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爲何軟禁張學良54年?直到他臨終前,才將真正原因告訴兒子

愚鑒 2024-05-09 14:53:59

1936年12月25日,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張學良也隨蔣介石、宋美齡登上了前往南京的飛機。

然而,蔣介石一下飛機,就將張學良軟禁起來,後來又授意兒子蔣經國繼續軟禁張學良,不肯釋放他。直到1990年,張學良才重獲自由,此時距離他被軟禁已經過去了54年之久。

那麽蔣介石爲什麽要長期軟禁張學良呢?許多人認爲是因爲蔣介石痛恨張學良發動“兵谏”的行爲,認爲張學良破壞了自己的計劃,所以才長期軟禁他作爲報複,讓他也嘗嘗被囚禁的滋味。但實際上真的是因爲這樣嗎?

我們可以對比一下西安事變中另一位主要將領楊虎城的遭遇:西安事變後楊虎城先是出國考察,然後又被國民黨誘騙回國並囚禁,在獄中飽受折磨,最終于1949年被軍統殺害,連幼子楊拯中、幼女楊拯貴都被殺了。

而張學良雖然也被長期軟禁,但生活條件其實還不錯,還允許親屬探望。蔣介石一直沒有釋放他,但也沒有殺他,更沒有牽連他的子女。同樣是西安事變的發動者,爲什麽待遇會差距這麽大呢?蔣介石爲何只是將張學良軟禁,而沒有殺害他呢?

事情還要從西安事變的解決說起。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兵谏”後,蔣介石就被囚禁起來。他自然是對張、楊二人恨之入骨,同時又十分頑固,拒絕了二人提出的一切要求,指責他們是“叛亂”,要求他們繼續“剿共”。

在拒絕張學良提出的“八項主張”後,蔣介石認爲張學良很可能會惱羞成怒,將自己殺死。于是他提前留下了遺囑,一共三份。一份是寫給全國民衆的,一份是寫給宋美齡的,還有一份是寫給蔣經國、蔣緯國的。

不過張學良其實並不想殺蔣介石,宋子文趕到西安談判後,張學良的態度頗爲積極,兩人達成了盡快解決西安事變的共識。12月22日,宋美齡也抵達西安。與此同時,南京已經是陰雲密布。

早在西安事變的第二天,國民黨二號人物、行政院長何應欽就掌握了權力。他對張學良進行了強烈譴責,並調兵遣將,積極准備對西安的攻勢,甚至提出了轟炸西安以威懾張學良、楊虎城的建議。

何應欽真的對解救蔣介石這麽熱心嗎?當然不是。實際上,何應欽的態度之所以如此激烈,就是爲了激怒張學良,促使張學良殺死蔣介石。

這樣一來,何應欽就能順理成章地接過國民黨的權力了。至于轟炸西安更是包藏禍心,畢竟轟炸總有誤差,如果空軍轟炸中“誤炸”了蔣介石的住所,那也是很正常的。

而宋美齡也早已察覺到了這一點,她一方面請張治中出面斡旋,安撫國民黨中的激進派。另一方面則積極推進與張、楊的談判,並親自前往西安。

最終在我黨的協調和張學良、宋美齡、端納等人的努力下,蔣介石同意了“八項主張”,允諾停止內戰,一致抗日,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12月25日下午,蔣介石被按照約定釋放。張學良不知出于什麽心理,忽略了周恩來的警告,沒有選擇留在西安,而是隨蔣介石、宋美齡前往南京,結果當即被軟禁起來。

關于張學良“自投羅網”的原因,有多種說法,有人認爲是張學良對囚禁蔣介石的行爲感到“愧疚”,就想親自送蔣介石回去。有人認爲是蔣介石許諾張學良,只要張學良跟著一起回去,就可以對他“既往不咎”。也有人認爲是張學良擔心“夜長夢多”,可能還是會有人搗亂,因此要親眼見證蔣介石回南京,事情順利解決。

不管張學良是怎麽想的,但他的這一行爲客觀上是對蔣介石有利的。他這個東北軍領袖一被軟禁,蔣介石就可以對東北軍進行分化瓦解,把他們轉爲能直接掌控的武裝了。

因此蔣介石之所以不殺張學良,一方面是因爲張學良在西安事變中對蔣介石的態度相對溫和,另一方面也是因爲張學良配合了蔣介石的行動,讓他得以順利掌控東北軍。

當然,如果僅僅是這兩點,還不足以讓蔣介石不殺張學良。蔣介石之所以長期軟禁他,也是因爲他曾經的貢獻,那麽張學良究竟有什麽貢獻呢?

1936年12月,張學良隨蔣介石返回南京,此後便被軟禁了54年之久。不過與對楊虎城的態度不同,蔣介石雖然一直軟禁著張學良,卻也沒有殺他,與他對楊虎城的態度形成了鮮明對比。這是爲什麽呢?事情還要從八年前說起。

1928年6月,東北軍大帥張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死去,奉系軍閥一時群龍無首。雖然張作霖之前就在努力將張學良培養爲自己的繼承人,但奉系軍閥的內部鬥爭從未停止過。以楊宇霆爲首的一批東北軍元老並不願意聽從張學良這位“少帥”的指揮,經常抵制張學良。

張學良最終殺死楊宇霆,以強硬手段將這批反對派鎮壓下去,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此後張學良一直在東北軍中有著極高的影響力,這成爲了蔣介石不敢殺他的重要原因。

他軟禁張學良,尚且可以對東北軍進行分化瓦解。但要是直接殺了張學良,事情的性質就變了,東北軍很可能群起會反抗蔣介石的統治,給他造成不小的麻煩。相對而言,楊虎城在西北軍中沒有張學良那麽說一不二的地位。

並且,與楊虎城不同,張學良曾經幫過蔣介石兩個大忙。

第一個大忙是東北易幟,1928年4月,蔣介石發動“二次北伐”,攻打華北地區。雖然他最終成功奪取了北平、天津,但如何解決奉系軍閥成爲了一個難題。

奉系雖然失去了北平、天津,但在自己的老家東北還有極強的影響力。並且主力未損,蔣介石在國民黨內部還有很多敵人,此時很難再出關攻打奉系軍閥。但如果不能擊敗奉系軍閥,蔣介石就無法實現北伐時的統一目標。要知道蔣介石在1927年之前都還不是國民黨領袖,他本身就是靠軍事政變上台的,地位並不穩固。

因此蔣介石就向張學良抛出橄榄枝,提出了“政治解決”的方案。以保留奉系自主權爲條件,要求奉系“服從中央”。而張學良也決心順應統一潮流,便在1928年12月頂住奉系內部的壓力,宣布“東北易幟”,服從南京國民政府。雖然這只是名義服從,但也給蔣介石當局打了一針強心劑,穩固了蔣介石的地位。

第二個大忙就是中原大戰。“東北易幟”後蔣介石開始加強中央集權,試圖削弱軍閥。這自然引起了李宗仁、閻錫山、馮玉祥和張發奎等各路軍閥的不滿,他們和國民黨內部的失勢派系聯合起來挑戰蔣介石的地位,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

中原大戰之初,蔣介石面臨的形勢十分危急,受到各路軍閥的圍攻,本人都差點被活捉。但由于各路軍閥各懷鬼胎,相互之間缺乏配合,蔣軍逐漸緩過勁來,開始反攻。此時張學良正式入局,率領東北軍攻入關內,對反蔣派系開戰,致使反蔣聯軍迅速瓦解,蔣介石贏得了中原大戰的勝利。

于是在張學良前往南京時,蔣介石親自前往迎接,稱其爲“和平統一表率”,還和張學良結爲兄弟,又讓宋美齡和張學良的夫人結爲姐妹。原因無他,張學良此時的參戰確實十分關鍵。因此考慮到張學良過去發揮的重要作用,蔣介石就算不滿,也只敢軟禁他,不敢殺害。只有軟禁這種方式,才能讓他更好地掌控東北軍。

從1936年到1990年,曾經的“少帥”張學良被軟禁了54年之久,可以說是被軟禁時間最長的政治人物之一了。剛被軟禁的時候他還是一位意氣風發的中年人,被放出來的時候則已經是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了。

張學良被軟禁的原因一直以來衆說紛纭,蔣介石直到晚年,才向兒子透露了真實原因。那麽,蔣介石爲什麽要軟禁張學良這麽久呢?

許多人將蔣介石長期軟禁張學良的原因歸結爲仇恨,但兩人之間的關系其實沒有這麽簡單。如果蔣介石對張學良只有仇恨的話,完全可以下令殺掉張學良,就像當初對楊虎城所做的那樣。

實際上,張學良在東北軍中有著極高的影響力,導致蔣介石不敢輕易殺他。並且張學良在西安事變後配合了蔣介石的行動,乖乖跟著蔣介石回南京,讓蔣介石對東北軍的整編更爲順利。

更何況張學良在東北易幟和中原大戰時兩次幫助蔣介石,蔣介石也與張學良結爲兄弟。因此蔣介石要殺張學良,在情面上就過不去。

綜合以上種種原因,蔣介石沒有選擇殺張學良,而是將他長期軟禁起來。他給了張學良不錯的生活條件,但不允許張學良自由行動。

不過在敗退台灣後,蔣介石對張學良的軟禁似乎已經失去了意義,爲什麽還不肯給張學良自由呢?蔣介石直到死前,才將原因告訴兒子蔣經國:“不可放虎歸山!”

“虎”顯然是指張學良了,“山”是指什麽呢?有兩種可能。

一種可能是,蔣介石擔心張學良被釋放後會投向大陸。畢竟張學良早在西安事變前就和紅軍有過密切接觸,西安事變中我黨又爲事件和平解決出了不少力。而張學良被蔣介石軟禁這麽多年,難免有怨恨,再加上張學良老家就是東北的,很可能想回家看看。因此張學良回大陸的可能性是很高的。

此前,衛立煌、李宗仁等昔日的國民黨高官投向大陸,就給台灣當局帶來了不小的震動。蔣介石自然擔心張學良一旦回大陸,利用自身的影響力爲大陸宣傳,可能會給台灣當局帶來更大的打擊。

另一種可能是,蔣介石要爲兒子蔣經國鋪路,讓蔣經國繼承自己的位置,他擔心張學良會妨礙這一權力交接。

蔣介石讓蔣經國接班,看似順理成章,是件很容易的事,實際上阻力重重。要知道蔣介石是丟掉大陸敗退台灣的,國民黨高官中也有不少人抛棄了他,給他的威望造成了很大打擊。就算是跟著蔣介石到台灣的國民黨元老,也不願意爲他的兒子打白工:憑什麽我們一通忙活,最後卻是蔣經國上位?

此時,國民黨內不少人都有了小心思,想要讓自己或者自己的派系領袖上位,把蔣經國排除在外,這其中甚至包括宋美齡。宋美齡與蔣介石的婚姻本身就是政治聯盟關系,愛情的成分很少,此時也想出來爭取屬于自己的權力。

要知道,蔣經國並非宋美齡的兒子,兩人關系也不算好。宋美齡到台灣後就積極扶持宋家人,也想過把“總統瘾”。而張學良向來與宋美齡關系不錯,對她言聽計從。宋美齡讓他入教他就入教,宋美齡讓他別看明清史,他就真的不看了。

因此,一旦台灣當局內部發生權力鬥爭,張學良必然站在宋美齡一邊。雖說他已經被軟禁了多年,但聲望還是在的,能號召不少舊部。如果張學良爲宋美齡搖旗呐喊,蔣經國能不能順利接班還真的難說

因此,蔣介石才要始終軟禁張學良,並叮囑蔣經國也要繼續軟禁張學良,以免對蔣家王朝的延續造成影響。而蔣經國本身沒有把位置傳給兒子的打算,因此在他統治後期,對張學良的限制有所放松。蔣經國死後,軟禁張學良的理由也就不存在了。1990年,張學良終于恢複了自由。

0 阅读:677
评论列表
  • 不殺不放,是最佳解決方案,就在情理之中,讓我也是這樣選擇,閻錫山、龍雲、白崇禧等等,不用不懲,也是最佳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