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艾瑞籍孟合子:大模型時代來臨,教育智能化如何演進?

海峰看科技 2024-05-10 19:50:36

文/黃海峰的通信生活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囊括著世界的一切。”愛因斯坦在100年前說過的這句話,在今天的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時代聽來,充滿了啓示的意味。

教育智能化轉型成爲大勢所趨,AI大模型的風也吹到了教育界。爲了獲取到最前沿的教育行業資訊,筆者在2024華爲分析師大會教育圓桌會後,有幸對話了艾瑞咨詢教育行業研究總監籍孟合子,探討了教育數智化發展。

籍孟合子強調,以人工智能爲代表的前沿技術的快速發展,將逐漸重塑我們未來的居民生活形態和社會勞動組織架構,同時也將會對包括教育在內的所有行業産生深遠影響。

因此,我國的教育體系需要緊跟科技進步的步伐,堅持教育數智化發展的方向,包括教學主體科技素養的全面提升,教育工具和方法的智能化升級,教學環境和管理設施的信息化發展、教學內容的與時俱進等,以適應時代發展需求。

教育行業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教育數智化發展趨勢如何?目前存在哪些痛點?要如何與AIGC深度結合?華爲在教育領域深耕已久,其扮演著怎樣的作用?本文將一一道來。

大模型時代,教育智能化成趨勢

教育興,則國興。自古以來,教育都是頭等大事,它能點亮人心,推動社會向前。回首教育曆史,我們將其粗略地分爲兩大階段。在我國古代,私塾、書院作爲主流教育形式,被貴族所壟斷。進入近代社會,以學校爲主體的公共教育體系興起,開啓了平民教育的先河。

對于上述時代命題,今年兩會期間,教育部部長懷進鵬指出,對教育系統來說,人工智能是把金鑰匙,它不僅影響未來的教育,也影響教育的未來,我們應該主動擁抱智能時代。

可以看出,教育數智化展現出蓬勃生機與廣闊的市場前景。根據21世紀經濟研究院發布的《分頭並進:2023年中國教育市場創新趨勢報告》指出,教育數智化有教育財政經費作爲確定性保證,未來三年,教育數智化市場規模約6000億元。

筆者很好奇,AIGC的興起,給未來的教育數智化帶來哪些機遇?籍孟合子從兩方面給出了她的見解。

第一,從教育主體角度來看,傳統的師生教學模式面臨師資力量不均、個性化教學難度大以及教師機械勞動繁重難以成長等現有問題和弊病。AIGC有望通過提升教師數字化素養、補充教學資源、輔助行政工作、實現大規模個性化教學等方式,賦能教師群體,減輕教師負擔,提升教學質量。

第二,從教育載體層來看,智慧課堂等服務于教學的數智化解決方案能夠使個性化學情分析、大規模因材施教、多元化精准測評等先進教育理念變得更加切實可行;智慧校園系統等服務于管理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能夠有效提升學校的管理效率。

對教育行業來說,AIGC既孕育著革新機遇,也帶來了亟待深思的挑戰。其中,後者以其複雜性和緊迫性,尤爲值得關注與細致審視。

“科技發展速度過快,長久以來人類依賴于師與生之間智慧傳承的教育天然具有長期性和滯後性,容易跟不上科技快速發展背景下的時代要求。怎樣的老師,在怎樣的場景,使用怎樣的方法,用怎樣的教育內容,教怎樣的學生。每一個定語都包含了技術帶來的挑戰。”籍孟合子的這句話讓筆者印象深刻。

具體來說,籍孟合子認爲,科技給教育行業帶來的主要挑戰包括:其一,教師是直面科技變革的群體,所以需要高度重視教師群體數字化素養的快速提升。;其二,教育數智化滲透率存在巨大區域差異,雙一流高校與鄉鎮學校形成鮮明對比;其三,AIGC技術尚不成熟,存在幻覺問題及道德爭議,需謹慎引入。

業界如何加速教育智能化轉型?

最近幾年,教育數智化正在向數字校園、智慧課堂、智慧作業、課後服務等細分領域擴展。在這股浪潮中,我們看到華爲,以及科大訊飛、新東方等頭部教育科技企業,均在不斷探索産品和服務邊界,力圖實現教育場景的全面智能化。

華爲深耕教育數智化已久,目前已經服務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5000個教育部委及各級行政管理機構、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推進智慧教育建設。

從第三方分析師的角度來看,華爲在教育行業承擔著怎樣的角色?在籍孟合子看來,智慧教育市場的需求培養如同“養花”,需要時間去培育。而華爲作爲學校的“同心同路人”,助力校方共同推進了教育數智化進程。

筆者長期跟蹤華爲在教育數智化領域的進展。我們知道,華爲在通信行業深耕了三十余年,其優勢在于擁有聯接、計算、雲、AI等綜合技術。基于此,華爲利用上述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致力于縮小數字鴻溝,推動教育均衡發展。目前,華爲在多個領域均有布局。

其一,在高等教育領域,華爲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創新技術助力高校的智慧校園建設和産學研用一體化,培養面向未來智能時代的ICT産業人才。據筆者了解,全球QS100高校中超過40所學校選擇華爲作爲智能化轉型夥伴,在業內認可度頗高。

筆者獲悉,上海理工大學攜手華爲打造校園數字底座,並通過“華爲雲WeLink”整合全校應用服務,將“一網通辦”和“一網暢學”有機結合,助力學校實現從“管理”到“治理”再到“智理”的飛躍,讓師生共建智慧校園、共享數字化成果。

其二,在基礎教育領域,華爲基于雲管端能力打造“五個一”(即一塊屏,具備智慧交互功能的終端設備;一張網,“智慧聯接”的教育網絡;一個平台,教育數字平台;一朵雲,教育雲;一個入口,校園智能運營中心和校園超級APP)智慧教育解決方案,支撐區域教育數字化轉型,實現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

從實踐效果來看,目前華爲已經助力上海、東莞等全國1000+教育局,打造智慧教育、智慧教室等新形態,構建區域一體化協同發展的智慧教育發展新模式。

其三,在科研領域,華爲構建全棧科研平台,爲高校及科研機構打造安全、可信、高效、可靠的集群計算解決方案,讓科研創新實現彎道超車。

具體落地如何?筆者關注到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等高校與科研機構,選擇華爲打造融合創新的科研平台,爲不同科研場景提供最優算力分配。

揭秘華爲智慧教育的四大優勢

對于上述實踐,籍孟合子如何評價?她告訴筆者,華爲在校園網絡基礎設施上具備深厚的經驗和優勢。同時,華爲的品牌效應也構成了其在教育市場競爭中的加分項。

具體來說,首先,華爲在智慧教育市場上的策略和産品布局,充分考慮了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趨勢,其ICT優勢以及生態合作夥伴的協同能力足以支撐不同教育場景解決方案的實施,爲市場供應端提供全面的准備;

其次,華爲在智慧校園建設上的策略,並非簡單地堆砌硬件和軟件,而是注重提升學校本身的數智化意識和科技素養,強調教育主體對科技發展的開放接受態度的重要性;

再次,華爲不僅在技術上領先,還能針對教育行業細分市場,如ICT專業人才、人工智能技能證書培訓等領域,提供針對性的産教融合方案,覆蓋了相當比例的高校學科;

最後,華爲能夠承擔學校示範工程的領導角色,攜手教育領域上下遊的合作夥伴,共同開發更完善的教育解決方案。

筆者觀察:教育未來引入智能,走向個性化教育時代

在AI時代背景下,行業對教育智能化的想象力被釋放。未來的教育也將完成從“廣覆蓋”到“精准滴灌”的轉變,逐漸進入個性化教育新時代。

華爲智慧教育憑借其深厚的ICT技術積累和對教育行業的深刻理解,正在以“核心推動者”的姿態,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參與並推動著全球教育的數智化轉型升級,爲塑造一個更加包容、高效、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教育生態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本次訪談的末尾,筆者請籍孟合子暢想了未來十年的教育會如何演進。

她說:“未來教育將構建智慧校園,實現數據全面聯通,個性化教學方案普及,使每位學生都能獲得符合其特性和社會需求的教育路徑,最終服務于形成良好運轉的社會勞動分工體系。”

此刻,我仿佛聽見AI時代的號角已然吹響,教育的鴻篇巨制正緩緩揭開序幕。留給我們的,是無限的憧憬與遐想。

0 阅读:1

海峰看科技

簡介:關注5G、手機、AI、雲等技術和産業發展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