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永遠不知道,老謀深算的他也會有看錯人的時候,三個問題下來,隱藏高手楊士奇終于成功扳倒了朱高煦

聚光燈下的劇外人 2024-04-12 21:32:51

朱棣喜歡次子朱高煦,朱高煦像他一樣,英武、善戰、精明、傲氣,是他心中理想的太子之選,而長子朱高熾又胖又瘸又醜,完全不像英明神武的自己,而且還對他處置建文帝大臣的殘忍行爲極爲不滿,朱棣對其很是不喜,奈何“立儲立長”的規矩根深蒂固,于是一向精明的朱棣也沒了主意,開始征求起大臣們的建議。

朱棣首先問的自己手下的武將,毫無疑問,這些武將都支持戰功顯赫的朱高煦,畢竟戰友上台好辦事啊。然後朱棣又去問文臣,得到的答案也幾乎一致,立朱高熾,自古君不立長,國家必有大亂,老祖宗的規矩不能變啊。左右爲難之際,朱棣找來解缙,太子黨解缙僅用三個字便讓朱棣下定了決心——“好聖孫”,言外之意,雖然朱高熾身體不好,但是他的兒子朱瞻基天生聰穎,又深得朱棣的喜愛,如此傳位朱高熾便無後顧之憂了。

解缙雖然抓住了朱棣的心理,讓朱高熾順利當上了太子,但是他高調的行爲也徹底把朱高煦給得罪了,于是在朱高煦的不斷打擊報複下,很快被趕出了京城。解缙一走,太子一黨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加上朱高煦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撥陷害借題發揮,朱高熾雖處太子之位,卻如坐針氈。就在朱棣快要爆發,太子地位岌岌可危之際,一個人挺身而出,用他的城府和智慧穩住了太子的地位,這個人就是楊士奇。

楊士奇跟解缙不一樣,雖然他也是太子一黨,也是內閣七成員之一,但是他行事低調,低調得連老謀深算的朱棣和跟太子爭鋒相對的朱高煦都沒有察覺他是太子一黨。所以他不僅逃過了朱高煦對太子黨羽的打壓(要知道解缙被趕走了,而跟他齊名“三楊”的楊溥正在蹲大牢,而且一蹲就是十年),也剔除了朱棣對他的警惕。于是,在三個最爲關鍵的問題上,楊士奇用自己的智慧徹底穩住了朱棣,同時也穩住了朱高熾的地位。

第一個問題,朱棣北巡回來,得益于朱高煦聽說了不少關于太子急于登基想搶班奪位的壞話,性格多疑的他便向他自認爲中立的楊士奇詢問太子監國期間的表現,面對這個看似簡單卻暗藏殺機的問題,楊士奇認真思索了問題,並整理了他的答案,他是這樣說的:太子監國期間勤奮理事,能夠聽取大臣合理的意見,對于不合理的建議不會隨便同意,對于近臣不恰當的要求,會當面駁斥和批評。既勤懇幹活禮賢下士,又群而不黨,與大臣保持距離,朱棣對這個答案很是滿意。然而,對朱高熾的更大的考驗還在後頭。

二個問題,朱棣再次北巡歸來,太子迎駕來遲。偏偏朱高煦一直在朱棣那兒造謠,加上他的親信不斷說太子的壞話,朱棣再一次懷疑起太子,覺得接駕來遲就是藐視他的表現。于是他又一次召見了楊士奇,直接問道:“天子遲緩接駕,是否有二心?”楊士奇無畏地說道:“太子對您一直尊敬有加,這次接駕是我們臣下沒有做好准備,罪責在于我們臣下,跟太子無關。”朱棣終于釋然,楊士奇再一次將朱高熾從懸崖邊上拉了回來。但是他也終將爲自己無畏的行爲付出代價,于是在朱高煦的陷害下被關進了監獄。

第三個問題,當太子淪爲孤家寡人後,朱高煦開始得意忘形,常常把自己比作李世民,可是即使他願當李世民,朱棣也不願當李淵啊,漸漸地,朱棣對日益囂張的戲霸朱高煦感動厭惡,而這邊已入獄的楊士奇因爲積極改造,表現良好,很快又被放了出來,于是,他准確抓住了可以對朱高煦一擊致命的機會。朱棣問:“我最近聽到很多漢王行爲不法的傳聞,你知道這些事嗎?”眼見朱棣已經失去了對朱高煦的信任,楊士奇知道機會來了,于是從容地答道:“我一直在東宮服侍太子,人家就把我當成太子的人,有什麽話不會跟我講,所以我不知道,但是,漢王兩次被封都不肯就藩,眼下陛下就要遷都了,他還要求留在南京,希望陛下仔細考慮下他的用意。”

楊士奇的話簡直一劍封喉,朱棣震驚了,南京絕對不能讓他留了,便強行將他分到樂安州(今山東廣饒),安置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樂安離北京很近),即使將來造反,也可朝發夕至。

經此一事,朱高煦徹底失去了朱棣的信任,楊士奇終于得償所願,然而朱棣永遠不知道,老謀深算的他也會有看走眼的時候(覺得楊士奇公正客觀),三個問題下來,直接中了楊士奇的下懷,成功扳倒了朱高煦。

0 阅读:25

聚光燈下的劇外人

簡介:看好書,評好劇,本號主要分享影視評、書評和名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