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口徑和外彙部門口徑貿易順差爲何差別較大?海關總署回應

新黃河 2024-04-12 18:20:49

新黃河客戶端北京4月12日電(記者王立奎)4月1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4年一季度進出口情況。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

會上,彭博新聞社記者提問,關于去年貿易平衡的相關問題,海關公布去年中國貿易順差8230億美元,國家外彙管理局公布的數字則是5940億美元,爲什麽會有這種差異?之前外彙管理局說這是因爲有自貿區,中國的自貿區是在2021年才開始實現了巨大發展,請問海關總署如何解釋這兩個數字之間的差異?

對此,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表示,這個問題問的實質上是海關統計的貨物貿易的順逆差和外彙管理統計的貨物貿易國際收支差額的差異。這兩種統計的統計原則是有所不同的。海關統計的貨物貿易是按照跨境原則,只要貨物産生跨境的流動,就納入到海關統計,不管貨物所有權是否轉移。外彙部門統計的國際收支的貨物貿易的收支差額,是按照所有權轉移原則作的統計,它不管貨物是否跨境移動。這是兩者的重要差別。

呂大良用兩個例子來進一步說明:

第一個例子,現在所謂的“無廠制造”,就是跨國公司委托國內的企業來制造産品,制造完以後在國內銷售。這種情況下,它的貨物沒有發生跨境流動,海關是不統計的。但是它的所有權發生了轉移,國際收支是要統計的。這個差別在電子産品、加工制造領域表現得是比較突出的。

第二個例子,來料加工和保稅倉儲。來料加工所有權不跨境轉移。有的保稅倉儲貨物跨境時所有權沒有轉移。這種跨境的流動在海關統計裏面是要體現的,但是在外彙收支統計裏面是不體現的,這也是造成差異的原因。

呂大良指出,海關統計和國際收支統計的計價方式也是不同的,海關統計,大家知道進口中國是按照CIF(到岸價)價格來統,出口是按照FOB(離岸價)價來統,國際收支統計我們國家的貨物貿易跟國際收支統計都是按照FOB價來統計,不含運保費。由于這些統計的原則和這些方法的差異,隨著形勢變化,這兩個統計差額也會呈現出一定變化,具體的數字,我們的數字和外彙部門的統計數字都是公開透明的,大家可以去自行做分析。

記者:王立奎 校對:冬平 編輯:劉玉紅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