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也要造“星艦”,直徑10米起飛重量約4100噸,還能回收降落?

冬冬侃娛樂 2022-10-16 19:18:06

最近,SpaceX“星艦”亞完全體第四次組裝上塔,高度達到120米,起飛重量達到3500噸級,相當于一艘護衛艦,超過當年的“土星”5登月火箭,而它預計將在今年12月底進行首次軌道級發射,如果順利的話,屆時我們將看到人類有史以來最爲壯觀的航天器發射畫面。

星艦首次軌道級發射暫定今年12月

而就在今天,我國公開了第一代可回收火箭正在論證中的消息,它和“星艦”一樣,采用垂直起降方案。其中的關鍵技術包括多次起動深度變推重複使用發動機技術、高精度多約束垂直返回導航制導與控制技術、大承載高可靠著陸緩沖系統技術、鈍頭體大速域返回氣動特性預示技術、高馬赫反向噴流熱環境預示和防護技術、大擾動負過載低溫推進劑管理技術和柵格舵與直氣複合控制技術,目前部分技術已經獲得突破。

又是龍老的PPT啊

之所以說它是中國版“星艦”,而不是中國版“獵鷹”9,主要是因爲該方案的直徑爲10米,超過“星艦”9米的直徑,而“獵鷹”9的直徑只有3.7米,尚不及我們的長征五號。另外,根據龍院士的PPT,中國版方案的起飛重量大約是4100噸,也超過了“星艦”的3500噸級。

直徑和起飛重量比星艦還大?

當然,中國版“星艦”的方案也有5米直徑的,另一個消息則說是有3.35米、4米和7米三種構型,使用甲烷做燃料,運力覆蓋2.5噸至20噸的700km太陽同步軌道,看起來有點長征五號後繼型的意思。

方案有好幾個

無論是哪種直徑和構型的方案,也不管是“星艦”還是“獵鷹”9,最根本的問題是垂直起降的火箭回收複用技術。在這一領域,我國有長征6X、長征8R等方案正在探索當中,而新一代載人火箭新921和長征九號,也都將該技術作爲標配,預計在2030年前,我們就可以突破,屆時火箭回收複用技術將白菜化。

長征8R的整體回收方案

而除了國家隊之外,我國的民營航天和商業航天公司也在發展自己的可回收火箭,比如在今年5月,江蘇南通的深藍航天就成功實現了“星雲”M1試驗火箭1公裏高度的垂直回收,技術水准相當于“獵鷹”9的原型,也就是“蚱蜢”火箭的迷你版。

星雲M1公裏級試飛

另外,星際榮耀的“雙曲線二號”也是可回收的複用火箭,計劃2024年發射,可複用20次,複用次數與“獵鷹”9不相上下。而早在幾年前,網上就曝光了它的緩沖著陸腿,與國家隊的長征8R和SpaceX的“獵鷹”9的設計異曲同工。

雙曲線二號的緩沖著陸腿

長征8R的緩沖著陸腿

而在飛船方面,除了國家隊的神舟、天舟和新一代飛船之外,中科院力學研究所空天飛行科技中心還曾在今年1月提出了亞軌道旅遊火箭和飛船方案,飛船類似SpaceX“龍”飛船的方案,但只執行亞軌道觀光旅遊任務,而它的火箭,則和前世界首富貝索斯藍色起源的“新謝潑德”類似,回收則借鑒“星艦”的助推器,精准落回發射塔,用捕捉臂抱住,可謂是一個“超級縫合怪”了。

這可真是一個超級縫合怪

可能有人看到我們的方案像“星艦”、像“獵鷹”9、像“新謝潑德”,又要開始嘲笑了,什麽“山寨”、“抄襲”的詞說一大堆。但實際上,這只是航天領域緊盯世界最先進航天動態的常規操作,各國的航天項目在方案階段互相借鑒很正常,什麽方案都要研究一下,當年F22的模型也不知道被我們放進風洞裏吹了多少次,有錢沒辦法,但最終會在吸取別人經驗和優點的基礎上,提出真正適合我們的方案。

猜一猜這是什麽火箭的方案?

0 阅读:36

冬冬侃娛樂

簡介:冬冬侃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