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坐車二三十小時,東莞3人返工時患經濟艙綜合征身亡!春運返程持續,如何正確防範?

新黃河 2024-02-23 22:30:13

據@廣州日報22日報道,記者從東莞多家醫療機構了解到,在近期的春節假期後返工路途中,出現了多名因爲長時間坐車導致急性肺栓塞的患者,有三人不幸身亡,連續坐車時間都在20至30小時。醫生指出,這種疾病常被稱爲“經濟艙綜合征”。

據極目新聞報道,梳理發現,類似案例還不少。

去年7月,52歲的胡阿姨與家人一起乘坐了30小時小汽車返回廣州,由于同行人員較多,空間狹窄,剛抵達廣州便“砰”的一聲倒地昏迷,送醫時已無呼吸和心跳。主治醫師分析她可能是因爲長時間坐車,下肢靜脈血栓脫落,導致肺栓塞。經過2小時的多學科連續搶救,胡阿姨終于脫離危險。

另據光明網去年8月10日報道:深圳大學總醫院近期在深夜接診了一名剛下火車就心跳驟停的小夥,檢查後診斷爲“危重型血栓性肺栓塞”。所幸經急救已脫離生命危險。家人表示,小夥平時身體健康,沒有基礎疾病。這次是一個人坐火車去深圳打工,大概坐了5個小時。經過進一步了解,醫生得知小夥之前打工非常辛苦,經常淩晨3點才睡覺,出發前已有胸痛的情況,但去當地醫院檢查說基本正常。沒想到這次坐火車,久坐後突發肺栓塞。醫生推測可能是“經濟艙綜合征”。

春運返程仍在持續,如何正確防範“經濟艙綜合征”成爲大家關注的焦點。爲此,央廣網記者采訪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孟慶義教授。

哪些人易得“經濟艙綜合征”?

專家表示,“經濟艙綜合征”原指在飛行過程中或飛行後發生的與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和(或)肺栓塞有關的一系列臨床表現。實際上不僅限于飛機客艙,在辦公室、汽車或火車內,節假日親朋聚會打牌,如果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也容易出現“經濟艙綜合征”。

高風險人群包括:發熱患者(容易出現高凝狀態,加之遠途旅行,血栓風險增加,發熱症狀也可能加重脫水,進一步增加靜脈血栓栓塞風險);慢性病患者(如患腫瘤、心衰、腎病綜合征等人群);孕産期女性、長期口服避孕藥者、高齡人群、肥胖者等。

關注身體異常信號

專家稱,長時間久坐後,若出現下肢酸脹、疼痛,或一側下肢水腫時,注意可能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

如果突然出現呼吸困難、稍活動就感覺氣短,突發胸痛或上腹痛,甚至咯血、暈厥等,要警惕可能發生肺栓塞。

一旦出現上述症狀,一定要減少活動,及時就診,以免血栓擴展或進一步脫落。

長途出行重視預防

爲了更好地預防“經濟艙綜合征”,專家建議,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多喝水。尤其是常處于空調環境中,最重要的就是補充水分,每小時最好補充200毫升水,減少血液黏稠度,但要避免飲酒、喝大量咖啡。

動動腳。久坐期間,每小時建議做3—5分鍾的腳部運動,包括腳尖、腳趾及膝蓋運動,促進血液回流。

多活動。搭乘交通工具,別只顧坐著和睡覺,應當定時起身活動,避免長時間對下肢血管造成壓迫,促進下肢靜脈回流。“久坐族”可以選擇起身喝杯水,既活動腿部又補充水分。

此外,平日做好常規體檢,通過簡單的血液化驗和影像學檢查,可及時發現或預防血栓形成。通過醫學評估,有凝血危險因素的人群可在長途出行時做好預防,比如穿醫用彈力襪、增加走動等,必要時遵醫囑采用藥物預防。

來源:@廣州日報、極目新聞、央廣網

2 阅读:3354
评论列表
  • 2024-02-23 23:46

    窮,真的會死[doge]

  • 2024-02-24 08:03

    一看就是老實人,幹活賣力的。996太多了,身體不適應長時間坐著

  • 2024-02-24 09:53

    大巴車應該選擇性可開窗。[裂開]那些完全密封的大巴車,暈車的我看到都害怕。

  • 2024-02-24 09:56

    好多年前坐過最長25小時的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