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後,馮玉祥准備集合西北軍,武力阻止內戰,卻無一人響應

讀萬卷書破萬裏浪 2024-04-25 10:44:08

西北軍首領馮玉祥

馮玉祥與蔣介石

1946年初,隨著國共兩軍之間的沖突不斷加劇,全面內戰眼看已不可避免,原第6戰區司令長官馮玉祥看在眼裏、急在心裏。馮目前雖然賦閑,昔日卻是威名赫赫,北洋軍閥時期,他就任西北邊防督辦,一手打造了20余萬西北軍;1926年北伐戰爭爆發後,馮率部投身革命,所部改編爲北伐軍第2集團軍,兵出潼關。

西北軍

馮玉祥西北軍實力曾與老蔣中央軍比肩

1928年北伐戰爭結束時,馮玉祥除了控制西北各省外,還獲得了河南、山東等省地盤,部隊也擴充到近50萬。但此時全國最富庶的長江下遊及東南沿海已被蔣介石掌握,他還把持著南京國民政府,一心消滅所有的地方實力派,完成全國的統一;次年,第一次蔣馮戰爭爆發,馮玉祥被迫放棄河南、山東,撤回了潼關以西。

1930年,不甘心失敗的馮玉祥聯合“山西王”閻錫山、桂系李宗仁等人組成聯軍,與蔣介石展開了曆史上規模最大的軍閥混戰。不過,馮玉祥再次敗北,部隊也被瓦解,除了極少數部隊僥幸渡過黃河,逃入山西境內,其余的基本都被蔣介石收編,雖然折損了不少,但總兵力依然不下20萬人。

西北軍是台兒莊戰役主力

抗戰勝利後,馮玉祥試圖召集舊部

抗戰期間,西北軍各部雖然被分割使用,但憑借其強悍的戰鬥力,依然取得了台兒莊大捷等勝利,立下不少戰功,實力也大部保存。但1945年8月抗戰剛剛勝利,西北軍就被驅趕上了內戰前線;11月,原屬西北軍序列的第30軍、第40軍及新編第8軍共7個師4萬余人就從新鄉出發,沿平漢線及其以東北進,結果遭到劉伯承、鄧小平率領的晉冀魯豫軍區部隊迎頭痛擊,最後除了萬余人在新8軍軍長高樹勳率領下起義,其余全部被殲滅。

爲了消弭內戰,也爲了避免自己昔日的部下去當炮灰,馮玉祥想出了一個“西北軍大聯合,以武力阻止內戰”的方案,希望整合舊部力量,組建新的軍事集團,逼迫蔣介石放棄內戰打算。他安排人積極奔走,先後找到第3綏靖區司令馮治安、第4綏靖區司令劉汝明、新編第2路軍司令孫良誠、第3路軍司令張岚峰、第5路軍司令吳化文等人。爲了增添力量,馮玉祥甚至派人聯系已經率部起義參加解放軍的汪僞第7方面軍司令郝鵬舉。

馮治安劇照

各位老部下紛紛找借口推脫

這些人都曾是馮玉祥的老部下,其中有些人甚至當過馮的警衛、馬弁,但他們此時都不願再依附故主,紛紛找各種借口推脫。因爲他們都很清楚,馮現在要錢沒錢,要地盤沒地盤,根本不能給他們帶來高官厚祿、金錢權力。更何況,馮玉祥要求原西北系部隊全部到徐州集中,那裏雖然是馮治安第3綏靖區地盤,卻是南京的北部門戶,無論東面的連雲港、南面的蚌埠,還是北面的青島、濟南,都駐紮大批中央軍嫡系精銳,西北軍即便聯合起來,也毫無勝算。

盡管馮玉祥不斷呼籲奔走,但老部下回應寥寥,他的反內戰計劃也只能告吹。不過,他的這一打算還是被蔣介石察覺,遂給了他一個“水利考察特使”的頭銜,讓其出國考察,實際上就是將馮放逐海外,避免他留在國內,對即將爆發的全面內戰礙手礙腳。

何基沣、張克俠率西北軍一部起義

7 阅读:3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