下肚,頓覺五髒六腑十分熨帖。

沿街的小店陸續開門迎客,各類新鮮蔬菜、零食糕點、日用百貨,讓人目不暇接。不時有自行車、電動車穿行而過,車輪軋在青石板上的聲音,和著商販們的吆喝聲,讓沉寂一夜的老街熱鬧起來。

“南長街是邢台市古官道曆史文化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特色便是煙火氣十足。”日前,襄都區古城開發保護管理中心負責人徐興龍介紹,古官道位于邢台古城的中央區域,是華北地區最早形成的南北通暢的道路。古官道曆史文化街區以“北長街—南長街—東門裏街—府前街”爲中軸線,向東西兩側擴展,是全國鮮見的古城縱軸線上保存基本完整的曆史地段,街巷格局獨特,市井文化活躍。

“南長街的改造提升工作正在進行中,我們目前正在給便道鋪設青磚。”襄都區南長街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劉娜說,“對這種傳統老街巷,我們采取政府引導、多方參與的方式,在保持原有格局和風韻不變的基礎上,對環境衛生進行整治,對商戶攤點進行秩序疏導,對沿街房屋外牆進行重新設計和美化,讓老街更加整潔亮麗。”

馬強的房東鄭大爺在這條街上生活了60年。“以前都是土路,一下雨全是泥,後來統一鋪設了青石板,並對一些老房子進行了修繕。現在你看看,幹淨又敞亮。”鄭大爺又讓記者看他家外牆上的彩繪,“大家都說,這可是神來之筆呢!”

記者擡頭細觀,只見白牆上繪著山水,一支毛筆在中間的卷冊上淩空寫下老邢台人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南長街,北長街,南北長街通南北。”

若不是鄭大爺在一旁講解,記者真沒發現,這支毛筆竟是空調外管幻化而來。原來,爲了街道的整齊美觀,最開始的改造方案是將空調移機,這樣就需要在鄭大爺家內牆上重新打眼施工。爲了盡量減少對居民的影響,街道工作人員經多方溝通協調,最終確定了以彩繪的方式將空調外管巧妙地隱藏起來,這樣既不用移機又宣傳了古街,可謂一舉兩得。

與南長街的熱鬧喧囂不同,北長街則要幽靜許多。

在北長街北口,“90後”小夫妻王許超、梁詩雯的咖啡店已經開業兩年多了。店門口的彩繪牆上,一杯咖啡傾倒而出,格外引人注目。

梁詩雯是北京人,對老街巷有一種天然的熱愛。大學畢業後,她便跟著南和籍的丈夫一同回到邢台,開起了北長街上第一家咖啡店。

“北長街的初步定位是打造時尚現代的文創街區。”徐興龍說,對于青年創業者和咖啡店這種新業態,他們積極扶持,幫助聯系彩繪師,對店門口外牆進行精心設計。

“一開始我們店面不大醒目,人們路過時覺得沒什麽印象。這種特色彩繪幫我們改善了環境,吸引了人氣。我們覺得很暖心,也願意把店做起來,爲老街增添色彩。”梁詩雯說。

古城邢台擁有3500余年建城史,商祖乙遷邢,隋唐設邢州,元明清稱順德府,積澱了豐富的曆史文化資源。

從南長街與東門裏街交叉口西行約200米,便是古城的標志性建築——清風樓。擡眼望去,但見樓高20余米,共有三層。一層爲磚石拱券,券下可通行人;二、三層飛檐鬥拱,顯得高大古樸、雄偉莊嚴。

“據古籍記載,清風樓建于唐宋,後毀于戰火。明成化三年,由順德知府黎永明籌資重建,現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徐興龍說。

天氣晴朗,附近的居民三三兩兩圍坐在清風樓下,談天說地,好不惬意。幾位身穿紅色運動服的少年,正在樓前合影。細一打問,原來是首都師大附中來參加籃球比賽的學生。帶隊的老師說:“早就聽說這是邢台最有名的古建築,今天一看,果然名不虛傳!可惜我們下午就要返京,晚上的演出只能錯過了。”

這位老師所說的演出,便是“五一”假期在清風樓前上演的《瓷都賦》。

“隋唐時期的邢州古城,是邢台曆史上的高光時刻,邢窯後來成爲大唐官窯,爲我們講述古城故事提供了創作靈感。”邢台市文化旅遊發展集團新媒體中心主任、《瓷都賦》總導演季陽介紹,該劇以邢窯爲主線,用時空對話的形式,講述唐太宗和窯工之間的傳奇故事,展現千年古城的文化魅力。

在清風樓西北側,記者看到了另一處國保單位——道德經幢。經幢高約7米,樣貌樸拙。徐興龍介紹,這是我國現存年代較早且形體較大的石刻道德經幢,爲唐開元二十七年邢州刺史李質所立,幢身陰刻楷書《道德經》原文和唐玄宗的注釋,至今已有1200多年曆史。

清風樓南側正對著的,便是府前街。街道兩側均爲仿古建築,雕梁畫棟,與古香古色的清風樓相映生輝。不時可見穿著漢服的遊客,在這裏拍照打卡。

“古建築和老街區,承載著邢台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見證了幾代人的成長與城市變遷。我們堅持以人爲本和修舊如舊的原則,在保持其獨特魅力的基礎上,融入現代商業和文化元素,打造城市新亮點。”徐興龍介紹,2023年3月,邢台市啓動邢州古城修複重大專項,大力實施“文化興市”戰略,通過保護修複、設施更新、業態植入、文旅開發等方式,在重塑古城風貌的同時,不斷完善城市肌理,赓續城市文脈,確保留人留形留神韻、見人見物見生活。

晚7時許,府前街華燈初上,季陽的演出團隊已准備就緒,四面八方的遊人逐漸向清風樓前聚攏,古韻新顔交織,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詩意畫卷。古往今來,這活力滿滿的繁華街市,正是無數人所期盼的吧……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