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潔肅皇後因吃醋被明世宗踢成流産,崩逝後險些無法和明世宗合葬

史海撷英 2023-10-01 09:27:28

隆慶元年(1567年)三月十一日,大明禮部官員來到位于天壽山襖兒峪的悼陵,准備打開玄宮,將入葬于此近四十年的孝潔肅皇後梓宮取出,然後護送至永陵與剛剛駕崩的明世宗朱厚熜合葬。

三月十七日,經過一番冗長的儀式之後,永陵玄宮之中又多了三具梓宮:明世宗朱厚熜、孝潔肅皇後陳氏、孝恪皇太後杜氏(明穆宗生母)。再加上早已入葬于此二十年的孝烈皇後方氏,這座帝陵之內最終入葬了一帝三後。

從谥號上可以看出陳皇後是世宗原配,方皇後只是繼後。那麽問題來了,爲什麽繼後葬在了帝陵之中,原配卻沒有?據稗官野史,這位陳皇後是被嘉靖皇帝一腳踢死,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因流産而去世的皇後

陳氏,大名府元城人(今屬河北省大名縣),落第老生員陳萬言之女。嘉靖元年(1522年)八月,陳氏被選定爲皇後,其父陳萬言升任鴻胪寺卿,隨即又進封中軍都督府都督同知。“昭聖慈壽皇太後谕禮部:‘今選得鴻胪寺卿陳萬言長女爲皇後,大婚有期。合行禮儀,爾禮部會同翰林院定議以聞。’”

伯母選中的皇後

世宗也是可憐,自己的婚姻大事,本來想讓親祖母壽安皇太後做主。結果司禮監到內閣傳旨,卻被首輔楊廷和駁回,“丙子,先是司禮監官傳谕內閣:‘以大婚禮取到女子赴宮簡選,欲從壽安皇太後傳旨。’大學士楊廷和等再言其不可,雲:‘去年宣谕禮部舉行,今春分遣司禮監官選取,皆由聖母昭聖慈壽皇太後诰谕。在廷之臣與天下之人皆知之。今日傳旨改從壽安,事不歸一,禮不由正,何以昭示中外?’乃傳奉昭聖懿旨行之。”

孝康敬皇後

壽安皇太後即明憲宗邵貴妃,生下了世宗之父、憲宗第四子興獻王朱祐杬。而昭聖慈壽皇太後則是明孝宗元後,即世宗的伯母。由于朱厚熜是以小宗入繼大統,所以邵貴妃的名位不能壓過張太後。故而邵氏不但不能被尊爲太皇太後,甚至徽號也要比張太後少兩個字。換句話說,選陳氏爲皇後是張太後的意思,這也爲日後帝後翻臉埋下了伏筆。

九月二十八日,成國公朱輔充正使,大學士楊廷和、毛紀充副使,持節奉冊寶行奉迎禮,冊立陳氏爲皇後。大婚之後,爲了麻痹張太後,世宗表現得對陳皇後格外寵愛。但是隨著在朝中的根基越來越穩固,朱厚熜也開始出手對皇伯母和楊廷和進行反擊。

嘉靖二年(1523年)八月,世宗下旨封嶽父陳萬言爲泰和伯,給诰券世襲。旨意一出,朝野震驚。“吏部尚書喬宇等言:‘累朝皇太後戚屬無生前封公者,惟壽甯侯張巒沒後贈昌國公。今以父之贈而封其子,非制也。若萬言之封伯,比巒已太驟矣。而子授尚寶司丞,又巒諸子所無者。祖宗之法俱在,皇上當世守之以垂萬世。’上報已有成命。”

世宗封老嶽父,就是爲了和張太後較勁。但是兩年皇帝做下來,朱厚熜的政治手腕越來越純熟。因爲他同時進封張太後的弟弟張鶴齡爲昌國公,同樣違反祖宗舊制。所以最終喬尚書反對無效,陳萬言順利進封泰和伯。

皇後崩逝之謎

嘉靖七年(1528年)十月初九日陳皇後崩逝,年僅二十一歲。在《明史》的記載中,這位皇後的崩逝原因是“墮娠崩”,也就是因爲流産而崩逝。而起因則是世宗當著她的面和順妃張氏打情罵俏,摸著人家的小手不肯放,引得皇後失態。然而朱厚熜素來以刻薄寡恩而著稱,他一點沒有體恤身懷六甲的皇後,反而對其大發雷霆,最終導致陳皇後受到驚嚇之後流産。“帝性嚴厲。一日,與後同坐,張、方二妃進茗,帝循視其手。後恚,投杯起。帝大怒。後驚悸,墮娠崩,七年十月也。”

孝潔肅皇後

此後更有小道消息稱,皇後是被皇帝踹了一腳,從而由于流産而引發大出血崩逝。這裏要有一說一,雖然世宗確實翻臉比翻書還快,但是陳皇後在病榻之上纏綿了近半年時間,她的崩逝和流産應該沒有什麽關系。

嘉靖七年(1528年)時候的內閣首輔早已不是楊廷和,而是換成了明憲宗成化八年(1472年)進士楊一清。這位楊首輔在其所著的《密谕錄》之中,收錄了世宗和他的對話,揭示了陳皇後的染病時間:“今日午後欽蒙聖谕雲:‘皇後自春患病,至今未愈。近日加重,恐致大故。明日著司禮監文書官口傳內閣預議宮中事宜,臨期則傳旨所司。特預谕卿知,可同同官具回。欽此。’”

從中可以得知,陳皇後自嘉靖七年(1528年)春天便已經得病,至十月才崩逝。是否和流産有關不妨見仁見智。而在楊一清奏對之後,世宗表示要預先爲皇後准備後事。皇帝此舉自然令朝野爲之嘩然,普遍認爲他根本就不想給皇後治病,泰和伯陳萬言更是請求由其夫人冀氏入宮探視。

楊一清

世宗勃然大怒,一面痛斥老嶽父此舉爲“窺伺朝廷”,一面又對楊一清進行解釋:“夫人患疾病如至二三分時,猶可調理。至于八九分之地,恐難治之。況病非一條,又不受藥,何可之有?”

不但如此,世宗還打算給奄奄一息的陳皇後最後一擊:廢去她的皇後名號,遷出坤甯宮,到冷宮去等死。楊一清苦苦勸阻皇帝,認爲皇後已是將死之身,這個時候廢後一定會令陛下聖德蒙羞,廢後之舉這才作罷。

淒涼的身後事

皇後崩逝之後,禮部很快就上呈了喪祭禮儀,卻被世宗給打了回來,認爲“過隆”。大臣們都懵了,該怎麽做?隨即皇帝“躬自裁定”,然後讓內閣大學士們過目。

當年大禮議之爭的第一功臣、精通禮制的張璁看到以後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憤而上疏,認爲世宗如此降殺大行皇後喪禮,可謂“殺而又殺則至于無矣”!此時另一位功臣,禮部尚書方獻夫也上疏“反覆爭辯”,然而世宗卻根本不爲所動,堅持要打壓陳皇後的喪禮規格。

閏十月初二日,皇帝下旨爲陳氏上谥號曰“悼靈”,此舉也是令朝野感到憤慨之極。在陳氏之前,崩逝在皇帝之前的大明皇後有這麽幾位:太祖馬皇後、太宗徐皇後、景皇帝杭皇後,當時給的谥號分別是孝慈、仁孝和孝肅,“悼靈”算怎麽回事?

朱厚熜

十四日,方獻夫呈上了修改以後的悼靈皇後喪葬禮儀,世宗還是不滿意,不但刪掉了其中的辭祖禮(其實就是不想認陳氏的皇後身份),還不肯讓皇後梓宮從午門中門出葬。面對百官的勸谏,朱厚熜依然我行我素,就是要用葬禮規格來羞辱陳皇後。“上曰:‘是所言亦系忠愛,但未審其輕重。思善門哭臨逼近仁智殿,從減可也。午門等中門亦當避其所尊。陵地既遠,于列聖則辭祖之禮不必渎也。且朕已祭告內殿矣。夫後尊則王益尊,朕豈不知?第有所壓,不得不斟酌裁制耳。’”

皇後崩逝之後,世宗讓張璁和精通風水的兵部員外郎駱用卿一起去天壽山選擇陵地。然而皇後陵地定在了襖兒峪,世宗卻把自己的陵寢位置選在了十八道嶺,顯然將來不打算和陳氏合葬。

悼靈皇後梓宮發引日定在閏十月二十日,而此時的悼陵根本尚未竣工,內官監和禮部都希望能夠暫緩葬期。但是世宗對陳氏深惡痛絕,讓她的梓宮在宮中多待一天都覺得晦氣,因此逼迫營建陵寢的大臣加班加點,不許拖延。“戊子,時悼靈皇後山陵猶未成。內官監太監傅平以方冬寒冱,請緩葬期。禮部亦以爲言。上不許。令保定侯梁永福、侍郎何诏朝夕程督,務令速成。香殿可緩姑緩之。”

朱厚熜

嘉靖十四年(1535年)七月,泰和伯陳萬言去世。由于悼靈皇後崩逝已久,加上日後成爲繼後的張順妃也因爲“不敬不遜”而在去年嘉靖十三年(1534年)被廢,世宗終于消去了對陳皇後的怒火,下旨追賜陳萬言爲太子太保。

到了嘉靖十五年(1536年),禮部尚書夏言在察覺到世宗對悼靈皇後態度有變之後上奏,稱“悼”字雖然有“年中早夭”之義,還算是一個平谥。但是“靈”字“非大美之稱”,希望能夠重新爲陳皇後上一個谥號。世宗很快批准了夏尚書的建議,將陳皇後的谥號改爲“孝潔”。“十五年,禮部尚書夏言議請改谥。時帝意久釋矣,乃改谥曰孝潔。”

合葬永陵

張順妃被廢黜之後,世宗又立德嫔方氏爲自己的第三任皇後。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方皇後崩逝後,皇帝一面賜谥號“孝烈”,一面將她葬入自己的陵寢永陵。隨後又在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從太廟之中祧走仁宗朱高熾的神主,讓孝烈皇後的牌位進去爲自己占位置。

這一切的一切,既是爲了保證老爹睿宗在太廟的位置,又是打算給孝烈皇後以“元後”的地位。換句話說,世宗雖然不再記恨孝潔皇後,但依然認爲以後有資格與自己合葬永陵並且祔享太廟的只能是孝烈皇後。

然而有的時候形勢比人強,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十四日朱厚熜駕崩之後,新即位的穆宗朱載坖立刻推翻了老爹的安排。隆慶元年(1567年)正月,新天子爲大行皇帝上上尊谥曰“欽天履道英毅聖神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廟號“世宗”,簡稱世宗肅皇帝。當年二月,孝潔皇後陳氏被谥爲“孝潔恭懿慈睿安莊相天翊聖肅皇後”,簡稱“孝潔肅皇後”。而孝烈皇後則被谥爲“孝烈端順敏惠恭誠祗天衛聖皇後”,不系帝谥中的“肅”字,表明她依然被視作繼後而非原配。

太廟

而在與世宗合葬永陵之後,三月二十二日,世宗肅皇帝和孝潔肅皇後神主升祔太廟,孝烈皇後神主則遷奉于弘孝殿。朱厚熜籌劃了數十年,沒想到最後在太廟中陪著自己享受後世香火之人還是陳皇後。

世宗雖然不待見陳皇後,並且不想讓她和自己合葬。但是陳氏畢竟是皇後,所以襖兒峪的陵寢依然規模宏大,占地面積近一萬五千平方米,陵牆高達近四米,享殿、神廚、神庫等一應俱全。故而萬曆九年(1581年)十月世宗沈皇貴妃薨逝之後,本著物盡其用的原則,明神宗朱翊鈞下旨將悼陵改成了妃子墓。由于日後文貴妃和盧靖妃也入葬于此,悼陵也被稱爲“世宗三妃墓”,俗稱“大宮”。“壬寅,定世廟皇貴妃圹域,以孝潔肅皇後遺址爲之。時肅後已遷祔永陵,有旨改用。”

在世宗之前,大明皇帝向來以深情著稱,比如太祖之于馬皇後、太宗之于徐皇後、宣宗之于孫皇後、英宗之于錢皇後、憲宗之于萬貴妃、孝宗之于張皇後。至于仁宗後期雖偏寵郭貴妃,但對于原配張皇後依然給予了足夠的禮遇。同樣,武宗夏皇後該有的禮遇也一樣不少。像世宗這樣因爲一時沖動導致皇後流産,並且在之後對其病情不聞不問,崩逝後又給予最大惡意羞辱的皇帝,在明朝曆史上還真找不出第二個。

3 阅读:1385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