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央軍委原副主席,1958年被彭德懷怒批:你逼死過革命同志

雅可談過去 2024-05-13 01:58:40

十大元帥中,劉伯承是被毛主席贊揚最多的一個,紅軍長征途中,毛主席贊揚劉伯承是“一條龍下凡”,建國後,劉伯承堅決不受總參謀長一職,毛主席歎道:

“生不願稱王,死不願封萬戶侯。伯承是共産黨人的楷模。”

然而,一向淡泊名利的劉伯承,卻在1957年到1958年的反對軍事教條主義運動中,受到錯誤批判,成爲建國後第一位受到錯誤批判的元帥。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軍神”劉伯承元帥的故事。

1892年12月4日,劉伯承出生于四川省開縣趙家場的一個貧寒家庭,雖然小時候接受了幾年的教育,卻因家庭困難,被迫辍學回家務農,飽嘗生活的艱辛。

1911年,辛亥革命的硝煙彌漫中華大地,劉伯承懷著救國救民的夢想,毅然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軍閥混戰的環境中,劉伯承迅速成長起來,成爲川軍的一員猛將。

1923年,在參與討伐北洋軍閥吳佩孚的戰爭中,劉伯承身負重傷,養傷期間,劉伯承結識了兩位朋友,分別是楊闇公、吳玉章,在這兩位好友的影響下,劉伯承接觸到馬克思主義,逐步向共産主義靠攏。

1926年5月,在楊闇公、吳玉章的介紹下,劉伯承正式加入中國共産黨。

1927年4月,劉伯承被武漢國民政府任命爲暫編第15軍軍長,這是中共黨員在國民革命中被任命的第一個軍長職務。

令人沒想到的是,接下來,蔣介石與汪精衛先後叛變革命,劉伯承毅然前往江西,參加了著名的南昌起義,擔任中共前敵委員會參謀團參謀長,成爲人民軍隊的創始人之一。

南昌起義後,劉伯承被送到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這讓劉伯承後來成爲中央蘇區惟一一個喝過洋墨水的“軍事科班生”,而且,還是與美國西點軍校齊名的伏龍芝軍事學院。

1932年10月,甯都會議在江西甯都縣東山壩鄉小源村榜山祠召開,這次會議上,毛主席的戰略戰術受到錯誤批判,“左”傾思想開始占據上風,會議後,劉伯承被任命爲中國工農紅軍總參謀長,協助中央軍委書記周恩來處理軍委日常工作。

其實,甯都會議上也有毛主席的支持者,比如說彭德懷、林彪,他們主張讓毛主席留在前線參與軍事指揮,認爲劉伯承的教條主義不符合當時的客觀實際,彭德懷說道:

“這樣打下去連我們三軍團的老家底都要打完。啥子正規戰?主動出擊?全是劉伯承在瞎參謀。”

然而,毛主席還是遭到排擠,爲接下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埋下了隱患。

劉伯承與彭德懷的這次矛盾,成爲後來(建國後)劉伯承受到批判的起源。

此後,經曆紅軍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劉伯承先後擔任紅軍總參謀長、八路軍129師師長與第二野戰軍司令員,成爲共和國的元勳級別的人物。

1956年,軍事學院的一個學員給彭德懷寫信,戰史系教授會主任蔡鐵根給鄧小平寫信,他們反映的是同一個問題,那就是軍事學院存在嚴重的教條主義。

第二年,彭德懷與副總參謀長陳赓、總政主任譚政等十余人到軍事學院進行考察,根據視察的情況,彭德懷寫了一個彙報,彙報中提到:

“在學院教學中,不是有教條主義的問題,而是教條主義相當嚴重。最主要的表現是教學內容和我國我軍實際情況不相適應。”

1957年夏天,在中央的支持下,彭德懷發起反教條主義運動,鄧小平被任命爲中央反教條主義領導小組組長,在彭德懷、鄧小平的指揮下,全軍展開反教條主義的政治運動。

這次運動中,劉伯承成爲主要的打擊目標,此外,領導訓練總監部工作的葉劍英、國防部副部長兼訓練總監部部長蕭克、訓練總監部副部長李達,還有時任總參謀長的粟裕,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批判。

彭德懷甚至在一次會議上怒批劉伯承,說:

“劉伯承身上有很嚴重的教條主義,不但影響了南京,就連北京也有些吹鼓手,擡轎子的。不要忘了,紅軍時期,他的教條主義是逼死過革命同志的。”

原來,長征途中,紅四方面軍紅三十軍軍長余天雲曾經到劉伯承任總教官的紅軍大學受訓,與劉伯承等教官發生爭執,被關了禁閉,沒想到的是,一時想不開的余天雲竟在大金川跳崖自殺了。

不過,毛主席還是出來爲劉伯承解了圍,稱:

“余天雲還是個娃娃嘛!想不開,尋了短見,怪不得誰。”

衆所周知,1959年的廬山會議上,彭德懷受到批判,當時毛主席在批評彭德懷時特意提到了反教條主義運動,說:

“反教條主義,爲了順你的意,我讓他們一個提前休息,一個發了轉業費。你彭德懷還不滿意?”

這說明,毛主席在反教條主義運動中對劉伯承和蕭克的批判是不滿的。

即便如此,毛主席給予劉伯承充分的敬重與信任。

1966年,劉伯承出任中央軍委副主席,1969年的九大與1973年的十大上,經毛主席提名,劉伯承連續當選爲中央政治局委員,1975年1月,劉伯承出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1982年以後,由于年齡與身體原因,劉伯承辭去黨政軍領導職務,1986年10月7日,劉伯承病逝于北京,享年94歲。

5 阅读:1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