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我國最大極地考察船:曆經三次改造變身破冰“巨無霸”助力科研人員南極“尋寶”

半島都市報 2024-04-11 09:20:50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好

“同學們,這就是我國第一艘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號!”4月10日,在青島奧帆中心碼頭舉行的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隊返航暨“雪龍”號青島公衆開放活動現場,歡迎人群中,47名來自青島富源路小學的小學生們,專注地聽著老師講解。科考巨輪映射在孩子們充滿光的瞳孔中,激發著他們探索海洋的熱情。

記者了解到,“雪龍”號4月11日至13日將停靠奧帆中心海上劇場前廣場面向公衆開放參觀。此次返航開放日活動引發青島公衆熱烈關注,早在4月6日,線上免費預約通道開啓僅2分鍾,參觀票便被“秒空”。“雪龍”有何魅力,此次南極考察有哪些亮點成果,極地考察跟青島有著怎樣的淵源,記者登船進行了探訪。

青島市海洋發展局提供

考察船:

三次改造升級 “雪龍”號見證中國極地考察科研實力躍升

“雪龍”號是我國最大的極地考察船,能以1.5節航速連續沖破1.2米厚的冰層(含0.2米雪)。自1994年10月首航南極以來,目前已先後26次赴南極執行科學考察與補給運輸任務,足迹遍布五大洋,創下了中國航海史上多項新紀錄。

作爲我國專門從事南北極科學考察的破冰船,它爲南北極大洋調查提供科考平台,並擔負著運送我國南、北極考察隊員和考察站補給物資的任務。記者在船上看到,這艘巨輪內部,除了面積約570㎡的實驗室,餐廳、醫務室、電梯等配套設施也是一應俱全,爲考察隊員們順利完成各項任務提供完善保障。同時,船上還設有停機坪,供直升機起降,滿足不具備停靠條件時,對各南極考察站的物資運輸補給、人員轉移等任務。

據了解,“雪龍”號于 1993 年從烏克蘭赫爾松船廠購進後,經過了三次改造,除更換了主機、發電機組、鍋爐等重要機械設備,還更新了船舶防汙染裝置,提高了動力設備的安全運行性能,滿足了最新的環保要求。如今,雖然已經步入“而立之年”,但在性能方面可以說“活力滿滿”。例如,“雪龍” 號科考實驗室具備走航自動化觀測、綜合海洋調查觀測、考察作業機械化和數據共享網絡化的科學調查能力。可支撐海洋物理學、海洋化學、海洋生物、海洋地質、地球化學、大氣化學和海冰的實時觀測及采樣作業,保障南、北極大洋科學考察任務。

青島市海洋發展局提供

“南極航行,不同于清水航行,有很多風險。例如,要穿越西風帶,還要隨時應對能見度等氣候因素。此外,極區航行有很多冰山,並且在水面之下存在不可預知的形狀。這些對于破冰船來說都是比較大的考驗。”此次是張旭德以“雪龍”號船長身份首航南極,同時也是他第11次執行赴南極航行任務。在他看來,隨著國家科技實力不斷提升,反映在航行上,無論是硬件設施,還是氣象保障等軟件實力,都更加完善,航行風險不斷降低,安全性大大提升。

依托考察船提供的強大平台支撐,此次南極考察也取得了豐碩成果。據悉,考察開展了國際南極科學前沿領域合作研究,完成冰-海-基岩相互作用和冰下地質兩個重大國際合作科考項目,成功鑽穿了 545 米厚的冰層及冰岩夾層,獲取連續冰芯樣品,並且繼續向下成功鑽取了寶貴的0.48 米基岩樣本,爲探究該區域南極冰蓋接地帶冰-海-基岩相互作用填補了關鍵數據空白,支撐冰蓋物質平衡的精確評估和不穩定性研究。

考察隊員:

爭分奪秒做實驗 爲認識南極、利用南極、保護南極提供“數據支撐”

此次考察于2023年11月1日從國內出發,曆時5個多月,總航程8.1萬余海裏,是在我國極地考察40周年之際開展的一次重要考察,期間開展的各項科研項目也備受關注。

據悉,考察期間,通過船、站運行保障支撐合計完成38 個高校、科研院所承擔的國家“五大類”科研項目,數量較上一年度提升 52%。研究內容涉及極地海洋、極地生物圈、極地土壤與岩石圈、極地冰凍圈、極地觀測探測等。

王新良(左)和趙雲霞(右)在“雪龍”號考察途中進行科學探魚儀聲學校准

值得關注的是,青島作爲我國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國家海洋科教名城,海洋科研能力居全國城市前列,40年裏,青島先後派遣大量的涉海科研人員奔赴南極,爲南極科考貢獻力量。在此次考察中,來自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産研究所的王新良博士和趙雲霞博士組成“搭檔”,從1月上旬,到3月下旬,曆時近三個月隨船執行科研任務。

對于王新良來說,這是他第九次來到南極考察任務,同時也是他第三次跟隨“雪龍”號出發。“南極地區海洋生物資源不僅種類多,而且數量大,是世界蛋白資源倉庫。”據介紹,他們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南極磷蝦,一種具有優質蛋白的南極地區關鍵物種。研究集中在南極主要的幾個海域,通過對南極磷蝦資源、磷蝦種群狀況、資源分布情況、氣候變化下南大洋的生物種群變化開展調查,爲可持續利用磷蝦提供更多數據支撐。

南極磷蝦生物學測量。考察隊員趙雲霞提供

“極地科學考察時間緊,現場作業也是爭分奪秒,幾乎每天都是滿滿的任務量,差不多每天只能休息3-4個小時。”雖然任務繁重,但是王新良樂在其中,因爲每一次南極考察,都能感受到國家對極地保護的高度重視,感受到我國極地調查技術越來越先進,這讓科研工作者們的探索有了強大後盾和支撐。

跟王新良不同,此次是趙雲霞博士首次以考察隊員的身份前往南極執行科考任務。企鵝、鯨魚、海鳥、海豹......這些美麗的南極生物,以及此次科研經曆讓她印象深刻,“認識南極、利用南極、保護南極,這是我們科研工作者的使命和責任,通過此次開放日活動,我們也希望把我們的見聞分享給更多的人,讓大家了解南極的生態保護意義,從自我做起,減少海洋垃圾,爲更好的南極生態保護貢獻一份力量。”

考察故事:

極地科考與青島多次“結緣” 考察隊員曾用琅琊台酒做“禦寒裝備”

青島與極地科考淵源深厚,早在1986年,我國第一艘極地考察船“極地號”就曾載著第三次南極科考隊員在青島港拔錨啓航,曆時199天,順利完成科考任務,安全返抵青島。

不止如此,極地考察與青島海洋企業的發展也有著不解之緣。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這樣一個小故事。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青島琅琊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産的琅琊台酒以優良的品質獲得了消費者的喜愛,在那個計劃經濟爲主的年代,琅琊台酒供不應求,就在這種背景下,酒廠接到了作爲保障物資,助力南極考察隊員征服南極的任務。

“爲了應對南極嚴寒環境,白酒主要是作爲隊員們的禦寒用品。”琅琊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戰略規劃部品牌經理劉雲紅告訴記者,考察船從青島大港出發,需要供應50箱琅琊台酒,爲了支援南極考察,酒廠提前縮緊供應,給考察隊留出50箱酒,在出發當天送到船上,圓滿完成任務,物資供應從1986年到1989年,年年如此。而爲了表達對酒企的感謝,當年的南極科考隊還曾向琅琊台集團贈送了兩面錦旗,內容分別是:美酒寄人民深情,滴滴暖勇士之心;和“熱情支援征南極,建設中山做貢獻”,“錦旗如今仍然完好保存,這既是對我們企業的一份認可和榮譽,也是激勵我們像考察隊員們一樣頑強拼搏,不斷進取的精神動力。”

青島市海洋發展局提供

如今,青島正不斷發揮海洋資源優勢,持續增強創新策源能力,把海洋作爲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奮力打造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2023年全市海洋生産總值完成5181.3億元,同比增長6.5%,占全省海洋生産總值的30%左右,占全市地區生産總值的32.9%,海洋三大産業比重爲3:43.4:53.6。

據悉,下一步青島將堅持産業興海,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集中推進總投資2100億元的140個海洋重點項目,瞄准“7+2”産業開展産業鏈招商,持續引進落地一批強鏈、補鏈、延鏈的大項目好項目。

著力推動海洋漁業轉型升級。打造水産種業“青島芯”,編制《青島水産種業發展專項規劃》,加快推動藍色種業産業園區規劃建設。制定海洋牧場管理辦法,建立科學評估與低效用海退出機制。編制《青島市深遠海養殖發展專項規劃》,以“深藍”“國信”系列等深遠海養殖裝備爲支撐,加大三文魚産業發展支持力度,開拓推動南極磷蝦全産業鏈發展。

著力打造“總部型”海工裝備制造業。依托中船重工船舶設計研究中心總部,提升高端船舶研發設計能力,建造LNG雙燃料散貨船、超大型油船(VLCC)等高技術船舶,推動中船712所大型特種電機、濰柴(青島)海洋裝備制造中心、漢纜海洋工程産業鏈基地等項目加快建設。加大與中船、中海油、中石油等央企總部高層對接,布局深海采礦船、液氫運輸船、液氨運輸船等産品,將海西灣打造爲集研發設計、總裝建造、檢測服務、産業配套爲一體的總部型産業基地。

著力提升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産業創新力。加快海洋創新藥物研發,推動海藻倍他葡聚糖(BG136)加快臨床試驗進程,推動修正(中國)海洋生物醫藥科技産業基地及華東區域總部、康大海洋生物醫藥産業園、青島國藥生命港項目一期、海洋生物醫藥協同創新中心二期等重點項目建設。重點打造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産業園(崂山大北海)和青島市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産業園。

著力壯大海洋新能源産業。統籌生態和發展,落實自然資源部關于海上光伏用海的政策要求,加快推動中電建115萬千瓦海上光伏、通裕重工大型海上風電産品配套、東方鐵塔高端裝備集成、中船青島藍色海洋新能源綜合利用等項目,打造女島海洋新能源制造特色集聚區。

著力推動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全産業鏈發展。加大突破關鍵技術和核心裝備研發。積極推進華電、靈山島等海水淡化項目。引導海水淡化企業加強對外合作,探索濃鹽水綜合利用。依托百發海水淡化産業基礎,打造集科研、生産、裝備制造、産業服務于一體的海水淡化特色産業園。

著力培育深海開發産業先發優勢。加大對海洋采礦設備、水下機器人、管道傳送裝置、環境監測技術裝備、水上“母船”等關鍵設備生産企業和研發機構的定向招引。推動天然氣水合物鑽采船北部碼頭、海洋物探及勘探開發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北海局破冰調查船和浮標作業船等項目建設,支持青島華大研究院開展“萬種海洋生物基因測序”,加快建設藍谷海洋高端裝備産業園。

來源:半島都市報·半島新聞客戶端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