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刹車剛過去3天,理想更新高速NOA,數據追平了華爲?

路咖汽車 2024-05-15 15:54:40

理想OTA之後,有一項數據追平了華爲。

在理想汽車最新的OTA 5.2版本中,主要提升的是高速NOA能力。跟隨著更新信息一同公布的,還有它的被接管率,1320公裏/次。上次余承東親自開著問界回家過年,也說過自己全程沒接管,差不多是1314公裏。看數據,理想AD Pro/Max 3.0和問界ADS 2.0在高速NOA工況下,打了個平手。

當然,具體也沒有說明是在怎樣的條件下的高速完成的1320公裏/次接管,路段、車流量、路況等,都沒有給出具體的參考信息。然後,新增的功能是對錐桶、防撞桶的繞行能力;對錐桶、防撞桶的繞行最高速度是80km/h,對靜止車輛的繞行速度最高100km/h。咱們大概知道增加了什麽功能,以及功能的上限是什麽就夠了。

那麽,OTA之後的理想怎麽做到的?使用上,能否超過華爲?

硬件不換,咋優化感知?

對于高速NOA功能的優化,其實主要的中心思想,還是得讓車輛在高速NOA工況下跑的盡可能的順,盡可能的少出現錯誤或者執行不了的指令,才可以完成超長裏程下的無接管或者少接管,例如1300km左右接管一次或無接管的使用體驗。

那麽優化的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變道決策與執行能力的增強,更准確的判斷何時以及用什麽樣的路徑來實現變道,提高駕駛安全和連貫性;

安全避讓能力的提升,這個點其實就是在高速狀態下,80km/h以上速域工況,能對障礙物識別和避讓的能力;

對靜止車輛和速度差較大車輛的繞行與制動,系統現在能夠提升對同向的靜止車輛、速度差較大車輛的繞行和制動能力,支持車速範圍提高至100km/h;

重點來了,優化變道時機和博弈策略,是對系統變道時機、變道空間以及等待的策略上的博弈,能減少變道、超車的發起時間,提升了變道決策的果斷性和有效性(更高效了);

然後還有像防禦性變道策略、公交車道識別與避免駛入的策略上,也都需要繼續做優化。

然後理想這次優化的最低級別,是理想的AD PRO 3.0系統上,是用地平線征程5(128TOPS算力芯片)的無激光雷達方案來實現的;感知硬件,10顆攝像頭+12個超聲波雷達+1個毫米波雷達組成。

這麽來看的話,優化方向就相對來說簡單了,因爲牽扯到的硬件數量更少,三種攝像頭+兩種雷達。結合以上實現的功能,和優化策略來看,就是提升“遠距離感知”的精度和決策權重。而在這套感知設備當中,毫米波雷達的感知距離最遠,其次是攝像頭和超聲波雷達;前者的感知距離,大概在160米左右,而攝像頭的感知距離會比毫米波雷達的距離稍微短一些。這兩個感知硬件,組成了車輛對前向物體的識別和感知。

在只有128TOPS算力的情況下,能做的複雜指令不多,所以要減少毫米波雷達、高清攝像頭帶來的前向感知數據的博弈時間,策略上應該是采取兩種數據的結合,攝像頭的物體畫面+毫米波雷達的物體位置來做最終決策,對于遠距離物體(應該有距離限制觸發條件)的優先級會給毫米波雷達更多決策權重。

在硬件不做調整的前提下,對算法策略的優化,是需要比較大的調整的。尤其像,理想的智能駕駛(NOA工況)遇到過以下集中情況,最近的,高速誤識別廣告牌上的車輛造成誤刹車;雨天環境下,感知攝像頭誤識別車後方有人追趕車輛等情況的發生。

以上這些,都是在圖形算法上的BUG導致的,所以這次OTA之後,有理由是對圖形算法繼續大幅度的優化,後續等實測這套NOA功能。暫且來看的話,1320km的一次接管的使用工況,很可能是在白天晴朗的前提下達成的。

追平華爲後,能超越嗎?

先看這次OTA之後,理想需要改變的使用體驗,包括了在比較寬的車道上畫龍(在車道線邊緣來回試探),偶爾會距離左側護欄過近的情況出現;在車道變窄的情況下,雙車道邊單車道等工況下,應對能力是不太夠的,會有接管出現。然後,就是在車輛前方,出現侵入車道的車輛時候,刹車的感受略重。

這都是5.1版本的高速NOA使用情況,但路測距離不算長,100km左右。

再有,通過內側的AD Pro 3.0(5.2版本),看得出來確實是修改了一些上述中的問題,例如車道線內畫龍、車道入侵的刹車重感。但是,依舊有有一些問題存在,比如,比較依賴限速的這個客觀條件,不太能智能判斷車輛需要多快的行駛速度更合適。還有就是在變道這種工況下,變道之前需要一定的減速之後才可執行而且再變道(連續變道)的效率比較低;同樣,變道失敗之後,再次變道就變得不夠果斷。

那麽,能不能超越華爲?

如果只從接管率一個維度來考慮,理想和問界的接管率差不多,都是1300km左右接管1次的級別。但,在使用感受上仍然是會有細微差距的。體驗感就是問界的ADS 2.0在高速NOA工況下,表現的更穩定。

例如,在之前開的問界M7上,高速NOA工況下無論是直線、變道、過彎,甚至是比較急的彎道,方向盤的表現都比較穩,很少有細小的動作(或者是有,但比較難察覺)。對于細節上的這種處理,更多的是感知+車控的結合,對細節上的處理更好。再之後,是前向車道被突然侵占的工況下,減速沒有明顯頓挫,不突兀,這也算是一個比較好的點,起碼在駕駛感受上。

但是需要注意的,這套感知硬件,是匹配上了激光雷達來做的。所以,對細節上的拿捏更好,也要承認算法和策略的優化不錯,同有激光雷達的産品能把高速NOA做的用起來很穩的,也比較少。

再有關于誤刹車的情況,ADS 2.0這套系統和AD Pro同樣,也都存在。有在無車的車道中出現,有會在過彎之後出現,沒有規律可言,可能是感知數據上的誤差造成的,這還得需要後續再優化。

理想做沒做到超越ADS 2.0的NOA體驗能力,目前的答案,是還沒做到在細節上更好的處理,例如在行駛的穩定性、應對車道侵入的處理程度、變道的策略等。但,在沒有激光雷達這個硬件加入的前提下,依靠攝像頭+雷達的組合,能做到ADS 2.0大概90%的體驗,也是值得肯定的一件事。

說到最後,車企在卷高速NOA的目的,是爲了減輕駕駛員在路上的疲勞感,能更好、更順的讓車在高速路段自己跑起來,盡量少接管。也只有在這個大前提做好之後,才有去優化細節體驗的理由,現在看,理想在努力做好高速NOA“順”的能力;而華爲的ADS 2.0是奔著“好用”這個階段去了。

0 阅读:101
评论列表
  • 2024-05-16 17:10

    追平?理想120時速刹停了,問界115識別不了刹水車死了三!別說和華爲無關,問界商標華爲的,車是華爲門店賣的,智駕安全是華爲吹的!

路咖汽車

簡介:秉承專業態度,創作有趣的汽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