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時期,第一位戰場起義的國民黨軍高級將領是誰?

鬼說天下 2024-04-08 22:22:18

衆所周知,很多國民黨軍高級將領在解放戰爭中起義,加入了人民一方。可以說國民黨軍高級將領的起義加速了解放的進程,爲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值得被人民的銘記。那麽在解放戰爭時期,第一位戰場起義的國民黨軍高級將領是誰呢?本鬼接下來說說一家之言。

抗日戰爭勝利後,“下山摘桃”的蔣介石決定搶占東北。但因爲國民黨軍的主力在抗日戰爭後期基本部署在西南大後方,所以距離東北最近的華北地區基本上都是解放區和原淪陷區。最讓蔣介石難受的是,大軍進東北必經之路——平漢鐵路的樞紐邯鄲被晉冀魯豫軍區解放了。

蔣介石下令國民黨軍奪取邯鄲一線的平漢鐵路,打通國民黨軍搶占東北的交通線。1945年10月,國民黨第十一戰區副司令長官、40軍軍長馬法五率領以30軍、40軍、新8軍爲主力的三萬余人進攻位于晉冀魯豫解放區的邯鄲,劉鄧大軍應戰,邯鄲戰役(平漢戰役)正式開始。

在進攻邯鄲的三個國民黨軍中,第30軍算是蔣介石的嫡系,40軍和新8軍都是雜牌,新8軍更是出身于“後娘養的”西北軍。時任新8軍軍長高樹勳早年是馮玉祥的親信舊部,爲抗日做出過貢獻,曾經活埋賣國賊石友三。如此經曆的高樹勳不得蔣介石的信任,他也不想爲蔣賣命。

高樹勳在邯鄲戰役開始前就與劉伯承元帥和鄧小平同志秘密聯系,希望劉鄧大軍能借道,自己則保證不與劉鄧大軍發生武裝沖突。劉鄧當然不會同意借道,但趁機給高樹勳做工作。高樹勳雖然沒能成功借道,但他與劉鄧建立了秘密聯系的渠道,避戰的想法逐漸占據了上風。

邯鄲戰役開始後,國民黨軍40軍與劉鄧大軍一縱展開血戰,30軍隨即投入戰鬥,但高樹勳的新8軍一直在消極作戰。40軍和30軍在血戰後意識到對面的劉鄧大軍很強大,自己有被全殲的危險。于是馬法五一邊向其他國民黨軍求援,一邊要求新8軍全力出擊,否則後果自負。

然而高樹勳還是不想打,再次向劉鄧請求借道。而劉伯承元帥和鄧小平同志趁機向高樹勳傳達了兩個內容:第一,上黨戰役已經勝利結束,劉鄧大軍的兩支主力縱隊即將抵達,新8軍馬上會被合圍;第二,如果高樹勳能起義,必然能以愛國將領和人民功臣的身份榮歸故裏。

作爲西北軍出身的愛國將領,高樹勳不想打內戰,更不想爲了蔣介石賠上自己的部隊和前途。另外,老家是河北鹽山的高樹勳此時最大的個人追求是保住自己的部隊和衣錦還鄉,而鹽山縣當時已經解放。可以說劉鄧傳達的兩個內容全部符合高樹勳的個人理想和利益需求。

正因如此,高樹勳決定戰場起義。新8軍的起義爲邯鄲戰役的最後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高樹勳也因此成爲解放戰爭時期第一位起義的國民黨軍高級將領。新中國建立後,高樹勳曆任全國政協委員、國防委員會委員、河北省交通廳長、河北副省長,于1972年病逝。

0 阅读: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