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氣在哪,痛就在哪,一個中成藥,能散脾胃裏的寒

周大夫說中醫 2024-04-15 13:49:39

在古代中醫的經典著作《傷寒論》中,張仲景大師留下了一個千古名方,被譽爲治療虛寒胃痛的瑰寶,這便是小建中湯。時光流轉,這一經典方劑得以傳承並發展,如今,我們可以在市面上見到以小建中湯爲基礎加減而成的中成藥——小建中顆粒。這款藥物,按照說明書的介紹,能夠溫中補虛,緩急止痛,尤其對于虛寒性胃痛有著顯著的療效。

小建中湯的基本組成克數爲:桂枝9克、白芍18克、生姜9克、饴糖30克、炙甘草6克、紅棗6枚。這一方劑中的每一味藥都有其獨特的功效和藥理作用。

桂枝和甘草的組合,堪稱振奮心陽的黃金搭檔。桂枝,作爲方劑中的主角,具有溫通心陽的作用,而甘草則扮演著輔助的角色,增強桂枝的藥效。當心陽得到振奮,如同太陽緩緩升起,溫暖的光芒將灑滿大地,脾胃也因此得到溫暖,驅散其中的寒氣。

白芍和甘草的搭配,則是緩解疼痛的良藥。在中醫理論中,疼痛往往是因爲身體某些部位的不和諧、不調和所致。白芍具有解痙止痛的功效,加上甘草的甘緩之性,兩者結合,能夠讓身體逐漸緩和下來,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桂枝和白芍雖然性質相反,但它們與甘草的默契配合,展現了甘草的廣泛適用性。桂枝的辛溫與白芍的酸收,相互制約,相互促進,使得整個方劑更加和諧、平衡。

生姜,作爲常見的調味品,也是中醫常用的藥材之一。它具有辛溫之性,能夠驅散體內的寒氣。當寒氣侵入脾胃,引起疼痛時,生姜的發散作用能夠將寒氣排出體外,從而緩解疼痛。

對于反複發作、長時間的胃痛,往往與身體的虛弱有關。小建中湯在緩解疼痛的同時,也注重補虛。其中,白芍與甘草的酸甘化陰,桂枝與甘草的辛甘化陽,都是爲了補充脾胃的氣血陰陽。饴糖和紅棗作爲補品,能夠補氣養血,增強脾胃的功能。饴糖是用玉米、高粱等發酵而成,其味甘甜,具有補虛的作用。而紅棗則被譽爲“天然維生素丸”,能夠補充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物質。

讓我們通過一個真實的醫案來更深入地了解小建中湯的魅力。1966年,一位四十多歲的張先生因爲長期胃痛而找到了著名中醫胡希恕先生。經過檢查,張先生的胃痛被診斷爲胃粘膜脫垂。他向胡老求助,希望通過中醫的方法進行調理。胡老仔細辨證後,認爲張先生的胃痛屬于虛寒性質,每當肚子饑餓時就會感到胃部疼痛,喜歡喝熱水或用暖物熱敷來緩解疼痛。此外,張先生還伴有怕冷、易出汗、怕涼風等症狀,大便也不成形。針對這些症狀,胡老爲他開具了小建中湯。張先生按照胡老的指導服用了藥物後,不久便感到症狀明顯緩解,胃痛得到了有效控制。這個例子充分展示了小建中湯在治療虛寒胃痛方面的卓越療效。

當然,小建中湯並非適用于所有類型的胃痛。對于實證、熱證等類型的胃痛,還需要根據具體病情進行辨證施治。但無論如何,小建中湯作爲治療虛寒胃痛的經典方劑,其獨特的組方和卓越的療效都值得我們深入學習和研究。

在現代社會中,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飲食習慣的改變,胃痛等消化系統疾病越來越常見。小建中顆粒作爲小建中湯的現代制劑形式,更加方便快捷地服務于廣大患者。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一寶貴的中醫資源,爲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同時,我們也要不斷挖掘和傳承古代中醫的智慧結晶,爲現代醫學的發展貢獻力量。
1 阅读:94

周大夫說中醫

簡介:未醫彼病,先醫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