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爆發後,中國戰爭潛力有多大?美國現在擔憂了

泥腿探客 2024-03-07 17:30:38

俄烏沖突時,唱衰俄羅斯的很多,認爲俄羅斯有可能頂不住西方聯盟,很快會崩潰。但戰爭打了兩年多了,俄羅斯不僅頂住了西方聯軍,甚至越打越有章法,戰線不斷向烏克蘭西部壓縮。

在外界看來,俄羅斯打得並不漂亮,但韌性很強,這是俄軍的特點,有人說俄軍與當年蘇軍差不多,屬于慢熱型,後發制人威力很強大。

戰爭勝負包含了很多因素,一兩次戰役打得漂亮,並不代表整個戰爭勝負,關鍵最後誰是勝利者。決定戰爭勝負因素既包括軍隊的戰鬥力,也包括武器裝備數量,還與國家諸多因素有關,比如能源、科技、糧食等諸多潛力。

俄羅斯戰爭潛力巨大,要武器有武器,要能源有能源,每年還能出口大量糧食,這樣的戰爭潛力,打上10年也沒問題。如果單純看戰鬥細節打得漂亮與否沒什麽意義,關鍵是誰能取得最大的戰效比,贏得戰爭。

在俄烏沖突中,並沒有什麽亮眼的武器裝備,即使烏克蘭用上美國坦克、德國豹式坦克,不僅沒發揮出威力,甚至進場就被打殘,有的被俄軍繳獲。

在俄烏沖突中,無人機成爲一種普遍使用的武器裝備。如果說無人機是武器裝備,其實嚴格來也算不上,俄烏沖突中的無人機很多是民用無人機經過改裝,挂裝彈藥後發揮武裝無人機的作用。

在俄烏沖突中,發現很多無人機都是我國生産的某型民用無人機。難怪老美指責中國向俄羅斯提供武器。

其實,中國很冤枉,根本沒有提供軍用無人機,只是交戰雙方從國際市場買到我們生産的民用無人機。

從國外社交媒體資料看到,俄軍在俄烏沖突戰場上,又使用一種先進探測裝備,據說能探測到烏克蘭無人機,被稱爲“頻譜探測分析儀”。

不要認爲這是俄軍武器裝備,據說也是中國南方生産的一種民用分析儀,主要用于電信基站維修使用的一種儀器,檢測電子元件是否正常,也在鐵路中使用,還在其他科技領域用于探測分析。

俄羅斯爲什麽用上中國這種民用儀器?

能夠探測各種信號,所以在軍事上也能用,而且無人機也是民用的,爲什麽就不能使用民用探測儀呢?

網上某大V寫的資料,認爲俄羅斯通過商務部進口大量中國民用裝備,甚至對其有所質疑,認爲出口俄羅斯中國一些民用裝備具備軍事功能。

這個人是內鬼,還是爲美國提供信息呢?

俄羅斯使用的什麽儀器,他能進行深度解讀,難道要告訴美國人,中國向俄羅斯提供武器了?

但我們也要看到,民用無人機市場很多,很容易買到。至于俄烏兩國如何買到,如何改裝,那是他們事,與中國沒有任何關系。

據資料顯示,烏克蘭用的一種作戰控制系統還裝在中國生産的電腦與手機上。俄羅斯還進口一款中國民用全地形車。

通過媒體資料看到,中國生産這款民用全地形車很小,還被稱民版的“山貓”。

無論民用還是軍用,戰爭打響後,一切有利于戰爭的東西都可以使用。

但從俄烏兩國進口的民用無人機、民用山貓地形車來看,中國民用裝備很先進,不僅達到軍事用途,甚至已經超過一些專業的軍事裝備。

也能看到,隨著中國發展,中國戰爭潛力很大。未來我們完全也可以用于軍事用途。

媒體資料也透露過,解放軍也配備了一些先進裝備,但不可能全部配全。

如果我們遇到戰爭時,我們還能否開動機器,確保民用設備源源不斷爲解放軍提供裝備呢?

這裏需要有兩個問題需要說明一下:

一是爲中國提供裝備,必然要與民版有所區別。畢竟有些民用裝備已經出口國外,敵對國家肯定了解其中參數,會對中國民用裝備進行打擊之策。

二是戰爭爆發後,應停止對不友好國家供應,防止他們用于軍事沖突,這是必要條件。即使出口到其他國家的民用裝備,也要有排他性質,否則我們戰爭潛力不會發揮效能。

戰爭的決定因素在人。

中國人口素質也是強大的戰爭潛力,裝備是由人操作的,如何把裝備轉化成戰鬥力,靠的也是人。

雖然我們人口趨于老齡化,不如印度年輕,但我們戰爭潛力依然強大。

從我們對美西方打壓反應、兩岸統一進程來看,我們有強大的民意支持,這也是一種強大的戰爭潛力。

人口優勢不可能持續很久。

現在我們人口數量有所下降,也進入老齡社會,即使國家鼓勵生育,但面對諸多因素,出生人數在下降,這對我們未來人口優勢有削減作用。

人口問題是一個科學問題,我們之所以走到現在有,有很多客觀因素,也有一些因素是在西方滲透下産生的。

國家進步與發展靠的是人,並不是因爲人口少了,人均GDP高了,國家就能發達。

解決這個問題刻不容緩,我們已經在這方面努力了,比如鼓勵生育,而且排除影響人們生育願望等因素,等等,但要真正回到想生、多生的時代,需要有一個過程,但人力潛力,美國一時半會還無法趕超。就連俄羅斯這樣一個人口不斷減少的國家,還照樣讓整個西方國家害怕,更不要說中國了。

戰爭潛力既是無形的,也是有形的。

之前總認爲戰爭打得是能源,沒有能源很難持續。

這只是一方面,如果放大戰爭難點,就容易引起恐戰心理。再加上被老美滲透的內鬼散布“恐美論”,就會産生“美國不可戰勝”之說,也會影響戰爭潛力的發揮。

戰爭潛力,最主要還是要解決好人的心理問題。

我們總說俄羅斯是戰鬥民族,並不是俄羅斯人好鬥,而是俄羅斯人那種頑強精神,沒有一種頑強的民族精神,潛力再大也會打敗仗。

俄烏沖突中,俄軍士兵受傷後引爆手雷自盡,體現一種“甯可戰死,也不當俘虜”的民族精神,我們也存在這種精神。

爲什麽老美挑釁中國,不敢直接與中國攤牌?

其實,中美較量中,中國雖然表現出不想打的姿態,但並不是怕打。老美早就看到中國強大的民族力量,這股力量已經在網上體現出來。

再加之我們民用科技發展,恐怕這也是美國沒有料到的事。

我們打法很明確,盡量不與其他國家發生沖突,但如果屢次被侵犯主權,那中國就不會客氣了。

戰鬥潛力強大還需要在戰爭中驗證。老美不斷鼓動一些炮灰挑釁,就是想把中國拖入戰爭,畢竟我們與俄羅斯不同,長久沒有經曆戰爭了。

但如果美國懷疑中國“不敢打”,那就只能等到戰爭時,中國發揮出潛力讓老美感受一下。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2 阅读: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