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首條地鐵環線12號線多個車站最新進展

聲測管 2024-05-08 10:47:45

眼下正是施工黃金季節,5月7日,隨著最後一塊頂板澆築完成,武漢首條地鐵環線12號線武昌段三標團結大道站主體結構率先封頂,汪家墩站、秦園路站主體結構施工已完成85%,爲後續區間盾構機始發和接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精細化施工常態化

汪家墩站位于徐東大街和團結大道交叉口西側,車站爲地下三層島式車站,共設置3個出入口。

“汪家墩站主體結構施工困難較大,別的車站遇到的困難,這個車站都遇到了,別的車站沒有遇到的難題,這個車站也遇到了。”武漢地鐵股份公司業主代表尹遠介紹,一是車站處于長江一級階地,地下水豐富,開挖最深達31米;二是下穿既有線車站;三是既有線車站旁還設置了兩個深達30米的清障井,作業空間狹小;四是車站位于徐東大街與團結大道交會處,人流車流量大,交通疏導難;五是車站頂懸著110KV電力線,改遷任務重。

即便如此,項目部堅持精細化管理,把“高標准”當成常態化。“測量,是工程的眼睛,是過程控制的標尺。”承建方中鐵一局高級測量工羅斌從事測量工作10年,能夠熟練使用全站儀、水准儀、GPS等各種儀器。羅斌說,他和同事按照圖紙和規範展開測量工作,每天至少要提供60組數據,每組數據需要經過測量、驗算、複測、監測等複雜過程,要在成千上萬的數據中挑選而出,確保數據准確性。

羅斌介紹,盾構機始發姿態最考驗測量人員,由于負責挖掘的盾構機埋在土裏,看不到方向,因此只有依靠測量人員提供的數據,盾構機才能准確向前推進。在下穿既有線時,盾構機距離既有線車站2.1米,470噸重的盾構機根據他們測量的精確數據,以近零誤差完成了下穿並順利出洞。

工匠精神融入施工每個細節

秦園路站爲地下二層島式車站,車站長524米,寬21米,共設置4個出入口。

在車站中部,吊車從基坑吊起一幅幅鋼模,作業人員利用鋼刷反複打磨鋼模表面,清除浮漿後的鋼模表面光滑得像一面鏡子,混凝土一次澆築成形的側牆如大理石般順滑。

“車站側牆、中柱采用鋼制模板工藝,具有成品質量高、施工周期短、綠色環保、可反複利用的特點。”武漢地鐵股份公司二級項目經理朱藝介紹,進場前,項目部對鋼模板進行表面平整度、變形、汙漬等外觀檢查,確保無破損和變形。進場後,核對鋼模板尺寸與設計的長度、寬度、厚度是否匹配,確保澆築側牆時拼縫平整度可控。

12號線全長約59.9公裏,共設車站37座。12號線爲軌道交通線網“環+放射”骨架結構的重要組成一環,聯通武漢三鎮,串聯了7個行政區域。環線串聯主城多處金融商圈、對外交通樞紐和大型居住組團,提升環線自身的客流吸引力,緩解了中心區客流壓力。線路經由武昌火車站和漢口火車站並與18條軌道交通線路實現換乘,通過環線截流換乘、疏導出行,構建中心城區“環網交織”的軌道網絡形態,在軌道線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增強了線網通達性和客流吸引力。

1 阅读: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