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彩鹮首現淅川丹江濕地

梅溪觀察 2024-05-15 09:00:18

“幸運的話,今天還能拍到彩鹮。這幾天,老在這裏拍到它。”5月13日,在位于淅川縣大石橋鄉的河南丹江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鳥愛好者嶽恒興奮地跟同伴介紹這幾天的“戰績”。這是淅川縣首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彩鹮,刷新了淅川丹江濕地的鳥類記錄。

飛翔的彩鹮。 李玉山 攝

彩鹮屬鹮科鳥類,與我國的知名國寶朱鹮爲近親,在我國數量稀少,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彩鹮對生長環境要求高,覓食地、棲息地安靜安全,食物富集、水質幹淨。彩鹮在丹江濕地出現,是淅川縣守好一庫碧水、確保丹江口水庫生態優良不懈努力的結果。

作爲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和渠首所在地,淅川縣把水源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擺在重中之重,圍繞建設生態丹江濕地、智慧丹江濕地、科研丹江濕地、宣教丹江濕地、和諧丹江濕地“五個丹江濕地”目標,建立健全濕地資源保護管理機制,提高濕地資源保護管理水平,提升丹江濕地生態系統的安全和穩定。

近年來,淅川縣采取水系連通、生態塘、基底修複、植物群落修複等措施,開展濕地生態修複系統治理試點1.5萬余畝,丹江濕地從“單一綠”走向“多彩美”。同時,持續大規模造林綠化,通水以來,累計造林超60萬畝,石漠化治理和困難地造林經驗做法在全國推廣,丹江口水庫以第一名入選河南省“首批美麗河湖”。

“我們常態化加強庫區巡查監管執法,有效遏制庫區各類違規違法行爲。”淅川縣庫區執法大隊副隊長劉宇介紹。近年來,淅川縣頂住壓力阻力,全面開展“守好一庫碧水”專項整治行動,累計拆除庫區違建16.8萬平方米,恢複有效庫容530萬立方米。針對丹江庫區面積大、人力監測覆蓋不到的問題,淅川縣積極引入信息化手段,在核心重點區域架設高清監控探頭,有效掌握區內實時動態和人員巡護情況。

生態好不好,鳥兒最知道。目前,淅川縣已連續10年監測到黑鹳穩定越冬種群,“東方寶石”朱鹮時隔70年再次回歸丹江濕地,28只“鳥界國寶”東方白鹳集體來淅川過冬……河南丹江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鳥類從2008年的100多種增加到現在的410種,監測發現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有10種。

全媒體記者 王曉燕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