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真正厲害的人,都擁有“破圈”的能力。”

一木思考Deeper 2024-05-07 23:20:22

▲點擊上方“一木思考Deeper”

“關注我,一起成長”

文 | 一木

圖 | 網絡,侵刪

這是一木的第188篇原創文章

晚上好,我是一木。

前段時間刷到一個短視頻,談及學習的意義。一位中學生的回答引來10w+的贊同,她說:

“說真的,我並不喜歡學習,我也並不認爲以後買菜會用得上勾股定理,但是它卻可以決定你以後是買菜的,還是賣菜的。

人呢,有兩條路要走,一條是必須走的,一條是想走的,必須把必須走的走漂亮,才可以走你想走的路。”

不得不說,這位中學生的覺悟實在是高。

而說到走想走的路,我們就不得不提到破圈。唯有破了圈,我們才能走上自己想走的路,從而離自己想要的生活越來越近。

正如《人民日報》所說:“真正厲害的人,都擁有“破圈”的能力。”

01 何爲破圈

破圈,顧名思義,就是打破自己的圈子。在人生的成長路上,這個圈子指的便是自己的舒適圈。

舒適圈的危害之大,你可能有所耳聞,但並不知其細。它宛如溫水煮青蛙般,讓我們深陷其中而不自知,最終忘記危險,一生勞碌。

我們都知道,只有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才能夠學習和成長。但長期陷入舒適圈,則會讓我們的成長受到限制。

因爲人都是好逸惡勞的,困難和挑戰卻會給我們帶來焦慮與壓力。

而舒適圈就像一個溫室,待的時間越長,我們便越傾向于保持現狀,既不願積極面對困難和挑戰,也不肯冒險嘗試新的事物。

從而導致我們的心理越來越僵化,思維也越來越狹隘,最終越來越無法適應外界的變化,從而開始逃避現實,將就當下。

就像《誰動了我的奶酪》中的老鼠一般,因爲在原來的窩裏呆的非常舒適,而一旦出去就會感到彷徨、無助,甚至恐懼,因此它開始拒絕出去。

自此陷入無限的惡性循環中。

02 如何破圈

要想打破這個惡性循環,我們就得主動去破圈。

樊登老師說:“一個人要想混進一個看似封閉的圈子,最有效的方法根本不是請客送禮吃飯,而是你做事。

你做事被他們看到,你自然就進到這個圈子裏邊去了。”

做事被看見,便是主動破圈的本質。

1)提升自己,深耕自己,是做事被看見的第一步。

要想做事被看見,前提必然是我們做的事足夠突出,而這需要我們足夠優秀的能力。因此提升自己,深耕自己,是做事被看見的第一步。

2)從“幕後”走出去,敢于公開自己,是做事被看見的第二步。

如果我們很優秀,卻不敢公開自己的能力,總是躲在“幕後”默默無聞,那就算別人想看見,也是無從看見。因此將自己從“幕後”拉出來,主動面向大衆,便是做事被看見的第二步。

3)相信自己,勇敢開口,是做事被看見的第三步。

公開了自己,也成功被看見了,但如果因爲不自信而選擇了退縮,那麽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將白費,所以我們還得相信自己,並且勇敢開口。

4)主動鏈接,深化鏈接,則是做事被看見的第四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開口還只是開了一個頭,最關鍵的,我們還得將它深化下去,繼而維持住,從而讓自己在新的圈子裏日益穩固。

如上,就是主動破圈的整個過程。

需要提醒一點的是:在新的圈子呆久了同樣會形成新的舒適圈,所以便需要我們不斷向上突破新的壁壘,從而讓自己不斷到達人生的新高度。

慢一點沒關系,只要曲線是向上走的,便是好的。

-寫在最後-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卻是生命;

人生,從外打破是壓力,從內打破則是成長。

而主動破圈,便是從內打破,不斷成長的最佳途徑。

祝我們都能“被看見”。

共勉。

-THE END -

晚安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