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自然:風土的自然

小康雜志社 2024-05-17 16:27:09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文|戴榮裏

有什麽樣的風,就會滋養什麽樣的性格;有什麽樣的土,就會産生什麽樣的莊稼。風土的自然,蘊含著物競天擇的道理。

風土是自然的産物,含有大自然常年積累的特點,自然萬象是長期進化、疊加的過程。山的氣勢、水的形象,山水之間的地貌演變,寫著時間的印迹,是歲月之風,也是空間運籌帷幄的結果。風土,蘊涵著自然的運動,人是風土的一部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人與自然間的關系,構成了人情。風土人情構成了文化,文化是人類生存的産物,含有風土的影響,風土的自然,是文化自然的基礎。

南北方文化、東西方文化之所以不同,與風土有關;草原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之所以不同,也與風土有關。人首先是動物,自然要接受風土的影響,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就是強調風土的作用。有什麽樣的風,就會滋養什麽樣的性格;有什麽樣的土,就會産生什麽樣的莊稼。風土的自然,蘊含著物競天擇的道理。

看人的面相性格,就能大致猜出一個人的出生地;觀察一個人爲人處世的言行,就能大約知道他的經曆,前者意味著風土,後者意味著人情。自然,影響並改變著一個人的性格,每個人性格的演變史,是家族記憶、故鄉往事、童年經曆等內外因素綜合影響的軌迹。南國水鄉人的性格平和者居多,而北方漢子性格大多粗犷。倘若一個南方人到北方生活幾年,性格就會改變許多;而北方人到南方工作幾年,性格也會溫潤不少。讀書之所以能改變人的性格,就是指一個人長期浸淫在別人指指點點的精神世界裏,猶如改變了時空生存的空間,文化氣質會隨之發生悄悄地改變。之所以有“走萬裏路,猶如讀萬卷書”之說,就在于風土對人的影響力巨大。隨著國門打開,去非洲工作的國人膚色也會悄悄染上黑色,有些人臉面的黑色不亞于當地黑人。非洲人的膚色,與這種地域適應性有關。所以,風土的自然,影響萬物的自然生長。

方言是風土的産物,帶有人性的閃光。人既然是動物,就有動物因時空而發生轉變的特點。同樣是一種動物,此地和彼地,外貌特征迥異,水土異也。人是高級動物,勞動促生了語言,風土影響語言的質地,人在與風土抗衡的過程中,學會了抗爭、忍受、屈服、平和與自洽,語言風格就會因地域的不同而衆彩紛呈。天底下的狗叫聲,仔細聽去沒有一樣的,人也如此。尊重這種風土上的自然,是一個人生存自然的顯示。遊子重返故鄉時,生怕外鄉口音讓莊鄰笑話,與風土人情的認同感有關系。普通話的推廣固然對語言的統一性和辨識度有好處,但也抹去了風土人性表達的自然。凡事,適應風土的自然,是一種生存的智慧。

人常常不屈服于世界的安排,善于與自然抗衡,一部文化史,也描述了人與自然界鬥爭的結果,即使在科技十分發達的當下,人與自然相抗衡的力量對整個宇宙也是微不足道的。和人類早期相比,當下的科技力量堪稱偉力。但對整個宇宙長河而言,人類的突破,有些探索可能最終毀壞的只是人類自己。尊重風土的自然,還沒有成爲人類的自覺;高度當代文明,隱藏著對自然的反叛。早期人類受自然影響大,改變著外貌、性格和語言,而現代人卻被自己發明的“新科技”改變著自己,背叛著自然。風土遠去,人性遠去,人類就迷失了自己。

哲學家們重新呼喚人類重回風土的自然,才能找到真正適應自然的人類!

偏向于城市建築的作家,

動情于哲學思考的工程師。

看人的面相性格,就能大致猜出一個人的出生地;觀察一個人爲人處世的言行,就能大約知道他的經曆,前者意味著風土,後者意味著人情。

(《小康》·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4年4月下旬刊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