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之刃》:犧牲深度,成全爽度

影視獨舌 2024-05-19 17:24:54

東野圭吾不愧是在中國知名度最高的日本暢銷書作家。去年根據其小說改編的《回廊亭》在內地上映後,盡管口碑一般,依然在3月這種淡季裏斬獲了2.05億人民幣的高票房。

本周,根據東野圭吾同名小說改編的《彷徨之刃》于全國上映,首日便以11%的排片占比産出了19.9%的票房占比。1088萬的成績也順利登頂單日票房榜榜首。

《彷徨之刃》首次出版于2004年,講述了與女兒相依爲命的父親,在女兒被兩個未成年人淩虐殺害後,爲複仇而成爲被通緝的殺人犯的故事,意在探討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保護與情感之間的悖論,引發讀者對社會法律體系的思考。

東野圭吾在《東野圭吾的最後致意》一書中寫道,複仇是違法的,然而有些事讓人忍不住想要認同這種複仇的舉動。警察要逮捕試圖複仇的人,但他們真實的心聲又是如何?這個想法成爲他創作小說《彷徨之刃》的契機。

中國版的上映,也意味著《彷徨之刃》成爲繼《嫌疑人X的獻身》之後,電影界第二次湊齊了東野圭吾小說的中日韓三版改編。此前《嫌疑人X的獻身》三版在豆瓣的評分,呈現了非常鮮明的階梯差。

相較于《嫌疑人X的獻身》,《彷徨之刃》的題材更爲敏感,本土化的難度更高。中日韓三版之間的差別,也就不是一般的大。

由于三版均對角色姓名進行了本土化,所以下文爲了方便對比討論,將其統一以身份代稱,即父親(中國版由王千源飾演)、女兒(中國版由吳雙飾演)、老警察(中國版由王景春飾演)、年輕警察(中國版由王天辰飾演)、老板娘(中國版由齊溪飾演)。

三個參與犯罪的未成年人則根據其在小團夥裏的地位,分別簡稱爲大孩(中國版由周政傑飾演)、二孩(中國版由阿如那飾演)、三孩(中國版由張宥浩飾演)。

以下涉及對三版的劇透,請謹慎閱讀。

01

從對原著的還原度上來比較,拍攝于2009年,由益子昌一編劇並導演的日版反而是最低的。

該版對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都有頗爲大膽的改動,尤其是片尾,給父親增加了一句“對他們的懲罰不應該是死亡,而是面對死亡的恐懼”,相當于改變了父親的複仇動機。這讓所有書粉大破防,甩手就是一個低分差評。

韓版和中國版都較爲完整地還原了小說的故事和人物,因此也讓中國版看上去很像是對韓國版的翻拍。

兩版的區別僅在一些本地特色的細節上。比如韓版的老警察就得面對官僚氣十足的上級指手畫腳,訓斥起年輕警察也是絲毫不留情面。警察系統內的官僚做派,幾乎成了韓影的保留曲目。

而中國版則增加了對大孩、三孩父母輩的描寫,以探討家庭缺愛對未成年人身心成長的影響。

02

三版開篇的側重點差異很大。日版直接就是女兒回家路上被劫走的畫面,都沒有鋪墊父女的關系。觀衆甚至沒有機會認識女兒長什麽樣。影片第6分鍾,就已經推進到父親去停屍房認屍了。一向以慢節奏著稱的日本電影,這一次竟然出奇地快。

當然了,日版也不會完全不交待父女的情感狀況,只是沒有通過日常畫面,而是采用了父親在決定追凶後,寄給了警局一封信的形式。通過這封信,觀衆能集中地了解到他與女兒之間的情感深度。

韓版和中國版都在開篇先用了幾場日常戲份,交待了父女之間的關系。不同的是,韓版較爲簡潔,而且父女關系並不好,女兒表現得比較叛逆;中國版鋪墊得更詳盡,父女關系也更爲融洽,雖然有相互吐槽,但底色是充滿愛的。

因爲有鋪墊的存在,所以韓版和中國版推進到父親認屍的情節點,都要到十幾分鍾了。不過通過後續情節的調整,三版進入父親複仇段落的時間點,基本上都卡在了20多分鍾處。

三版的總時長相差不多,中日韓分別爲:107分鍾、112 分鍾、122分鍾。

日版雖然開篇節奏快,但後續節奏還是日影的偏慢調調,時長並非最長,是因爲其刪掉了一個段落。中韓兩版的主要情節相差不多,韓版多出來的時長,主要是因爲在父親追凶過程中,加入了更多的閃回。

因此,相較而言,中國版的節奏是最快的。

03

日版刪掉的段落,便是父親在殺掉二孩,決定追蹤大孩後,本應先找上一個被大孩認作大哥的成年壞蛋,並從那裏得到了重要道具——雙管獵槍。

刪掉這位社會大哥後,日版父親從二孩那裏逼問出線索後,便直奔了大孩所在的民宿區。獵槍變爲民宿老板娘父親所有——這位老父親是位狩獵愛好者。這是一個很大的改動,也是一個很妙的改動。

日版相當于將父親得到獵槍的段落,和被老板娘勸說自首的段落整合在了一起。這讓老板娘的勸說聽上去更有力度,因爲她自己也是一個由單親爸爸帶大的女兒。“您女兒一定也不希望看到您現在這個樣子”這句台詞就顯得特別走心。

然而,當警察到來後,老板娘爸爸竟然演戲,假裝讓父親奪走了自己的獵槍,並小聲催促其開自己的車逃走。這就相當于把“搶槍”改成了“送槍”。

被老板娘指責是故意演戲後,她爸爸表示,同樣身爲一個單親父親,他非常能理解主人公的複仇心情。身爲女兒和身爲父親的人,面對這件事的不同立場,一下就挑明了。

04

韓版和中國版雖然都保留了“搶槍”的段落,但是其中所加入的心思又有所不同。這主要源于這位社會大哥的生意不同。

看到這裏,觀衆便能理解爲什麽韓版開篇的鋪墊裏,要有一場體現女兒叛逆的戲。因爲這位把大孩二孩帶壞的社會大哥,名義上經營的是補習班,實際經營的是色情場所,而提供服務的女孩,全部都是未成年。

在被父親找事惹怒後,這位社會大哥表示,他這裏的女孩,都是離家出走的,不僅沒有地方住,而且沒有錢吃飯、買衣服、打扮自己。是他這位大哥提供了住所和工作,才讓她們得以過上了“好生活”。話裏話外,這皮條客還自封爲慈善家了。

從要給父親提供服務的女孩那熟練的動作和平淡的語氣中,觀衆看到的是一種“習慣”——這些女孩已經接受並習慣了這份工作。社會大哥說她們都是主動來這裏的,看來並非全假。

這個設計,相當于捅破了未成年犯罪的另一個維度,比單純指責大孩、三孩的原生家庭要更爲犀利。

相對日版和韓版,中國版對父親如何得到獵槍的編寫,就顯得單薄了一些,只是呈現了一場非常慘烈的打戲而已。

05

東野圭吾很少在自己的小說裏跳脫出故事和人物,加入置身事外的評論,但在《彷徨之刃》裏他卻這麽做了。他在書中對日本的《少年法》以及一些並不保護被害人的法律條文,表達了自己的批判態度。

最爲打動讀者的一段文字是:“警察並不保護市民,要保護的是法律,爲防止法律受到破壞,拼命東奔西跑。但法律是絕對正確嗎?如果絕對正確,爲什麽又要頻頻修改?法律並不完善。”

日版和韓版,都在盡力向這個主旨去靠,可中國版是無法去觸碰這個主題的。因此,日版和韓版可以稱之爲犯罪片,而中國版更應該歸屬于動作片。

從犯罪的主動性上來看,日版最明確。日版父親在二孩家裏,是主動觀看到了女兒受虐的錄影帶,瞬間崩潰到嘔吐。等到二孩回來,父親直接偷襲,背後捅刀。

韓版和中國版,都是父親被動觀看到了視頻,從而激起憤怒,與二孩發生肢體沖突,直至失手殺人。不同之處在于韓版是父親一邊倒地痛毆,中國版的二孩還曾一度控制了局面。

然而,中國版在知道深度受限的時候,想到了爽度突圍。日版和韓版都遵循了原著,父親從始至終並未開槍。他手裏的獵槍,更多地是增加懸疑、緊張的氛圍。

中國版則給父親提供了充足的彈藥,讓滿懷仇恨與憤怒的子彈打了一發又一發。尤其是結局的那一槍,雖然沒有完成“執法”,但是把“罪犯”的印記牢牢地刻在了大孩的臉上,讓他的罪行一輩子都無法被淡忘。

不得不說,在爲觀衆提供情緒價值這件事上,中國電影人還真的是上道了。

再提供一個參考,中日韓三版《彷徨之刃》的豆瓣評分爲:6.6、6.6、7.3。貌似,劇情差別比較大,口碑差別沒那麽大。要沒看過日韓版,倒也不妨看看中國版。

【文/滿囤兒】

0 阅读:7

影視獨舌

簡介:此用戶有點懶,還沒有正式介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