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出了個好主意:用AI軟件識別毒蘑菇?小心有人差點丟了命!

風雲圈 2024-05-05 23:48:41

相信不少人都會唱《采蘑菇的小姑娘》這首歌吧。像這個季節,很多省份的人們都在挖野菜、采槐花等,而雲南呢?就是自己背著竹筐上山采蘑菇。別覺得這是一件既新鮮又好玩的事情,在雲南,這絕對是致命誘惑!

都聽過“紅傘傘、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吧?並不是所有的雲南人都喜歡在野生菌市場購買野生菌,他們認爲只有自己辛勤付出勞動,采來的蘑菇,才是值得的。

由于雲南山高水深,地勢地形複雜且雨水充沛,濕度大,自然野生菌的數量和品種也足夠多。全球已經食用菌2000多種,雲南就有900多種,幾乎占了近一半。

在這裏,青頭菌、牛肝菌、雞枞菌、羊肚菌、松茸等,都有分布。只要您能往林子裏走幾步,發現幾個蘑菇狀的菌子,並不是什麽難事。只不過,這些千奇百怪,長相各異的菌子,時不時就會讓你心生疑惑:這真的是地球表面能長出來的生物麽?

玩笑歸玩笑,爲了避免真的“躺板板”,管不住嘴的雲南人,只能在實踐中去尋找采蘑菇的技巧了。

如今,AI技術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科學家卻警告我們,在涉及健康的問題上,暫時不要完全信賴那些APP。因爲,盡管AI技術爲我們帶來了諸多便利,但它們的錯誤判斷,有時甚至會威脅到我們的生命。

每年春夏之交,雲南地區的各種蘑菇都是當地人趨之若鹜的美味。但這各種蘑菇好是好,怎麽判斷有毒無毒呢?昆明植物研究所爲此算是操碎了心。每年都會在蘑菇季,就更新一版雲南常見毒蘑菇的挂圖。這麽說吧,如果高考有毒蘑菇識別這道題的話,對雲南人來講,那高考難度簡直就是“so easy”了。除此外,一條又一條的有毒菌菇的提醒短信,會發到每一個雲南人的手機上。如果你能完整的保留下這些短信內容的話,那你就基本擁有了一本《毒蘑菇百科全書》電子版了。

這幾年不是AI很流行麽?給了采蘑菇的人一點與衆不同的新思路。雲南人學著開始在辨識蘑菇這件事上偷懶。他們采蘑菇,只負責采,而辨識毒蘑菇這事,就全部交給AI了。

以至于因誤信AI識別而導致的健康風險事件屢見不鮮。國內的咱就不提了,可能會造成共怒。咱就拿漂亮國的大老美來舉例吧。

在美國俄勒岡州的一家人,因爲采蘑菇時候,手機上的APP錯誤地將毒蘑菇識別爲可食用,導致全家中毒被緊急送往醫院。

愛倫一家人,有著代代相傳的識別毒蘑菇的方法,只不過小愛倫覺得,作爲新人類,那種經驗論早就過時了。而自己這代人是智能手機不離手的,于是就用自己的手機識別自己采到的蘑菇,結果因AI識別錯誤,導致了一家人誤食毒蘑菇,幸運的是,他及時得到了救治。否則根據一生的說法,一口蘑菇就能送走4個人。

這些事件都指向了一個共同的問題:AI技術在識別蘑菇等自然物品時,其准確性並不總是可靠的。專家指出,即使是經驗豐富的真菌學家,也很難僅憑視覺准確判斷蘑菇是否有毒。因爲分辨蘑菇不僅需要觀察其顔色、形狀,有時還需要借助嗅覺甚至顯微鏡。

有專家曾對三個聲稱可以用AI識別野生蘑菇的APP進行測試,結果發現這些APP對毒蘑菇的准確識別率僅爲50%左右,表現最好的也僅爲67%。這意味著,有一半以上的情況下,這些APP可能會給出錯誤的判斷,這對于依賴它們來識別蘑菇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風險。

盡管AI技術在很多方面爲我們帶來了便利,但在涉及健康的問題上,盲目信任它們,是一件極具風險的事情。您說對嗎?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