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龍塘村文氏宗祠

文超良國學 2024-05-10 17:31:43

這次我文超良帶大家來欣賞一下位于惠州龍塘村的文氏宗祠,因爲這裏是禁飛區,無人機沒法進行拍攝,所以這次就只能拍一下局部。

這個宗祠始建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距今已有近300年的曆史。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戰亂的發生,這個宗祠數次被毀。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在1982年重修的,九宮棋盤形,占地約800平方米。

據相關資料顯示,龍塘村文氏族人的開基祖是文天祥胞弟文天球的孫子文昌祚,時任元朝惠州府知同。

後來到清代,文昌祚的後人三兄弟文紹球、文紹祥、文紹璋在龍塘村始建這個宗祠。

他們在此開枝散葉,到目前三房人丁約有2100多,聽說富貴都有不少。

文氏宗祠甲龍來,辰入首,坐甲向庚兼卯酉,左右水來消向上,大水口有龜蛇守水。

左右兩邊廊屋的天井水橫排到正廳天井,天井水消辛兼戌,最後也是在辛兼戌方進入前面月牙塘,月牙塘的水出戌方,然後轉坤申而出。

祠堂的未方有一個古井,傳說是文天球孫子文昌祚在這裏看到白龍在此方飛升,就特意打了這個古井作爲記號。

祠堂正後方是龍塘村的祖山,也叫金竹山,在2015年龍塘村投入了350多萬元將這個祖山改建爲“天祥公園”,裏面立有3.6米高的文天祥像。

龍塘村的風水有個重點就是龍塘村古廟,這座古廟位于祠堂的正北方,始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也就是祠堂建成的6年後。

古廟坐未向醜兼丁癸,正對著前面反弓的西枝江,西枝江右水倒左。

古廟裏奉供兩位神仙,身著黃袍,分別是大王公與譚公仙聖。

大王公原爲五代時閩國創建者王審知,號稱“白馬將軍大王公”,他愛護沿海百姓,深受民衆敬仰。

譚公則是惠州本地的神,名叫譚德,在惠東九龍峰得道成仙。據說他法力高強,可呼風喚雨,撒豆成兵,而且很愛護百姓,嶺南人民把他當成安神之主。

他們爲啥在這個位置建這麽一座古廟呢?這個問題留待大家思考。

古廟旁邊是烈女廟,建于2001年,裏面奉供的是文天祥長女定娘、幼女壽娘神像。

龍塘村文氏宗祠的立向收納等等中規中矩,基本符合古代名師經典。但也有一個比較獨特的地方就是村北江水反弓成煞,不過前師也作出了化解,這點是值得我們後學思考與學習的。

對這個祠堂你有什麽觀點,歡迎在評論區說說!~

如果您覺得本文有用,就轉發出去讓更多的朋友學習吧!

2 阅读:93

文超良國學

簡介:周易、風水等國學文化知識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