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花芷》看到沈父用沈煥頂罪,才知沈家到底爲何敗落?

小茶評劇 2024-04-23 18:11:41

沈家勾連憲王之事敗露,需要推出一個人來承擔過錯,沈父將沈煥推了出來。

原因是沈淇高中榜眼,是沈家未來的希望,而沈煥是白丁之身,是無用之人,何其諷刺。

見風使舵

花芷和顧晏惜都用了一個詞來形容沈中行父子,那便是“鼠輩”,見誰得勢了,便迅速攀附上去,見誰落敗了,便立馬撇清關系。

當初,花芷和沈淇的婚事已經相談好了,聘禮都准備好了,只待落定了,結果花家一倒,結親之事他們便再也沒有提過。

前腳花家被抄,後腳他們就商量退親的事了,唯恐慢了一步被花家連累遭皇帝厭倦,唯恐被花家纏上再也擺脫不了。

沈中行父子認定花家傾覆是因爲花家一直保持中立的態度,在花家流放以後便開始攀附憲王,送舞女,送字畫,送古玩,還寫邀帖,將見風使舵演繹到了極致。

他們對別人是如此,對自家人更是如此,沈淇因爲花芷的親事惹了沈中行父子不快,便借由他是白身一事讓沈淇代爲書寫給憲王的邀帖。

或許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們便已經想好要將沈淇舍棄了吧,書寫邀帖一事一旦被發現,必定會被帶走調查。

沈中行父子都不願書寫,看似是因爲都是官身,是沈家的支柱,是沈家的希望,但實際卻是因爲他們怕死,都不想將這件事落在自己的身上,所以才會選擇當時“不聽話”的沈淇。

可沒想到待到憲王落敗,徹查黨羽之時,沈淇卻高中榜眼,沈氏父子爲了保住家裏出現的新希望,他們又將沈煥推了出去,將邀帖一事推到沈煥的身上,當真是妙啊。

陰差陽錯

當初,沈中行父子二人想要去攀附憲王的時候,沈淇便勸阻過他們,可他們沒有一個人能聽得進沈淇的話,還認爲是他不識時務、不懂朝堂上的紛紛擾擾。

可如今,事實證明,當初沈淇的選擇是對的,如果他們聽從了,現在沈淇高中榜眼,沈家的新氣象便是真的來了。

沈家本可以躲過今日的災禍,但凡沈家有蔣家一半的氣量和格局,都不會落到如今的境地。他們每次都精准狙擊,將祖墳上的青煙全都澆沒了。

當初如果沈家沒有特意避開花家,繼續履行了花芷和沈淇的婚事,那憑借花芷的本事,即便只剩下了一門婦孺日子也不會難過。

如若,沈家沒有爲了攀附蔣家,阻止沈煥和芍藥之間的來往,那顧晏惜或許也會顧念芍藥的情分,對沈煥手下留情。

可是,偏偏沈家祖墳上冒出的青煙兩次都被精准狙擊,一次又一次都被澆滅,到頭來不過是一場空。

自欺欺人

沈中行父子瞻前顧後、自欺欺人,把別人都當成傻子,認爲這個世界上只有他們一家是聰明人。

花芷和沈淇的婚事當初也算是人盡皆知了,只不過沒有下定,沒有將這件事攤開來講,他們以爲花家出事,只要退了親,皇帝便不知道他們之間的關系了。

他們便以爲自己已經和花家撇清關系了,殊不知,事情只要做過便有痕迹,他們落井下石的行爲反而叫別人看輕了去。

沈中行父子想攀附憲王,卻不願用自己的名字寫去邀帖,讓當時還是白身的沈淇來寫下邀帖,這件事也是頗爲好笑。

有膽子攀附,沒膽子承認,才會用這些欲蓋彌彰的手段。

他們想要攀附憲王,連邀帖都要家裏的晚輩書寫,這憲王能信他們是真心攀附?是真心想要搭上自己這條線?

沈中行兩父子在朝爲官,家中晚輩給憲王寫邀帖,意圖攀附,他們難道還能脫得了關系?不過是掩耳盜鈴罷了。

沈淇只是一個白身,與憲王素無交情,約他來家中喝茶,這理由能站得住腳嗎?這別人能信嗎?憲王能來嗎?

父子親情

起初,一直都覺得沈父沈母偏愛沈煥,沈淇想夾肉,沈父會把他面前的肉全都放在沈煥的面前。

沈淇想要預支一點錢,幫扶花家,沈父不願給,沈淇只能將自己的玉佩送出去;反觀沈煥天天遊手好閑,兜裏的錢多的都沒處花。

可慢慢來發現,長輩偏愛的是那個能給家裏帶來榮光的孩子,再偏愛沈煥,也會用他的婚事出去換來利益和安穩。

再不愛沈淇,也會在他考上榜眼之後,讓沈煥去幫他頂罪,讓沈煥代替他受刑,即便他們知道這樣做會讓沈煥再無歸期。

更氣人的是,他們明知道這件事不能善了,卻還是任由沈煥在裏面被打得皮開肉綻,祖孫三人只有沈淇在外面拼命地喊,沈煥什麽都不知道。

當沈淇自爆邀帖是自己寫的時候,他們還覺得是沈淇傻,不知道護住自己,何其諷刺,平時都是一副父子情深的模樣,可是一旦生死之際,他們最愛的都是自己。

結語

看到沈父用沈煥頂罪,才知沈家到底爲何敗落,家裏長輩都是這樣趨炎附勢、見風使舵的“鼠輩”,沈家真的很難不敗。

幸好歹竹出好筍,沈中行父子雖然不怎麽樣,但是沈淇和沈煥還是非常出衆的,有他們在,沈家的複興指日可待。

0 阅读:1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