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王石放棄千萬退休金,小30歲的嫩妻開始養家

北向財經 2024-05-03 14:23:51

繼郁亮、祝九勝等一衆高管主動降薪之後,萬科又迎來了另一個重磅人物降薪:王石主動放棄了去年高達千萬的退休金。

有人可能納悶了,王石不是早就離開萬科了麽,這個退休金是哪來的?

原來在2017年“寶萬之爭”後,王石卸任萬科董事長,但是萬科爲了感謝王石做的貢獻,不僅給了王石名譽主席的頭銜,而且還按照他在職時候的標准每年給王石發工資。

根據萬科的年報,2010-2016年期間,王石作爲董事會主席,年均稅後經濟利潤獎金1679.83萬元,所以王石每年從萬科能領一千多萬的“退休金”。

現在王石這一千多萬的退休金沒了,養家的重任估計大概率要落在比他小30歲的嫩妻田樸珺身上了。

前段時間,已經70歲的王石在一檔節目中自曝說,自己有一個3歲的女兒,還說田樸珺其實比自己有錢,兩人剛結識時,田樸珺的存款更多,自己才是“傍大款”的那一個。

那麽田樸珺這個“大款”到底成色如何,現在或許到了檢驗的時刻。

萬科的“緊日子”

從去年開始,地産圈的“好學生”萬科就頻頻登上熱搜,不僅在資本市場遭遇股債雙殺,核心高管團隊還遭到了實名舉報。

大家不禁懷疑,萬科“好學生”的成色到底如何?

今年萬科一季度的財報給出了答案,根據財報顯示,萬科一季度營收615.9億元,同比下降了10%,淨利潤虧損3.6億元,同比下降125%。

營收和利潤的大幅下跌,還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萬科的現金流一再趨緊。

根據財報,今年一季度萬科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爲-94.21億元,同比下滑234.57%。

也就是說萬科在2024年的前三個月,賬面上不僅沒進項,反而流出去了90多個億。

萬科對此的解釋是銷售回款減少導致,但是看財報萬科一季度的合同銷售金額還是有579.8億元,但是爲啥現金流是負的?這主要還是在爲以前的房子買單。

但是有人會問,那以前的房子大家也都是掏了錢的,那些錢去哪裏了?簡單說,最主要的就是去買地擴張了。

其實不只是萬科,各大開發商都面臨著一樣的問題,過去房地産高歌猛進的時候,大家一起大幹快上、攻城略地。

現在市場陷入寒冬,撐不住的已經倒下,撐得住的也必須爲此前的擴張付出代價。

所以就算是地産圈子的好學生,萬科也不得不開始過緊日子了,除了郁亮等核心高管主動降薪,王石也得放棄千萬的退休金。

過去這些錢對于財大氣粗的萬科而言只是小錢,但是現在則是能省則省了。

高喊“活下去”的背後

2018年,萬科曾經以“活下去”爲當年經營總結大會的主題,消息一出圈內外都爲之轟動。

彼時地産行業還在如火如荼的發展,房企的銷售額一年比一年高,萬科的“活下去”顯得有點杞人憂天。

但是今天來看,萬科的這句口號也不是空話,對此盛贊萬科具有前瞻性的人也不在少數。

但是在我看來,大家明顯是誤會了萬科當年喊著活下去的本意了。爲啥呢?

原因也很簡單,萬科在高喊活下去之後的幾年中,拿地的規模一直在行業內名列前茅。

也就是說萬科並沒有收縮擴張的步伐,反而比以前邁的步子更大了,所謂活下去變成了一句空話,嘴上說著不要身體卻非常誠實。

甚至我們可以這麽理解,萬科用“活下去”讓其他友商猶豫起來,但自己卻趁著別人“愣神”的空檔吃下市場。

只是萬科沒想到,喊著狼來了的孩子,在狼真的來了之後也會成爲受害者。

萬科還有機會嗎?

根據萬科的財報,萬科目前的現金流是830.7億,是可以覆蓋短債及一年期的有息負債的。

但是這800多億的現金,有多少是在資金監管賬戶上專款專用的,有多少是萬科可以調動還債的,還要打個大大的問號。

可能有人會問資金監管賬戶是個啥賬戶?

其實資金監管賬戶不是什麽新鮮事物,2010年《關于加強房地産市場監管完善商品房預售管理工作的通知》發布,資金監管賬戶制度正式成立。

簡單說這個制度要求開發商把預收的房款,打入到由銀行、政府一起監管的賬戶裏面,保證專款專用,避免出現爛尾。

但是過去對于資金監管執行的力度不大,因爲各大開發商都在拼命擴張,不好對資金管的太嚴。

至于爲啥不好管的太嚴,這個只能大家自己去細品了。

但是近幾年隨著各種開發商倒下,爛尾的問題也成爲所有人頭痛的問題,對于資金監管的力度也越來越大。

因此萬科的800多億現金,如果大部分都在監管賬戶中,那麽可以調用的現金就是很有限的。

這也恰好可以解釋,爲啥此前萬科一直在著急出手資産,比如以23.84億元出售上海七寶萬科廣場50%的股權,這個價格幾乎是打了五折。

所以盡管萬科一再對外強調自己有錢,現金流充沛,但實際情況還是要打個問號。

那麽萬科還有機會麽?坦率地說,還是有的。

4月底成都放開限購之後,一線核心城市的限購放開,基本也成爲箭在弦上的事實。

當然具體什麽時候推出還不得而知,但是一線城市放開後,類似萬科這樣撐到了今天的開發商,還是有很大的機會的。

但是這個機會只是活下去的機會,而不是賺大錢的機會。畢竟“房子是用來住的”,這個基調是沒有任何變化的。

0 阅读:199

北向財經

簡介:經濟|金融 陪你提升商業思維,賺認知以內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