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聊三國:關羽的成功,普通人很難複制,原因有三

貪吃的駱駝 2024-04-22 07:43:26

關羽早年的成分應該不高,要不然他也不會因爲一點“小事”,就被迫背井離鄉,後來選擇了了風險極高的職業。

不過關羽後來的成就卻很驚人,他從一介白身,一路逆襲成了可以“割據”一方的諸侯。

那麽二爺的成功能否複制呢?

答案是很難,至于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

第一,原生家庭自帶負面影響

關羽出生于東漢末年,在那個有錢有權能幾乎做到一切,且階級躍遷非常困難的時代,普通人想要跳出自己所在的階級是很難的。

關羽的父母具體是幹什麽的,現在雖然無法考證,但他們的層次絕對不會太高,家境也絕對不會太富裕。

關羽出生在這種家庭之中,他的父母能教給他的基本上就兩件事:

首先,你一定要老實本分,千萬不要有什麽逾越常理的舉動,如果有咱們家可是罩不住你的,如果你背上一個不務正業的帽子,那麽豈不說你能不能成家繼業,你連解決個人溫飽可能都會是問題。

不是每個人都是高祖皇帝,人家不務正業還能混成皇帝,也不是每個人都是曹操,從小調皮搗蛋,還有國級的幹部誇你不一般。

其次,你一定要勤勤懇懇,你春天不勞動,青黃不接的時候就會挨餓,至于讀書學習那種奢侈的活動,你連想都不要想,劉備人家是皇親國戚,讀書學習還要靠親戚贊助,一般的人家,頓頓吃幹的都算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這種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足以毀掉很多很多很多人,它雖然是不利的,但它又是普遍存在,且是統治者階級喜聞樂見的。

第二,很難改變的階級固化

東西兩漢有好幾百年的曆史,那麽老劉家的天下,爲什麽會那麽穩當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儒家被漢武帝定爲了“國教”。

漢武帝之所以那麽推崇儒家的學說,而沒有繼承之前的學術百花齊放,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儒家能從思想上幫助他們老劉家,以最低的成本高效的管理國家。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麽?

是禮法,這倆字也可以簡單的理解爲規矩。

根據儒家思想的解釋,皇帝的位置不是誰都能坐的,之前那種“王侯將相甯有種乎”的說法更是不對的,皇帝那是天子,那是老天爺選的人,其他人就別惦記了。

這是儒家思想的基礎,然後根據這個基礎,再提出各種維護這個基礎的各種措施,也就是各種各樣的規矩,這種規矩經過朝廷的廣泛宣傳之後,就成了深入人心的規矩。

當儒家的思想隨著時間,在所有人心中落地生根之後,普通人就會自發的按照規矩做人做事,在這樣的群衆基礎之下,那些中上層的人,雖然知道這種學說,不過是忽悠人的,但他們也不好有太多的想法,于是他們只好固化自己的既得利益。

隨著時間的推移,皇帝的位置一直由他們老劉家做,中高層的位置也一直被世家大族所霸占,而基層群衆,在稍微有點活路的情況之下,也會自覺的任命,當整個社會環境如此的時候,關羽這樣的人就很難出頭了。

第三,無法承擔的試錯成本

劉備本人的家庭條件,比關羽其實好的有限,但是因爲親戚的照顧,加上他的姓氏自帶的光環,以及漢末的那場混亂,才讓他有了發展的源動力。

但就是條件這麽“優越”的劉備,一生經曆了多少的風險,哪一次的失誤,都有可能讓他大業未成,而中道崩組。

東吳的老孫家,整整用了兩代人的犧牲,才把孫權捧到了那個位子。

而對于關羽這樣的人來說,可能戰場上的一次失誤,就會讓他之前的努力全都化成飛灰,龐統的家庭背景比關羽好多少,但是一支流矢還不就結束了鳳雛的傳說。

而對于曹操、袁紹這樣的世家子弟來說,情況就要好很多,少年時不正幹,家中的長輩可以罩的住你,中年時走了彎路,你還有東山再起的資本,如果劉備在赤壁之戰打輸了,還會有二爺的威震華夏嗎?

綜上所述,對于當年關羽那樣的普通人,要想成爲那樣的大人物,基本上是非常困難的,因爲你小的時候,你的原生家庭,就開始拼命讓你變的像他們一樣普通,等你長大後,已經階級固化的體制,也會讓你望而卻步。

如果這兩道坎都難不倒你,那麽你的未來也不會很光明,因爲你的試錯成本很高,成功的幾率又很低。

那麽這個問題還有沒有別的解法呢?

放在宋朝之前幾乎無解,但是到了宋朝之後就好了很多,因爲讀書學習的成本降低了,而知識是足以改變命運的。

1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