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來了,大數據殺熟又想來,咋整

科技墨鏡挨著戴 2024-04-30 06:10:15

五一長假,大家最關心什麽?

出行,消費,價格……

大數據殺熟,正在磨刀霍霍,爲何屢禁不止呢?

真相,本文給你扒個底掉。

媒體報道,近日,江蘇宿遷市的高女士計劃和朋友從上海飛往湖南長沙。

“本想買往返套票,但始終找不到合適的時間,無奈之下只好分開買單程票。票一出才發現往返套票價格反而比我們買的單程票價格總和更貴。”高女士認爲自己遇到大數據“殺熟”,平台針對部分客戶隱藏了優惠價格。

作爲高等級會員,搜索同一房型的價格反而比普通會員貴;用更貴的手機打車,容易被高端車型接單;同樣是點外賣,老用戶的配送費比新用戶高……

生活中,不少消費者遇到過大數據“殺熟”的情況。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的深入運用,“殺熟”現象在不同行業出現,其中的重災區則是在線旅遊領域。

許多遊客在出行前都會選擇通過在線旅遊平台(以下簡稱“OTA平台”)預訂交通和住宿。

在國新辦于4月9日舉行的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有關情況吹風會上,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柳軍介紹道,截至2023年年底,我國網購用戶超過了9億人,在線旅行預訂用戶超過5億人。

文化和旅遊部數據顯示,2024年清明假期全國國內旅遊出遊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長11.5%。在出行量激增的背景下,部分消費者也對OTA平台背後的定價機制産生了疑慮。

柳軍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針對網絡消費存在的問題,爲更好地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作出了一系列新的規定。

其中提到,禁止“大數據殺熟”。

《條例》規定,經營者不得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對同一商品服務在同等交易條件下設置不同的價格或者收費標准。

怎麽界定“精准營銷”和“大數據殺熟”兩個概念?

爲什麽大數據殺熟會“屢禁不止”?

大數據殺熟可能對市場競爭和消費者産生哪些影響?

對此,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馮戀閣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爲:

大數據殺熟是精准營銷的“不正常變異”。

精准營銷是讓最適合的産品找到用戶,不會出現價格波動。

大數據殺熟是則是在精准營銷基礎上,針對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畫像制定不同價格。

商家之所以對大數據“殺熟”情有獨鍾,是因爲這確實是一種有效獲利的方式,且隱蔽性強,用戶往往只會貨比三家,卻大多不會和朋友之間比價。

尤其在消費者形成剛需後,就算適當加價,也不怕消費者不來,對商家而言,集腋成裘也算可觀。其隱蔽性導致了平台屢禁不止。

但無論商業邏輯如何,大數據殺熟本身都是在揮霍用戶的黏性,是對消費者權益的一種漠視和損害,同時也讓消費者對各大平台逐步形成信任缺失,無論是否有大數據殺熟行爲,這也在損害整個消費市場的口碑根基。

有觀點認爲,“大數據殺熟”實際上是産業“求增長”的必然。相比于已經習慣使用平台的老用戶,還未養成使用習慣的新用戶更值得拉攏。

但愚以爲,用特價拉新並激活消費頻次,用常價留黏性,用大數據殺熟宰新城消費習慣的老客,是選擇大數據殺熟的平台常用的三步走。

前兩步都無可厚非,殺熟則于情于理不和。

本質上,大數據殺熟本質上反映出一種店大欺客和對消費者只是看作是一個個數據的行業心態。

由于其具有隱蔽性,有關部門應對平台的底層算法邏輯進行巡查,同時對投訴個案進行處理和媒體曝光,形成警示,或能有效遏制。

0 阅读:0

科技墨鏡挨著戴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