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義屢戰屢勝,61歲朱德決定親自去收拾他,主席聞訊急電楊得志

陶陶讀曆史 2024-05-19 11:45:46

自1946年解放戰爭爆發以來,我軍在各個戰區都有上佳的表現。唯獨只有晉察冀軍區,陷入水深火熱之中。縱觀全國戰場,要數晉察冀軍區的敗仗最多,軍事形勢最爲被動。周恩來曾無奈地總結,“縱論戰績,晉察冀軍區排名倒數第一。”

一、尴尬的晉察冀需要一個“變量”

從客觀條件來說,晉察冀所面臨的敵人確實很強。

我軍與國民黨軍交戰,照例先找軟柿子,然後再打硬茬子。具體作戰中,先打地方雜牌,然後再打中央軍。然而晉察冀軍區所面臨的局勢卻大爲不同,華北地區的中央軍不是特別厲害。相反,當地的雜牌部隊——傅作義部的實力卻頗爲強大。

與擅長步步爲營的中央軍不同,傅作義部特別擅長打運動戰,用兵靈活、不拘一格。其核心主力——35軍,更是以400多輛美式道奇大卡車代步,行動頗爲迅捷。因此在戰鬥中,晉察冀軍區部隊屢次吃虧,多次敗北,幾乎患上了“恐傅症”,

從主觀原因來說,晉察冀軍區確實有問題。

首先是抗戰結束後,晉察冀軍區響應了中央號召,進行裁軍。然而在裁軍過程中,卻出現了嚴重的失誤。別的軍區,諸如粟裕的華中軍區,裁汰的都是老弱,留下的是精壯;而晉察冀軍區則不然,是將老弱和骨幹一同裁減,導致晉察冀軍區的正規軍實力大減。當戰爭打響,再想讓這些已經“老婆孩子熱炕頭”的退伍老兵回到部隊,可就太難了。

其次,晉察冀軍區還沒從抗戰的戰爭模式中走出來。抗戰期間,晉察冀軍區是日寇重點掃蕩的地區。爲了保證根據地的生存,晉察冀軍區允許各分區指戰員化整爲零、便宜行事。而正是這一點,使晉察冀軍區能夠從日寇的鐵蹄中存活下來,並且發展得非常好。

然而到了解放戰爭時期,要打大兵團作戰了,這種過于分散的模式就不適應要求了。協同作戰、物資供應等管理層面上,卻做不到統一指揮、統一調動,這也是解放戰爭初期,晉察冀缺乏全局指導能力,很長時間打不開局面的根本原因。

自1946年,晉察冀軍區在大同、集甯之戰中失敗後,整個晉察冀野戰軍似乎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被傅作義壓得擡不起頭來。毛澤東曾屢次電令晉察冀軍區,要求他們學會打殲滅戰,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甚至要求他們直接抄陳赓的“作業”。但最終,晉察冀軍區始終沒能領悟打殲滅戰的精髓,始終打得很掙紮。到了這個時候,中央軍委和晉察冀軍區的首長們都認爲,晉察冀此時急需一個“變量”。而這個變量就是解放軍的全軍總司令、有“紅色拿破侖”之稱的朱德。

二、朱德奔赴晉察冀

如今網絡上有很多人認爲,朱德作爲總司令只是一個象征,並沒有指揮什麽重要的戰役。更有人說,朱德的指揮大多集中于紅軍時期,都是規模較小的戰役,比不上解放戰爭時期野戰軍指揮官指揮的動辄數十萬人的戰役。

這種看法現在似乎很流行,但這種看法又著實荒唐。朱德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戰略家,更是一位久經戰陣的軍事指揮者,他一生中“大仗五百,小仗三千”。朱德親自經曆和指揮的戰役之多,整個近代軍事史上都罕有其比。更難能可貴的是,朱德一生指揮的戰鬥,基本都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用步槍、手榴彈甚至大刀片,與武裝到牙齒的敵人對抗。

到了解放戰爭時期,朱德年事已高,已不適合在前線指揮。此時的朱德逐漸開始隱于幕後,作爲提綱挈領者,協助毛澤東指揮全國戰局。

而在解放戰爭初期,毛澤東去往重慶談判之時,朱德作爲全軍首長,代理了毛澤東的指揮權。他和代理政治領袖的劉少奇一起,首次提出進軍東北,把原先准備派往南方的十萬大軍和兩萬名幹部派往南方,並陸續派了20多個中央委員去東北工作,明確提出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正確方針。

作爲總司令,他日以繼夜對調兵遣將,最終使共産黨在後來與國民黨的鬥爭中占據了先手,占據了軍事和政治上的主動權。

1947年3月,胡宗南部攻入陝北,中央領導機關撤出了延安。爲了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中央做出決議,決定將毛澤東和朱德分開。會議決定,毛澤東、周恩來和任弼時留在陝北,主持中央軍委和中共中央的工作。而劉少奇和朱德則東渡黃河,前往華北,組成中央工作委員會,擔負中央委托的任務。

在黃河渡口,毛澤東在與老戰友朱德依依惜別之時,還特意囑托:“請將晉察冀軍事問題解決好。”

所謂將晉察冀軍事問題解決好,其症結就是,要教會晉察冀野戰軍如何學會打殲滅戰。只有大規模的殲滅戰,才能扭轉華北不利的局面,才能反敗爲勝,擊潰傅作義集團。

到達晉察冀之後,朱德並沒有直接批評晉察冀軍區的領導,而是頻繁地與晉察冀的指揮官們進行交談。他從冀中失陷一直聊到張家口和涞源,很快就弄清楚了很多事,但他把一切都放在心裏,沒有表態或責難。

其後,他又跟隨野戰軍司令部,觀摩了青滄戰役和保北戰役,做到了知己知彼和胸有成竹。

朱德認爲,晉察冀軍區的實力並不弱小,和其他解放區一樣,已經具備了發動強有力進攻的條件。人民解放軍已經控制了晉察冀的大部分地區,國民黨控制的區域只剩下平、津、保三角地帶和石家莊的幾個孤城。只要晉察冀野戰軍學會打大殲滅戰,華北局勢很快就會改觀。因此如何調動敵人,捕捉戰機,成爲當時打大殲滅戰的首要問題。

爲此,朱德頻繁做講話,像一個教授一樣,不厭其煩地間接如何打殲滅戰。在冀中幹部會議上,朱德強調了打殲滅戰的三大要訣:

一、集中兵力,主動作戰。所謂主動就是讓敵就我,而我不就敵,我能調動敵人,而不受敵人調動;二、打敵之側背,包圍殲滅敵人。打側背需要膽量,要練出“欲打”敵人跑不了,“欲退”敵人追不上的本領。要發揚迅速、秘密、堅決的紅軍傳統;三、要利用有利地形,將敵人消滅掉。

與此同時,朱德還參與了指揮系統的改進,重組了野戰軍,重新構建了統一的後勤系統。這樣一來,晉察冀野戰軍指揮機構變得更爲精幹,形成爲適應打大殲滅戰的有力拳頭。與此同時,地方軍的兵力也有所增加,晉察冀軍區的總兵力已經達到23.8萬人之多。

三、我軍敗北,朱德想親自收拾傅作義

經過一番休整,晉察冀野戰軍于1947年9月發動了大清河北戰役。這是自朱德參與晉察冀軍改後,晉察冀野戰軍發動的第一次大戰役。朱德期望晉察冀野戰軍打一場暢快淋漓的殲滅戰,爲華北地區的全面反攻開一個好頭。

然而可惜的是,晉察冀野戰軍似乎並沒有領悟殲滅戰的精髓。這次戰役雖然殲敵五千多人,但由于戰役之初圍敵過多,口子張得太大,殲滅戰打成了消耗戰。此戰之後,晉察冀野戰軍軍心波動,有人說:“肉沒有吃到,倒是把門牙頂掉了。”

大清河北戰役沒打好,朱德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久未親臨戰線的他,有意親自出馬,好好收拾一下這個傅作義。同時也要用自己的威望,去壓一壓已經暗流湧動的軍心。

因此朱德和劉少奇一起給中央軍委去電:

“大清河北戰役因圍敵過多,不能最後解決。”

同時朱德表示:

“羅(瑞卿)因病未去,聶(榮臻)初離開,楊(得志)、楊(成武)初出馬,未獲大勝,後方幹部難免浮言語。朱擬去野戰軍整理一段時間,隨楊、楊等打一兩個好仗,將野戰軍豎立起來。”

接到電報後,毛澤東致電朱德、劉少奇和晉察冀野司,肯定了大清河北戰役雖未獲全勝,但指戰員戰鬥精神很好,“只要有勝利,不論大小,都是好的。”

但毛澤東也充分考慮了朱德的人身安全。此時的朱德已經61歲了,不比年輕的小夥子了。刀槍無眼,而且空中還飛著國民黨軍的飛機,朱老總可不能有閃失啊!朱德斷不可輕易上前線。

因此毛澤東給楊得志去電:

“朱總是否親臨前線,請加慎重。”

對于楊得志、楊成武等負責一線指揮的指揮員來說,若讓朱德親臨戰場,無疑說明自己打得不好,還需要老領導越俎代庖,這對于革命軍人來說,無異于是個恥辱。因此野司上下痛定思痛,利用休整時間,仔細研究作戰中暴露的問題,根據朱德的指示精神,制定新的作戰方案。

很快,打大殲滅戰的時機就來了。

九月中旬,蔣介石從華北調兵增援東北,晉察冀野戰軍趁此機會,再次出擊保定以北,吸引國民黨軍出動。在清風店,晉察冀野戰軍將國民黨第三軍主力合圍于清風店地區,並全殲第三軍軍部、第七師另一個團,共一萬七千余人,活捉軍長羅曆戎。捷報傳來,全軍振奮。

朱德也分外高興,畢竟這次戰役是朱德到晉察冀軍區後的第一次大殲滅戰。這次大勝不僅因爲前線將士的奮勇作戰,更應歸功于朱德的耳提面命。如果沒有統一而有效的後勤供應和人民群衆的充分發動,即使出現戰機也未必把握地住。而這些都是朱德到晉察冀以來一直強調並精心調教的結果。

清風店戰役之後,奪取大城市——石家莊的時機也已成熟。朱德仔細研究了石家莊的防禦態勢圖,對攻克該城充滿了的信心。他在給中央軍委的電報中指出:

“我們意見亦以打石門(石家莊舊稱)爲有利,石門無城牆,守軍僅三團,周圍四十裏長的戰線,其主管官被俘,內部動搖,情況亦易了解。乘勝進攻,有可能打開。”

強行攻克國民黨軍重點設防的大城市,在解放軍曆史上還是第一次。對此,朱德對炮兵、步兵和工兵爆破的協同作戰頗爲重視。

戰鬥打響前,朱德親自來到安國縣西北的炮兵旅駐地,了解我軍炮兵的各種情況。朱德強調,在運用炮兵時決不可分散使用,“接近敵人要秘密,打炮時要猛,要突然,火力齊整集中,集中裏面還要在集中,還要注意運用不同地形實施射擊,不打則已,一打就打得猛,打得准,打得很。”

其後朱德又組織晉察冀野戰軍諸領導開會,他擲地有聲地說:

“馬上就要打石家莊了,對這樣堅固設防的城市,不講究戰術行嗎?……你們要結合自己的經驗,看看講的有沒有道理。石家莊戰役打得是攻堅戰,要勇敢加技術。”

會後,野司將朱德所提倡的“勇敢加技術”這個響亮的口號通報全軍,堅決貫徹執行。

攻堅戰即將開始,朱德卻仍然留在野戰軍司令部。這時,國民黨戰機不斷來轟炸,所有人都爲總司令的安全擔心。

遠在陝北的毛澤東聽說朱德仍在前線,心急如焚。他致電劉少奇:

“朱總到楊得志、楊成武處幫助整訓一時期很好,但楊、楊舉行石門或他處作戰時,請勸朱總回工委,不要親臨最前線。”

楊得志則在回憶錄中寫道:

“我們幾次勸朱總到冀中軍區所在地河間縣去,他卻搖頭不肯。”

朱德說:“你們不都在這裏嗎?未必飛機就專找我朱德?”

楊得志則堅決不肯讓朱德留在司令部:“您到了河間,我們會隨時向你報告的。”

朱德見楊得志、楊成武的態度很堅決,也不再堅持,而是幽默地說:

“野戰軍司令員向總司令下了逐客令,沒有辦法,我只好找孫胡子(冀中軍區司令員孫毅)了”。

朱德離開野司後,晉察冀野戰軍于11月6日向石家莊發動總攻。炮兵部隊按照朱德“集中火力,集中裏面再集中”的指示,將火炮集中起來使用,編成炮兵群統一指揮,造成主要地段短時間內的火力優勢,用直瞄火力摧毀敵人的火力點。這樣一來,我軍的傷亡大大減少,攻堅效率大大提高,戰士們高興地說:

“我們大炮上了刺刀,炸藥長了腳。”

在河間期間,朱德也不忘與楊得志等人聯系,詢問他們仗打得如何。朱德的關注,讓大家深受鼓舞。僅僅六天時間,晉察冀野戰軍便攻破了石家莊,殲敵2.5萬人。在解放軍全國戰略反攻的形勢圖上,第一個在大城市插上紅旗的就是石家莊。曾經表現得最不理想的晉察冀軍區,得到了脫胎換骨般的轉變,當時剛剛發動戰略反攻時,華野、東野和中野都有敗仗,並由重大損失的情況下,晉察冀野戰軍卻無一敗績,而這更能說明朱德的神奇魔力。

四、平凡是表象,強大的才是本質

雖然朱德已經不能親臨前線,但他僅憑三言兩語,依然能達到化腐朽爲神奇的奇妙功效。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長期以來,人民往往喜歡討論將帥們的戰功,例如打贏了多少次戰役,消滅多少敵人,解放了多少領土。卻往往忽略了,那些“善之善者”的將領們隱于幕後的功勞。而朱德就是這樣平凡而低調的“善戰者。”

從表面上,朱德樸實無華,在人群中毫不引人注意。愛潑斯坦曾驚訝地形容朱德:“從他外表一點都看不出他是一個勇猛善戰的指揮員和身經百戰的戰略家。”

同時朱德對于名利、權位極其淡薄,明明功高蓋世,卻從不言己功。

在戰爭年代,朱德從來都將功勞推給戰士、烈士以及群衆。他曾說:

“解放軍打了很大的勝仗,很多人說是我的功勞,我就知道他們把我作爲人民解放軍的代表來說的。我個人應當認識,解放軍的勝利是全體同志的功勞。”

朱德的女兒朱敏曾說:

“父親在我們面前,從來不談自己幾十年來的革命功績。有時,我的孩子們要他講講他的經曆,他或者搖頭,或者擺擺手,對孩子們說:“我沒有什麽,就是跟著毛主席””。

這就是朱德!這就是一個不喜歡出風頭,不願爭名奪利,沒有官架子,把自己看作一個普通人的朱德。然而他的普通之中卻表現著不凡的力量,外部的溫和貌似的愚鈍常常是自信和強大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

朱德是平凡的,同時他也是強大的。

8 阅读:1132
评论列表
  • 2024-05-20 11:07

    能當長期當總司令,肯定有多方面的高明之處。再是將帥都服氣、敬佩。

  • 2024-05-19 17:41

    中國軍人的軍事導師,永遠的總司令!

  • 2024-05-20 04:51

    永遠緬懷革命前輩,革命先烈!

  • 2024-05-19 13:02

    朱總司令乃全軍中流抵柱!是我軍中統帥!主心骨!爲建立新中國功勳卓著!朱德元帥永垂不朽!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