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高層住宅什麽體驗?10年老業主切身體會,主要5個缺陷,不舒適

房産新聊 2024-05-07 17:51:24

在高層住宅剛出現時,民衆普遍偏愛較高的樓層。畢竟,從低層住宅步入高層,自然是希望享受更高的視野與更好的生活品質。高層住宅不僅確保了優越的采光與通風,更提供了開闊的視野,讓住戶能夠一覽城市的繁華與美景。因此,高層住宅在初入市場時,被視爲高端的住宅選擇,深受大衆的喜愛與追捧。誰家若是住在帶電梯的高層住宅裏,無疑會成爲衆人羨慕的對象。

然而,正如大部分事物所遵循的“物以稀爲貴”的原則,隨著我國房地産行業的蓬勃發展,高層住宅開始大規模建設。高層住宅因其能有效緩解城市土地資源緊張的問題,使得單位土地上的居住人口遠超低層住宅,因此逐漸成爲城市市區建設的主流。房價飛漲的背景下,高層住宅因單價較低、面積適中,總價相對較低,從而受到剛需購房者的熱烈追捧。

如今,走進城市,高層建築如同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高層住宅小區更是遍布城市每個角落。但樓市的風向已經轉變,高層住宅已從昔日的珍稀之選變爲了今日的常見之居。許多人在選擇高層住宅時,更多的是出于經濟壓力的考量。而對于經濟條件更爲優越的家庭,他們則更傾向于選擇低樓層、更具生活品質的低層洋房。

近年來,社會上對于高層住宅的未來發展持有一種疑慮,特別是那些二三十層的高層建築,擔心它們會隨時間推移而逐漸老化,最終演變成所謂的“貧民窟”。這種看法的起源何在呢?原因在于,高層住宅一旦進入老化階段,其所涉及的機械設備、玻璃和外牆等部分都可能出現質量問題。這些維修和更新的成本高昂,並且實際操作起來困難重重。更爲重要的是,由于高層住宅的拆遷成本也極爲龐大,使得多數開發商對其望而卻步。因此,很多人預測,隨著時間的推移,高層住宅的居住環境將日趨惡化,富裕家庭可能會選擇搬離,最終使得這些老舊高層住宅主要成爲低收入家庭的棲息地。

據統計數據顯示,公衆對高層住宅的偏好正在發生顯著變化。貝殼研究院發布的“2023年購房者消費行爲”報告顯示,與2017年相比,2023年購房者對13層以上的高層住宅的喜愛度已從47.6%下降到32.8%。相反,多層(4-7層)住宅卻異軍突起,成爲2023年購房者的最愛。這一轉變不僅反映了公衆住房偏好的變化,也凸顯了高層住宅存在的諸多不足。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趨勢並不僅限于市場選擇,國家政策也在對高層住宅的建設進行限制。

在住建部和發改委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與建築風貌管理的通知》中,明確指出中小城市應嚴格控制新建超高層建築,縣城住宅應以多層爲主。此外,住建部等15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強縣城綠色低碳建設的意見》更是明確要求,未來縣城新建住宅應以6層爲主,最高不超過18層,且6層以下的低層住宅占比不得低于75%。

觀察當前趨勢,明顯可見中小型城市,特別是縣城,正逐漸摒棄高層住宅建設,轉向以低層住宅爲主導。縣城的土地資源相對寬裕,人口流動趨勢卻是向外擴散,因此高層住宅的大規模建設顯得並不必要。而且,高層住宅不僅維修、維護成本高昂,拆遷困難,更在緊急救援時面臨重重挑戰。這些因素均表明,高層住宅並不契合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長遠規劃。鑒于中小型城市土地資源的相對充裕,它們無需效仿大城市過度依賴高層住宅的建設模式。

那麽,高層住宅究竟在哪些方面影響了居住的舒適度呢?一位擁有10年居住經驗的業主分享了他的切身體會。他指出了高層住宅的五大硬傷,讓居住變得不那麽惬意。

1、高層住宅對電梯的依賴。電梯對于高層住宅而言,就如同生命線一般不可或缺。就像鄭州洪水事件中,衆多小區陷入停水停電的困境,電梯也暫時失去了作用。這對于高層住宅的業主來說,無疑是一場巨大的考驗。居住在低樓層的業主或許還能勉強應對,但對于那些住在二三十層高樓的業主來說,每上下一次樓都像是一場體力考驗。特別是在停水的情況下,業主們不得不親自下樓提水,沒有電梯的幫助,這項任務變得更加艱巨。

高層住宅的這些機械設備,隨著時間的流逝,終將面臨老化的命運。這意味著未來出現故障的頻率將不斷上升,而維修和更換這些設備,如電梯等,所需的成本將十分高昂。這無疑給業主們的居住成本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2、高層住宅的救援難度之大,猶如登天之難。近年來,高層住宅火災事故的頻發,爲衆多業主敲響了警鍾。由于高層住宅的特殊性質,救援工作往往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許多地區的消防設備都難以達到20層以上的高度,這使得高層住宅的救援變得異常困難。因此,對于居住在高層住宅的業主來說,預防火災、防患于未然顯得尤爲重要。

3、高層住宅的水壓問題,如同口渴難耐卻無水可飲的困境。水是生命之源,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然而,高層住宅卻常常面臨著用水難題。由于樓層高聳入雲,高層住宅的用水往往需要通過加壓設備進行二次加壓。然而,在用水高峰期,尤其是炎熱的夏季,高層住宅的水壓往往會顯得力不從心,甚至出現斷水的情況。這不僅影響了居民的正常生活,也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

4、高層住宅的容積率過高,極大地影響了居住的舒適度。這些高聳的建築群,其容積率普遍接近甚至超過3,更有甚者,部分高層住宅的容積率竟高達7以上。高容積率意味著小區內的人口密度極大,日常生活因此變得喧囂不已。此類小區還常伴隨著樓間距狹窄、公共綠化區域不足、設施匮乏,以及公共道路狹窄等問題。綜上所述,高層住宅因其過高的容積率,居住體驗並不理想。

5、高層住宅的公攤面積過大,導致其性價比顯著降低。以33層的高層住宅爲例,其公攤面積通常占總面積的27%左右,更有甚者,公攤面積超過50%。盡管高層住宅的單價較低層住宅有所降低,但考慮到其龐大的公攤面積,實際上按使用面積計算,其性價比反而低于低層住宅。在當前房價高漲的背景下,每增加1%的公攤面積,就可能意味著多付出數萬元甚至更多的資金。更爲關鍵的是,未來的物業費、暖氣費乃至房産稅,都將根據房産證上的面積來計算,這對于公攤面積大的高層住宅來說,無疑增加了不小的經濟壓力。

對于高層住宅,你的看法和見解又是什麽呢?

0 阅读: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