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不要買低價機票丨登上熱搜第一、年輕人爲何反感“專家”?

箫聲琴影 2024-05-11 15:19:12

5 月 11 日,話題#專家建議不要買低價機票#登上熱搜第一。

五一假期剛過,不少消費者購買低價機票時遭遇“機票騙局”,在代理商處以較低價格訂票後,到了登機口卻被告知查不到購票信息,最終賣家以關閉訂單、已退款爲由迅速抽身。

專家表示,這類情況往往是遇到了“黑票代”,他們不具備機票銷售代理資質,通常靠裏程積分或盜刷信用卡兩種方式獲取所謂的“特價機票”,並且打著“比 OTA 價格低 X 折”之類的旗號招搖過市。消費者一旦付款,要麽出票極慢、等票過程心驚膽戰;要麽被商家 PS 過的虛假行程單蒙蔽、到出行前卻發現沒票;最壞的情況則是以個人轉賬的方式付完款後被拉黑,自己的個人信息還有可能被泄露倒賣。

總之,不僅耽誤行程,還有上當受騙的風險。該專家還表示,此類超低價的機票隱藏著諸多安全隱患,建議乘客保持警惕,建議消費者首先要克服占小便宜的心理,黑票代通常以遠低于市場價爲誘餌,引誘用戶上當。看到此類宣傳,應首先提高警惕。其次,優先到正規途徑購買機票,例如各大 OTA 平台、或者有銷售代理業務資質的代理商。

“專家”一出馬上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表示贊同專家說法,需要對“黑票代”保持警惕;也有網友強調不能總要求消費者自己注意,呼籲對相關亂象加強監管。還有網友指出,被“黑票代”詐騙和機票低價無關,在正規平台購票即可,認爲該熱搜有標題黨之嫌;部分網友則在此話題下抱怨機票價格太貴。

年輕人對“專家”反感的背後原因:

在當今社會,我們不難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所謂的“專家”産生了反感,甚至以戲谑的方式稱呼他們爲“磚家”。這一現象背後隱藏著複雜的原因,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1. 專家言論的失真與利益導向

過去,專家在人們心中是權威和知識的代名詞。然而,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一些專家在利益驅動下開始發表失真甚至錯誤的言論。他們爲了迎合某些商業利益或政治目的,不惜放棄學術的嚴謹性,給出片面甚至誤導性的建議。例如,在某些健康養生領域,一些所謂的“專家”爲了推銷産品,常常誇大其詞,甚至宣傳僞科學。這種行爲嚴重損害了專家的形象,讓年輕人對專家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2. 專家與現實的脫節

除了言論失真外,一些專家在解決問題時常常顯得“高高在上”,與年輕人的實際需求相去甚遠。他們往往站在一個遠離現實的角度,用複雜的理論和模型來解讀世界。然而,對于大多數年輕人來說,他們更關心的是如何解決實際問題,如何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當這些“專家”的言論與他們的實際需求相悖時,年輕人自然會産生反感和抵觸情緒。

3. 信息獲取渠道的多樣化與認知能力的提高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年輕人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廣泛。他們不再像過去那樣依賴傳統媒體和專家言論來獲取知識。相反,他們可以通過搜索引擎、社交媒體、在線課程等多種渠道來獲取信息。這使得年輕人的知識儲備和認知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當一些專家的言論與他們自己的認知和判斷産生沖突時,他們自然會用更加理性和批判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對專家的權威性産生質疑。

4. 專家與“磚家”的界限

讓我們回顧一下曆史:在古代,孔子、墨子等先賢以其深厚的學識和高尚的品德贏得了人們的尊敬和信任。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一些所謂的“專家”開始以利益爲導向,放棄了學術的嚴謹性和道德底線。他們爲了博取眼球和賺取利益,不惜發表一些極端甚至荒謬的言論。這種行爲讓人們開始質疑專家的權威性和可信度,也使得“專家”和“磚家”之間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

5. 如何應對這一現象

面對年輕人對“專家”的反感現象,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首先,作爲專家自身,應該堅守學術的底線和道德准則,保持客觀、公正、理性的態度。在發表言論時,要充分考慮公衆的利益和需求,避免被利益集團或政治勢力所左右。同時,也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和變化。

其次,媒體作爲信息傳播的重要渠道,也應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在報道專家言論時,要進行嚴格的審核和篩選,避免傳播虛假或片面的信息。同時,也要加強對專家的監督和評估,確保他們的專業性和可信度。

最後,我們也需要引導年輕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讓他們明白專家的作用和價值,並學會用理性和批判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同時,也要鼓勵年輕人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和學習新知識,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和判斷力。

在信息化時代,我們是否需要重新定義“專家”的角色和地位?朋友們您怎麽看?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除內容!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28

箫聲琴影

簡介:娛樂大家也是一種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