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欺淩:我們能做什麽?如何預防幹預“沉默的噩夢”?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4-05-07 13:25:40

《校園欺淩:我們了解什麽,我們能做什麽?》丹·奧維尤斯 著 中信出版集團

校園欺淩是發生于學生群體中的以大欺小、恃強淩弱、以衆欺寡的現象。校園欺淩的發生率較高。在全世界範圍內,32.4%的兒童和青少年曾遭受欺淩。校園欺淩給卷入其中的中小學生帶來諸多傷害,使他們産生焦慮、恐懼、抑郁等情緒問題,並出現攻擊、違紀乃至違法犯罪等行爲問題,甚至自傷、自殺,不利于中小學生的健康發展。尤其是受欺淩的孩子往往不願或不敢把這種可怕的經曆告訴教師或家長,教師、家長面對欺淩問題時,也缺乏恰當的應對策略。這使得受欺淩的孩子只能默默承受欺淩帶來的痛苦。校園欺淩也被稱爲“沉默的噩夢”。

本書作者挪威學者丹·奧維尤斯是國際校園欺淩研究領域的開拓者。1970年,奧維尤斯以瑞典斯德哥爾摩索爾納地區的900名男孩爲研究對象,開展了全球首個關于欺淩的科學研究。1982年,挪威3名青少年因遭受欺淩自殺,這一事件促使挪威政府開始了世界上首次全國性質的反欺淩運動。在此期間,奧維尤斯教授研發了享譽世界的“奧維尤斯欺淩問卷”和“奧維尤斯校園欺淩預防幹預方案”,前者至今仍是評估校園欺淩權威工具,後者則是世界上第一個系統性的校園欺淩幹預方案。

20世紀80年代,奧維尤斯關于校園欺淩的科學研究及挪威的全國性反欺淩運動最先影響到了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瑞典、芬蘭,隨後英國、加拿大、比利時也開啓了校園欺淩研究和大規模的校園欺淩防治行動。20世紀90年代,澳大利亞、新西蘭、美國等國家的學者先後開始關注校園欺淩問題。進入21世紀後,校園欺淩成爲廣受關注的世界性公共健康問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每年11月的首個星期四定爲“反校園暴力與欺淩國際日”,發布了《校園暴力和欺淩:全球現狀和趨勢、動因和後果》(2018年)、《數字背後:終結校園暴力與欺淩》(2019年)等全球校園欺淩監測報告。世界衛生組織每四年對歐洲、北美48個國家和地區的11歲到15歲兒童進行校園欺淩與暴力調查,並發布相關數據。2017年,來自各國的欺淩研究者和反欺淩工作實踐者發起了世界反欺淩論壇,該論壇每兩年舉辦一次會議,成爲世界各地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分享欺淩及其相關防治知識經驗的主要國際平台,推動了國際欺淩防治實踐和學術交流。

2016年以來,校園欺淩問題開始在我國得到關注。教育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等九部委聯合下發《關于防治中小學生欺淩和暴力的指導意見》,此後陸續出台《加強中小學生欺淩綜合治理方案》等多個文件。2020年,全國人大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增加對校園欺淩防治的具體規定,顯示國家對校園欺淩防治的高度重視和決心。

2017年,教育部針對校園欺淩防治問題,設立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預防和治理中小學校園欺淩對策研究”,希望依托科研力量,研發適合我國中小學生的校園欺淩科學防治方案。我作爲首席科學家,領銜承擔這項重大課題,帶領團體研發了中國3H校園欺淩預防幹預方案(3H方案)。“3H”是指健康的校園氛圍(healthy school climate)、健康的人際關系(healthy relationship)和健康的發展結果(healthy developmental outcomes)。中小學校應用3H方案1學年到1.5學年後,欺淩發生率下降25.35%至72.76%,受欺淩發生率下降48.86%至71.23%,學生的社會交往技能、情緒能力增強。這表明,采用科學的方法,能夠有效降低我國中小學中欺淩、受欺淩現象的發生率,消除其危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全書分爲四章。第一章介紹了校園欺淩的定義、類型、發生特點和影響因素。這些關于校園欺淩的基礎研究發現,爲制定校園欺淩預防幹預策略奠定了基礎。第二章介紹了奧維尤斯的校園欺淩幹預項目。奧維尤斯強調要基于學校開展校園欺淩防治,通過全校性策略預防欺淩事件的發生。第三章介紹了幹預項目的效果和基本原則。奧維尤斯明確了校園欺淩預防幹預的基本原則,即在家庭、學校中,成年人要爲孩子營造溫暖的環境,同時建立起基本的規則,采用非敵意、非體罰的手段應對孩子的不良行爲。第四章中,奧維尤斯總結概述了反欺淩項目的核心要素。這些要素既包含針對欺淩、受欺淩問題的預防幹預策略,比如對學生的監督,班規和班會,與欺淩者、受欺淩者進行談話;也包含保證項目實施與質量的要素,比如校長的支持、反欺淩協調委員會的設立等。

(作者爲山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心理學會校園欺淩與暴力防治專委會主任委員)

0 阅读:9