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裏的精致文學地圖

遼沈晚報 2024-05-19 06:10:58

□李炳銀

中國的青藏高原,是地球的第三極。其偉岸博大、豐富神秘在地球上無出其右。在這浩蕩的高原上,在昆侖山脈和唐古拉山脈之間,有一塊23.5萬平方公裏的無人區,這就是1979年5月被中國測繪部隊第一次用文字標注爲“可可西裏”的地方。

有關可可西裏的描述和傳說有過不少,但大多是專業學術表達,或蜻蜓點水的旅遊感受。這對于人們見識、理解可可西裏會有一定幫助,而可可西裏的闊達、豐富、神秘卻是難以道盡說清的。報告文學作家陳啓文不顧危險艱難,六上青藏高原,三進可可西裏,經過深入專業的實地采訪,書寫了長篇報告文學《可可西裏》。這部作品得來不易,是一部相對完整深入和生動形象地講述可可西裏的作品,飽含作家珍貴的觀察思考和真實記錄。

《可可西裏》一書努力從地理、氣象、動植物和人文等角度,帶領讀者接近可可西裏。作家從人類的角度出發,視野開闊、內容多樣,非常具有畫面感。可可西裏荒原原本是自然的存在,在地質表現、動植物生存繁衍等方面,都具有原初的本相樣貌。可是,伴隨著時間的流逝和社會的發展變化,這個被有的人視爲是“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的“無人區”,漸漸地出現了魔鬼般的身影——原本沉寂的地界開始被人類襲擾。陳啓文在《可可西裏》中簡潔而痛心地描繪了近百年裏,某些狂妄之徒出于貪心和私欲,不顧法理道德原則,也不惜個人生命,冒險到這裏瘋狂地淘金,給脆弱的生態環境造成巨大傷害。還有人到這裏進行猖狂的盜獵活動,給藏羚羊等動物的生存造成巨大的阻礙,給資源造成極大破壞等等。可可西裏在呻吟,在經受著巨大的災難。

爲了守護可可西裏,生態衛士索南達傑放棄了在城市工作的機會,主動再進荒原,積極倡建並親自主持西部工委,又主動將工作目標由發展經濟轉變爲生態守護。在經曆了艱難的巡護和反對破壞活動後,珍愛自然、守護高原的理想和使命在他心中逐漸堅定。然而,非常不幸和慘烈的是,在索南達傑的工作正進入良性階段時,1994年1月18日,在與武裝盜獵團夥鬥爭的過程中,索南達傑被盜獵者殘酷射殺身亡,犧牲在了守護可可西裏的途中。《可可西裏》動情而真實形象地描述了索南達傑作爲生態守護人的悲壯故事,讴歌了索南達傑的環保理念和行動。正是索南達傑的犧牲震驚了國人,喚醒了很多人的生態環保意識,也因此開啓了可可西裏生態保護的新局面。

陳啓文在《可可西裏》中,用親身經曆的感受和真實人物的故事,爲索南達傑、紮巴多傑等堅持奮戰在可可西裏的自然保護者,描畫了非常立體生動的群體雕像,引發讀者的沉思。在感佩環保人士的勇敢行動與精神的同時,作者也將自己的思考一起表達了出來,對人類和自然如何相處、如何找到合理的共存方式等問題都有深入的思考。例如,在可可西裏,在狼捕食藏羚羊的時候,人類不能簡單地去幹涉,要尊重動物之間原始的生態自然鏈聯系;藏羚羊不遠千裏去産羔的習慣,人類更不能人爲地企圖改變,等等。作家還提出,在可可西裏這樣的地方,人類最好不要去幹涉自然,不幹涉就是最好的保護。這些見識給人啓迪,也使作品在散文化的筆墨描繪中,富有了豐盈的思想理性風貌。

《可可西裏》是一部信息密集、故事好看的文學作品,也是富有理性慎思和探索內容的作品。可可西裏的內在蘊含無比豐富,人們無法言之一二。所幸,陳啓文的《可可西裏》,在作家多年關注和現場體驗觀察之後進行的多方面的掃描分析整理,似乎具有可可西裏文學地圖的作用。這部作品對于曾經到過或永遠無法抵達的人們,都會構成誘惑與吸引。報告文學非常需要面對社會人生的矛盾和問題,一味將其置于凡俗套語的表達中,是作家無識無力的表現。陳啓文不惜風險與艱辛,不懼在一些話題已經被人知悉的時候再度耕耘,顯示出駕馭材料和敘述故事的不凡能力,使作品在題材個性和表達等方面實現了超越。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