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制造陸付軍混淆品牌故事只爲全新212大賣

Big Car show 2024-05-12 03:40:00

日前,《道路機動車輛生産企業及産品公告》(第382批)公布了北京汽車制造廠有限公司即將量産的銳勝牌(BAW)全新越野乘用車,也就是近期網絡上備受關注的全新212車型。

隨著新車即將量産上市,全新212的營銷活動也同步啓動。5月10日,由BAW品牌贊助的紀錄片《不二車生》正式推出,邀請了央級、省級、門戶及垂直網站的30余位媒體記者進行宣傳報道。此外,BAW公關部還發動大量自媒體賬號對紀錄片原視頻進行了有償發布擴散。該紀錄片以回憶殺的方式講述了兩代人入伍從軍的經曆,經典北京212越野車的植入也見證了70、80年代父子之間淳樸的情感和價值觀。

網絡時代,混淆品牌曆史只能是自欺欺人

品牌營銷切忌不要把消費者和網友當傻子。從品牌歸屬來說,如今的銳勝牌212和北京吉普212毫無關系。眼前的全新銳勝牌212跟紀錄片中的北京吉普212雖然淵源頗深,但它們畢竟不是同一個品牌。品牌需要故事,但把別人的故事安在自己頭上,總說不過去。本次重金贊助紀錄片,大打情懷牌的老套傳播思路恐怕不好使了。況且這部紀錄片在全網傳播數據方面表現並不理想,三天內全網信息擴散量不足500條,真是車沒賣出幾輛,先預虧一波宣傳費。

全新212的推出確實需要一波營銷助推,但品牌營銷創新更應該深挖真實的故事,比如212身後的北京汽車制造廠的發展之路,遠比這部紀錄片演繹的還要精彩。下面我們以時間線簡單梳理一下北汽制造的發展曆程。

從北汽制造兩代工人的角度切入更符合講故事邏輯

1951年,北京汽車制造廠成立,當年確實是繼長春一汽建廠後,新中國興建的第二家國有大型汽車生産企業。1962年,北京汽車制造廠排除萬難,在敲敲打打的車間裏生産出新中國第一輛輕型越野車——BJ210。1965年又在蘇聯嘎斯69的基礎上仿制出來BJ212,主要服役部隊,後來逐步成爲各省市地方的公務用車,這也鑄就了212在國人心中最早一批官車的形象。

隨著時代變遷,中國汽車工業迎來大變革。北京汽車工業公司(北汽集團前身)的成立,使得北京汽車制造廠成爲下級單位。1983年,北京汽車工業公司與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達成合資經營協議,組建了中美德三方合資的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北京汽車制造廠被邊緣化。

後來又經過一系列複雜的國企重組改制,北京汽車制造廠在2010年成爲北汽股份的子公司,也就是北汽集團的孫公司。2012年又被北汽集團從北汽股份中剝離出來,由北汽集團直接管理。2014年,由于業績不佳,多年虧損等諸多原因,相關部門要求北汽集團剝離北京汽車制造廠的資産和股權關系,至此北京汽車制造廠和北汽集團一別兩寬。

2016年,北京汽車裝配廠出資收購了北汽制造廠有限公司,北汽制造從此由國有企業變成民營企業。2020年,青島富路集團又從北京汽車裝配廠手裏收購了北汽制造,也就是眼下我們說的全新212的生産企業。

富路集團對北京汽車制造廠有限公司收購完成後,獲得了乘用車生産資質,很快就向市場推出了幾款新車。目前主銷的車型是王牌MPV和卡路裏皮卡,主打的都是10萬元以內的低端市場,銷量一直不佳。汽車媒體圈傳言,近一兩年BAW做的日常公關傳播活動,代理公司和媒體勞務費用就始終處于拖欠狀態,可見其經營之困難。

2022年富路集團董事長陸付軍爲了尋找出路,與山東魏橋創業集團達成合作,同年魏橋控股了山東青島的“北京汽車制造廠”。我們也很期待北汽制造在實力東家的幫助下,能快速實現制造水平和設計研發實力的全面提升,尤其是要做好品控,重塑市場口碑。

最後我們來看看全新212的一些産品信息。畢竟講完故事,産品力的提升才是市場認可的關鍵。

全新212共分兩款新車,一款是原汁原味的經典212造型,另一款則是在經典前臉基礎上加了個黑色飾板,看上去更像是經典212的面具版。原味款的車身尺寸長寬高爲4705mm*1895mm*1936/2070mm,接近角40°,離去角36°;面具款的車身尺寸長寬高爲4749mm*1945mm*1999/2070mm,接近角43°,離去角39°,顯然面具款具有更好的越野通過性。此外,兩款車軸距均爲2860mm,發動機也同樣爲代號N20TG的哈爾濱東安動力提供的2.0T發動機,峰值功率185kw,預計匹配8AT變速器。

外觀配置方面,原味款可選裝天窗、三種輪毂樣式、帶攝像頭後視鏡、絞盤、霧燈、車頂行李架、側踏板等,而面具款標配了越野涉水喉,同樣可選裝天窗、三種輪毂樣式、絞盤、車頂行李架,不同的是還可選裝不同造型的前保險杠及翼子板裝飾件。另據媒體報道,新車的內飾造型也迎來更新,采用更符合潮流的設計元素,質感也全面提升,包括懸浮中控屏等科技化配置等。

1 阅读:8

Big Car show

簡介:以00後視角聚焦汽車圈好玩、好看的新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