畝産值高達5萬元,這些“黏人”的蔬菜,很難不愛

長江蔬菜 2024-04-07 15:14:52

“黏人”的蔬菜爲啥受人喜愛?

很多朋友形象地把蔬菜中的黏液稱爲“植物的口水”。中國注冊營養師沈悠聰曾公開表示,部分食物之所以如此粘滑,原因主要在于,一些食材中富含黏蛋白,常見的食材是山藥和蓮藕;另外還有一些富含植物多糖,比如秋葵、木耳菜、絲瓜等蔬菜。而這些蔬菜中往往富含膳食纖維,膳食纖維不能被胃腸道消化吸收,也不會産生能量,可謂是減肥人群的理想蔬菜。

下面和小蔬看看都有哪些蔬菜吧!

黃秋葵

黃秋葵,又名羊角豆、咖啡黃葵、毛茄,稱爲“植物黃金”。外觀類似于青辣椒,從中間掰開後還能看見白籽,口感爽滑,切開後呈五角或多角的形狀,由于其性偏寒,因此有一定的清熱作用。秋葵還能夠輔助降糖、降脂,幫助防癌、抗癌,並且增強人體抵抗力。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黃秋葵喜溫暖,怕霜凍,整個生育期應安排在無霜期內,開花結果期應處于各地溫暖濕潤季節。露地栽培,中國南北各地多4-6月播種,7-10月收獲。華北地區一般于4月中下旬至5月播種。北方寒冷地區常用日光溫室、塑料大棚集中育苗,待早春晚霜過後,再定植于大田。

品質好的黃秋葵通體發綠,皮薄、脆,嫩度高,而且不易氧化。國內栽培品種主要爲五角、五福、清福、紅秋葵、卡裏巴、綠五星、千指黃秋葵等。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自2015年開始,黃秋葵突然成了蔬菜界的“網紅”、各大市場上的熱賣食材,出田價就可達到10元/斤。相比較于瓜菜等傳統農業産業,黃秋葵一年絕大多數月份均可采收上市,且價格相對穩定。

以三亞市爲例,2022年,三亞黃秋葵田頭采收價格始終穩定在7元/斤左右,較2021年5元/斤漲約40%左右。據測算,2022年,上半年三亞黃秋葵種植畝産約4500公斤,按平均價格4-6元/斤計算,每畝産值達到3萬至5萬元。2023年,三亞黃秋葵的田頭采收價格始終穩定在4-7元左右。

山藥

山藥,也是“黏菜”大軍中的一員,構成山藥粘液的主要成分是甘露聚糖和與球蛋白結合而成的黏蛋白。

目前,我國的山藥從形狀區分,可以分爲長山藥、圓山藥和扁山藥;從具體的種植品種來看,可以分北方型品種和南方型品種。

在我國北方高緯度地區,山藥生長發育期間是處在長日照時期,晝長夜短,往往具有一邊長苗一邊結薯的特性。在南方地區,熱量資源豐富,山藥生長時間長,在山藥生長期間,經曆長日照向短日照的轉化,山藥結薯對長日照條件相對敏感,在長日照條件下不易結薯,但往往在由長日照轉化爲短日照的時段內結薯,而且結薯膨大速度快,産量比較高。

北方主栽培品種:鐵棍山藥、懷山藥、嘉祥細毛山藥、水山藥、九斤黃、大和長芋、無架雙胞、徐農紫藥、牛腿山藥、濟甯米山藥、平遙山藥、麻山藥等。

南方主栽培品種:桂淮系列品種、瑞昌山藥、南城精薯、紅藤、葵薯、銀杏薯、大白薯等。

圖片來源:羅平發布

由于山藥是一種深根性植物,故栽培地區應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質壤土。正因爲如此,在傳統的山藥栽培管理存在選地難、采收難、品相差等難題,尤其是采收這一環節,人工成本較高,更是限制了山藥規模化發展。

針對這一現狀,羅平“土專家”李家波發明了山藥箱式斜臥定向種植箱及種植方法,采用這種種植方式,無需選地,采收簡單,産品直而光滑,商品完整性好;同時,聰明的勞動人民還發明了一種用舊編織袋“變廢爲寶”種植山藥的技術,即山藥淺生帶定向結薯栽培技術,與常規栽培技術相比,每畝節省50~60個勞動用工,山藥産量增加500~800公斤,節本增效15%~20%,且薯條整齊、飽滿、光滑、皮色佳,收獲時不易受損傷,塊莖耐貯藏,商品價值高。

具體技術可參考:“土專家”發明種植新技術,節本增效20%!全國適用

木耳菜

木耳菜,又叫落葵、胭脂菜、胭脂豆、軟漿菜、潺菜、豆腐菜等。木耳菜以幼苗、嫩梢或嫩葉供食,質地柔嫩軟滑,營養價值高。可作菜湯、爆炒、燙食、涼拌等,其味清香,咀嚼時如吃木耳一般清脆爽口,又因它的葉子近似圓形,肥厚而黏滑,好像木耳的感覺,所以俗稱木耳菜。

木耳菜含有極其豐富的營養元素,特別是鈣、鐵等元素的含量非常的高。除了中國外,還有許多國家也食用木耳菜,例如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地區,還有地方管它叫作“帝王苗”,可見它的營養價值深受大家認可。

圖片來源:雲種養

因爲木耳菜原産于熱帶,所以長期以來只是在我國南方分布,後來才引種到北方。目前,木耳菜常見栽培品種主要有四個:大葉木耳菜、紅梗木耳菜、綠梗木耳菜、白花木耳菜等。

木耳菜一般在4月份播種,6月份就采收,通常氣溫20℃以上時就可露地播種栽培,以采收嫩莖葉爲主的在播後50天左右就進入采收期。木耳菜耐高溫高濕,一般生長在疏松肥沃的沙壤土,種子一般發芽適溫在25℃左右,植株生長適溫在25~30℃,在整個生育期都需要土壤濕潤,個別品種對高溫短日照要求較嚴,多數品種對日照要求不嚴。

圖片來源:雲種養

莼菜

莼菜是我國傳統的水生蔬菜,別稱湖菜、馬蹄草、水葵、露葵,自古便受人推崇,北魏《齊民要術》更有記載道:"諸菜之中,莼菜第一"。

很多吃過莼菜的人表示:莼菜是一種像果凍一樣的蔬菜。這是因爲莼菜幼葉與嫩莖中含有一種膠狀粘液,食用時有一種細柔滑潤清涼可口的感覺,並有一種沁人心肺的清香,口感好、風味獨特。

圖片來源:吳中發布

莼菜性喜溫暖,對環境的要求極高,適宜生長在溫度爲20℃至30℃,水質清潔、土壤肥沃,水深20至60厘米的水域中,采摘只能靠人工,野生莼菜在雲南、四川、重慶、兩湖、江浙等地的湖泊、沼澤中零星分布。

莼菜本系野生,明末清初被人工栽培利用,采摘莼菜時,需趴在菱桶裏,雙手劃水,交替采摘。莼菜渾身都是一種膠狀物,非常滑,一般人很難捉住,只有“老手”看准了水下的莼菜,手一伸一掐才能摘下來,故莼菜又被稱爲“水中碧螺春”。

圖片來源:吳中發布

目前,我國已獲准登記的“地理標志産品”和“農産品地理標志”莼菜産品共計5個:江蘇“太湖莼菜”、浙江“西湖莼菜”、湖北“利川莼菜”、四川雷波“馬湖莼菜”、重慶“石柱莼菜”。

圖片來源:2024年4月3日惠農網行情數據

參考惠農網數據,目前莼菜的市場批發價格在4-34元/斤不等。莼菜可以一直采摘到十月,但每年三月中下旬到六月采摘的莼菜才最鮮嫩、最味美,新上市的莼菜因供應量較少所以價格偏貴,市場均價一般在每斤25元左右。

你還知道哪些“黏人”的蔬菜呢?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聲明】轉載自其它平台或媒體文章,本平台將注明來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權,請聯系本平台並提供相關書面證據,本平台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在24小時內 刪除該文章。

信息來自吳中發布、雲種養、北青網、中國蔬菜等

長江蔬菜綜合整理

1 阅读: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